李娜
【摘要】目的 分析對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其服藥依從性造成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7年03月~2017年0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74例展開研究,并將其平均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給予干預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結果 在干預組中患者的遵醫(yī)囑次數用藥、遵醫(yī)囑量用藥、遵醫(yī)囑時間用藥與完全遵醫(yī)囑用藥評分均比對照組的評分高,兩組數據經過對比呈現臨床不均衡性,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效果,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關鍵詞】護理干預;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服藥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9..01
冠心病在臨床上是非常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發(fā)生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血管腔狹窄、阻塞等,從而引發(fā)心肌缺血缺氧[1-2]。冠心病的治療方式多選擇手術,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然而此手術方式不能徹底根治,需要做好術后預防和服藥,以提高其治療效果,在現實中則是患者在出院之后,受多種因素影響,多數患者并不能堅持服藥,影響了治療效果[3]?;诖?,本研究選取2017年03月~2017年0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74例實施護理干預,經過干預后,服藥依從性得到了極大提高。詳情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03月~2017年0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74例展開研究,并將其平均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有17例,最小年齡為59歲,最大年齡為72歲,平均年齡為(65.5±3.89)歲;干預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有18例,最小年齡為60歲,最大年齡為77歲,平均年齡為(68.5±4.72)歲。參與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的年齡與性別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只進行常規(guī)護理,而干預組則實施干預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包括:第一,在患者進行手術之后,應該根據患者自身的病情進行護理措施的制定,并定期提醒患者用藥,了解其用藥依從性。第二,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其在出院之后,用藥依從性便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用藥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多數原因是因為其意志力差,情緒沮喪或者出現偏激等情況影響的,過激的情緒變化會讓患者的血壓發(fā)生變化,增加了復發(fā)的風險[4]。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通過語言給予患者鼓勵和不斷的安慰,讓患者在家庭中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同時應該囑患者保持和家人的溝通,告誡其不可夜間進食,注意定時監(jiān)測血脂、血糖。除此之外,叮囑患者定期填寫醫(yī)院發(fā)放的用藥情況調查表。第三,在患者進行完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以后,應該給予其相應的用藥指導。因為患者在術后極易發(fā)生冠狀動脈再狹窄或者其他并發(fā)癥,基于此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出院后耐心講解遵醫(yī)用藥的重要意義,并告知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良好心態(tài),以提高其用藥依從性[5]。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將研究的資料加以整理和統(tǒng)計,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則以(n,%)表示;組間數據比較以t值和x2進行檢驗。當兩組患者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即P<0.05。
2 結 果
在干預組中患者的遵醫(yī)囑次數用藥、遵醫(yī)囑量用藥、遵醫(yī)囑時間用藥與完全遵醫(yī)囑用藥評分均比對照組的評分高,兩組數據經過對比呈現臨床不均衡性,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綜上所述,對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效果,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狄 青,楊 潔,王金晶,等.延伸護理對老年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2):90-91.
[2] 蘇彩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24):3431-3432.
[3] 呂東梅.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存性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80):53-53.
[4] 王小平.護理干預應用于肺結核患者對其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1):153-154.
[5] 郭 瀲.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與支架置入術的圍術期護理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3):306-307.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