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8月29日,暴風集團(300431.SZ)發(fā)布2018年半年報稱,實現營業(yè)收入7.9億元,同比下降4.21%;凈虧損1.06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572萬元。同日,暴風集團及其董事長馮鑫,因在7月8日發(fā)表的《三年大考,暴風雨中的暴風》一文中違規(guī)發(fā)布公司經營業(yè)績預測信息,被深交所下發(fā)監(jiān)管函。
而《三年大考,暴風雨中的暴風》這篇文章刊登的主要原因,則是暴風集團在7月7日發(fā)布公告稱,馮鑫持有的327萬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文章開頭便注明,文章內容為馮鑫的一次內部談話,主要談及馮鑫個人股權、債務問題以及暴風TV的未來發(fā)展,似乎在借此機會,穩(wěn)定投資者的信心。
其實,文中并未清晰給出馮鑫的股權和暴風集團資金危機的解決方法,而是一味在畫大餅,顯然有些弄巧成拙。其中涉及到暴風集團的業(yè)績預測,更讓公眾生疑:為何不遵循相關規(guī)定在指定平臺公開發(fā)布信息,而是選擇了公共媒體?暴風集團在信息披露上的失策,直接導致此文發(fā)布第二天,即7月9日暴風早盤急速跌停。投資者用行動表達了對暴風和馮鑫的不信任。
回想2015年,馮鑫提出“DT大娛樂”戰(zhàn)略,稱將通過大數據關聯暴風的各項服務,包括視頻、音樂、游戲等業(yè)務。該戰(zhàn)略提出后,其股價經歷了30多個漲停板,最高達278元,成為該年度一只“神股”。乍看之下,暴風集團未來可期,但為何馮鑫將一手好牌打得如此稀爛?
其實,脫下暴風光鮮亮麗的營銷外衣,便會發(fā)現暴風自始至終都處在危險邊緣。自2013年起,暴風集團就狀況不斷,要么是凈利潤出現下降,要么是增速放緩,而暴風魔鏡更是導致暴風集團出現巨虧的主因。據2018半年報,暴風影音對暴風魔鏡在2018年上半年應收賬款金額為5783萬元,與2017年期末持平,同時進行壞賬準備886萬元,比2017年期末增加300多萬元。同時,暴風集團從暴風魔鏡采購15萬,離計劃采購200萬相距甚遠。如此看來,暴風魔鏡在市場上的確輸得體無完膚,再加上電視硬件虧損、資金流動性不足,暴風集團更被是被投資者戲稱為“小樂視”。
的確,暴風魔鏡的頹勢讓投資人飽受煎熬,中信資本首先站出來要求提前撤資。至于其股份遭遇司法凍結問題,根據馮鑫的說法,是他在個人公司股份大部分被質押的情況下,嘗試用個人資產回購中信手中的魔鏡股份所致,也就是說,這意味著馮鑫真的沒錢了?
在2018年第一季度,馮鑫持有的股份數量為7032萬股,其中質押股份數為5934萬,質押比例為84.38%,5月3日,馮鑫將持有770萬股質押給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管理公司,用途為擔保,質押股票占比上升到95.35%。5月31日,暴風集團接到控股股東馮鑫函告,獲悉馮鑫分別為374.45萬股和374.52萬股辦理延期半年贖回,質權人為華創(chuàng)證券。兩筆股權占馮鑫所持股份比例為10.65%,用于融資。如今再加上被司法凍結的股份,馮鑫已沒有股份可被質押。
財務上的窟窿仿佛是一個接一個襲來。馮鑫開始招架不住,只好忍痛割肉,把暴風VR和暴風體育分出去融資發(fā)展,變相賣掉。同時馮鑫也在另辟蹊徑,把目光對準智能電視,今年年初提出了2018年的集團戰(zhàn)略是“All for TV”,聲勢之大不亞于當年的暴風魔鏡;還推出新業(yè)務板塊暴風播酷云,同時試圖染指區(qū)塊鏈。
盡管從暴風集團2017年的收入結構來看,暴風TV已代替廣告成為暴風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由于暴風TV上市后,為了與小米、樂視等互聯網電視競爭,采用了低價策略,這使得暴風TV虧損越來越大。根據2018年中報,暴風TV所在公司暴風統(tǒng)帥實現營業(yè)收入6.6億元,凈利潤虧損為2.47億元。根據今年上半年出貨量46萬臺計算,平均每臺虧損約為537元,這一虧損數字與去年同期365元相比,竟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前不久馮鑫還高調稱暴風TV銷量創(chuàng)新高,不過掐著指頭一算利潤,馬上被打回原形。
暴風集團的利潤一旦跟不上,其現金流也就開始捉襟見肘。就在今年6月5日,暴風集團發(fā)布定增方案,公司擬通過定增募集資金不超過5000萬元,這側面印證了暴風集團急需通過小額快融通道茍延殘喘。2016年至2017年,暴風集團的賬面現金分別為2.77億元和1.73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xù)流出。截至2018年年中,賬面現金僅為7137萬元,下半年經營難以為繼。
馮鑫不停尋找新的救命稻草,都只因暴風缺乏穩(wěn)定的現金牛產品。從暴風的產品布局來看,其投入的體育、直播等互聯網業(yè)務,市場趨向飽和,只憑單純的燒錢無法脫穎而出。暴風魔鏡拿到兩億多元融資后便鋪天蓋地投放廣告,可出來的產品并未達到期望標準,對標競品頂多就是小米VR;為了搶奪樂視TV留下的市場空白,暴風TV又迫不及待融資燒錢懟銷量,卻連官方售后都沒有,只能交由海爾代修,影響了消費者對其的信任。營銷大于內容、急功近利,是近年來暴風一以貫之的經營風格。
從市場競爭來看,VR方面,國內VR行業(yè)正值行業(yè)洗牌時期。自2015年VR內容制作廠商米多娛樂被曝拖欠員工工資以后,國內多家VR公司倒閉、轉型、裁員,暴風魔鏡也在其中,宣布裁員50%,被外界稱為VR寒冬;智能電視方面,近幾年智能電視銷量增速放緩,2017年銷量約為4800萬臺,同比增長率為17%,也是近幾年銷量增長率最低的一年。其中創(chuàng)維、小米和海信占有率超60%,其他品牌生存空間變窄,暴風TV能否迎難而上,仍是未知數。
馮鑫似乎踏上了當年樂視賈躍亭的老路,靠股權質押來維持資金投入和公司運轉,讓人不得不感嘆,“小樂視”的綽號真是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