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千千
摘 要 師生關系中,教師的職業(yè)陪伴和情感浸潤,使其具有了不同于伙伴關系和親子關系的獨特作用,成為教育中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而受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和生理的突變,在與教師的交往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一定的心理障礙,本文簡要地概況了初中生師生交往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就初中生師生交往心理障礙的成因進行有效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對解決初中生師生交往心理障礙初步探討。將為我國初中生師生交往心理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師生交往 障礙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初中學段作為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在“教”與“學”的學習架構(gòu)中,所應獲得的不僅僅只是知識,而更多的獲得的是使其自身發(fā)展的健全人格和道德基礎。不可忽視的是,以平等、友愛、愉悅等為標簽的良好師生交往過程,對學生在過程性成長中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學習態(tài)度等均有著顯著的影響。在學生社交網(wǎng)絡中,教師的職業(yè)陪伴和情感浸潤,使其具有了不同于伙伴關系和親子關系的獨特作用,師生關系成為教育中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對初中生師生交往心理障礙的有效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初中生師生交往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
初中學生對教師行為的心理需求是圍繞著自身成長過程中的能力獲得感、認同感而展開的,是學生主動建設安全而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在這一認知情感的架構(gòu)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對教師的強烈心理依戀。而受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和生理的突變,在與教師的交往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一定的心理障礙,其不良心理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
1.1害羞心理
進入青春期后,初中學子開始更為關注自身內(nèi)在心理變遷和外在的行為后果,其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往往因無法定義自身行為影響,而有意回避敏感問題和約束自己的言行,而導致教師無法獲得其學習訴求和情感要求。
1.2恐懼心理
教師在孩子成長中伴有嚴師和慈父的雙重角色,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心理定位上的偏差。尤其在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中,往往會出現(xiàn)因和教師談話而出現(xiàn)的口吃、邏輯混亂、表達不清等現(xiàn)象。而不成功的交往前例,使其在今后的師生交往中產(chǎn)生恐懼和規(guī)避心理。
1.3逆反心理
教育的過程中行為懲戒是教師不可回避的常用手段,而往往過于單一化、盲目化的制度化運行,而未對學生行為成因和懲戒結(jié)果的有效心理溝通和輔導,將導致學生對教師評價的不認同,甚至表現(xiàn)出對教師行為的全面抵制、批判和反抗。
1.4封閉心理
初中生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生活空間和情感空間的認知,其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因情感交互的失敗而出現(xiàn)將自身情感隱匿的心理行為。對教師進入自己私密心理空間疏導行為,表現(xiàn)出抵觸和不信任。
2初中生師生交往心理障礙的成分析因
2.1學生層面
在現(xiàn)行的評價體制和升學壓力下,學生行為良好的標簽往往與成績優(yōu)良的標簽所等同。在這一模式下,導致部分學生在自身的學習過程中,缺乏應有的心理干預,而出現(xiàn)因成績不理想或違紀而抵觸和躲避教師;對教師在班級管理、行為規(guī)范、優(yōu)秀生評比中的制度建設和維護方式的片面認知或部分否定,而導致其自身行為游離在班級主旋律之外,脫離師生心理交往的心理交流基礎;部分學生因教師因年齡、語言風格、個人習慣等原因,對教師心存芥蒂,導致對其教學行為的逆反和對抗。
2.2教師方面
受限于教師自身的職業(yè)定位和考評壓力,嚴苛的課堂要求和嚴肅的學習氛圍,成為教師組織學科活動中的常見方式,在機械化和標準化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批評多、表揚少,導致學生敬而遠之;部分教師未能夠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需求出發(fā),對學生課堂違紀、化妝、早戀等行為,處理方式過于獨斷和簡單,導致學生的愿望和情感受到挫?。唤處煹闹R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必要前提,學生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知識和情感的接受者,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綜合素養(yǎng)的有力的評判者。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則會導致在學生面前缺乏應有的吸引力。
3初中生師生交往心理障礙的應對策略
3.1改善課堂師生關系
課堂是良好師生關系建設的主陣地,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師生關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注重課堂師生地位和教師角色合理的轉(zhuǎn)換。有效提升自我知識和人格修養(yǎng)、革新教學應用手段,成為學生的知識引領者和情感的浸潤者,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同時,要將學習生活的平臺還給學生,從一個約束管理者向心靈陪護者的有效轉(zhuǎn)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平等、和諧、互助的師生關系建設。
3.2消除師生之間距離
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隨著教師職業(yè)年齡的不斷增長,其與學生在年齡、興趣、情感上的差異越發(fā)的顯現(xiàn)。其良好心理年齡維持水平,是提升師生交互程度的有效手段。用對學生和職業(yè)的愛心和童心,增強初中學生的向師性。
綜上所述,有效地消除師生交往的心理障礙,是一個復雜而又微妙的過程,是在學生和教師兩個層面的有效行為約束和情感交流共同作用下的結(jié)果。改善課堂關系、消除師生距離等基于學生心理特點和行為特點的策略探索,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師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礙發(fā)生幾率,促成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林巧明,石向?qū)?青春期師生關系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健康研究,2010(04):272-274+279.
[2] 李瑾,徐燕,袁大偉等.初中學生心理健康與應對效能的關系[J].中國健康教育,2014(04):310-312.
[3] 陳兆香.師生關系與初中生心理健康關系的探討[J].考試與評價,2015(02):68.
[4] 李葉.師生關系與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關系[J].教育科學:引文版, 2016(05):00268-0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