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軍
(宜興 214221)
在浩浩蕩蕩的紫砂壺藝發(fā)展歷史中,“光貨”為最常見的紫砂壺形式,正因為光貨之“光”,表面的流暢與光滑,往往最考驗制壺藝人的水平。光貨多通過點、線、面的精妙結(jié)合,并對其進行重組、提煉、變化,從而制作出各式幾何立體感的茶具。此把“四方抽角壺”(見圖1)就為紫砂壺光器中的代表之作,直線與曲線巧妙結(jié)合,主體以四個四方形鑲接而成,同時在每兩個四方形的中間有一個曲面的四方形相連接,在光器壺中產(chǎn)生和諧的節(jié)奏韻律,整把壺以其層次明朗、平整挺括的生動形象,給人以剛?cè)岵?、層次遞進的視覺享受。
圖1 四方抽角壺
制壺行業(yè)內(nèi)有一句話“制壺最簡單的是光器,最難的也是光器”,這句話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光器的造型特點,紫砂壺光器因為其素雅、簡練的特點,不如紫砂壺花器一般需要繁復技巧,故適合新手練習,但是也是因為其毫無掩飾,故真正的高手也愛做并擅做光器,因為做光器,其壺型線條、抽角的鈍銳,稍有差池就會暴露出來。如果制壺藝人沒有對線條、體積、輪廓、比例的熟悉掌握以及異常嫻熟的制壺技術(shù),是無法成就一把完美而又簡練的光素器的。
早期紫砂壺多為紫砂光貨素器,故光器多為仿古造型,給人以厚重的歷史感覺,紫泥成為鍛造光貨的最佳選擇,紫泥其顏色深沉穩(wěn)重,可謂配得上古人的稱贊“栗色暗暗,如今古鐵,敦旁周正”??v觀此把“四方抽角壺”,其利用紫泥為制作泥料,整體壺身線條流暢,每一個平面弧度相似,圓潤、飽滿而平滑,雖然壺身并沒有任何的鐫刻,但是給人感覺仍舊完整而大氣,質(zhì)樸天然。
“四方抽角壺”整體運用了多條直線來有效、直接地勾勒出器型的形態(tài)特征。但其并非利用傳統(tǒng)意義上的直線,而是利用有一定弧度的線,沿著一個既定的方向運動,八條直線從左到右成平行線,具有共性的表現(xiàn)。壺身線條單純、明確,其方向性一目了然,使得整把壺產(chǎn)生直接、明朗、規(guī)整的觀感。同時,正因為此壺的直線并不生硬僵化,使得整把壺剛?cè)岵?、藏鋒于潤,整體形象更加豐滿生動。
除了直線之外,整把壺的結(jié)構(gòu)層次也極為清晰,壺身的四個平面遵循一個弧度,而凸面與凸面之間由凹面連接,壺蓋輕微隆起,也由四個三角面組成,而三角面之間為凹面連接,整體造成凹凸有別、錯落有致,壺鈕也順著壺蓋的形狀做了多次變形,從而使得整體壺型規(guī)整、勻稱又輕快、靈動,兼具挺拔硬朗與穩(wěn)重平和,有初見為“方”,再見亦“圓”的風采。
此外,該把壺也極富韻律感,從空間方面而言,從壺身、壺蓋到壺鈕的圖形相互遞減和呼應,其有規(guī)律的變化產(chǎn)生一種奇妙的韻律,符合大眾的審美習慣。
總體而言,此把“四方抽角壺”造形結(jié)構(gòu)嚴謹、比例和諧勻稱、虛實節(jié)奏協(xié)調(diào),方中寓圓、圓中寓方,通過直線的構(gòu)造使得整體兼有方器和圓器的共同點,氣場十足,從中能夠感受到制壺藝人一絲不茍的制壺態(tài)度,可謂是附巧麗于剛健之中,同時整體壺的造型口大、身子大,也適用于多人泡茶的場合,整把壺確實做到了功能、外形與氣韻的完美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