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娟 陸楊
農(nóng)民進城租門面做生意,早已不是新鮮事??勺忾T面的過程中,一些缺乏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看到門面上貼著“轉讓”二字后,便草草和“房東”簽了合同。其實,這些轉讓門面的人,可能只是一個“二房東”。
近日,安徽省蕭縣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依法判決“二房東”唐某返還次承租人夏某房屋轉讓費及押金,共計49000元。
據(jù)法官介紹,2016年10月20日,蕭縣居民唐某與出租人韓某簽訂《門面房租賃合同》,租期為三年,每年租金為50000元,并對其他權利義務進行了約定。
2017年8月22日,唐某因個人原因轉讓了這兩間商鋪。他和想要租房的夏某口頭協(xié)商,將涉案房屋以47000元的價格轉讓給夏某,夏某按照約定向唐某繳納47000元轉讓費及2000元押金。
但是,當夏某準備經(jīng)營時,房東韓某得知了此事,認為唐某未經(jīng)自己同意擅自轉租,因此,要求夏某立即搬出門面。做不了生意的夏某多次與唐某協(xié)商退還轉讓費未果,遂一紙訴狀將“二房東”告上法庭,要求唐某返還轉讓費47000元及押金2000元,并賠償損失6400元。
法院認為,承租人經(jīng)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未經(jīng)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承租人唐某未經(jīng)出租人同意私自將承租的門面轉租給原告,違反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且韓某明確拒絕轉租,故被告唐某與原告夏某達成的口頭轉租協(xié)議無效,現(xiàn)夏某要求唐某返還其繳納的轉讓費47000元及押金2000元,應予支持。因夏某未提供其他損失的證據(jù),故要求賠償損失6400元的訴求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