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路過
我們之所以喜歡“天才”,是因為難得一見,而年紀輕輕與事業(yè)有成,是天才最好的代名詞??墒?,人與人的能力和爆發(fā)點是不同的,村上春樹29歲才開始寫小說,摩西奶奶80歲才出版了她的隨筆集《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從“天才”寫起,暗扣題目中的“閃光者”,而村上春樹和摩西奶奶的事例則證明了“人與人的能力和爆發(fā)點是不同的”,同時也暗合題目中的“普通人”。
只要好奇和勇氣還在,只要還有重新開始的決心,什么時候開始都來得及。比起年齡,你尚未固化的思維模式和高效的執(zhí)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承接上段,強調(diào)年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好奇和勇氣”“重新開始的決心”。
我很喜歡作家艾小羊說過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投資,你所看到的逆襲,全部都是時間的果實。”
引用的名言,不僅有文采,更富有哲理,是上一段事理的自然引申。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一句話:“每當你想要批評別人時,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條件。”在這個人人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時代,我們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河流,有的人奔流而下,匯聚大海;有的人兀自流淌,從平原流向低谷。
以“河流”作比,引出下文濃墨重彩書寫的徐霞客的事例。
從每一條河流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幸福來源于享受他們沿途的風景,感受生命的不同際遇帶來的新視野,而不是強迫自己到達自己去不了的彼岸。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寫了明朝風雨飄搖的幾百年,一代又一代的帝王登場亮相,文臣武將和宦官爭相在權(quán)勢中縱橫捭闔,讓人看得長吁短嘆。而在這長達7冊的明史最后,當年明月寫了跟前面所有的主人公都截然不同的一個人:徐霞客。在那個時代想要出人頭地,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考功名,但是徐霞客不想考試,不想青史留名,他只想玩。好在他的家人也支持他,于是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霞客,穿著儉樸的衣服,沒有隨從,沒有護衛(wèi),帶著干糧,獨自前往名山大川,風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餓,一年只回一次家,只為攀登。
徐霞客所留下的筆記,據(jù)說總共有兩百多萬字,可惜沒有全部保留下來。剩余的部分,大約幾十萬字,被后人編成《徐霞客游記》,這本書被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被翻譯成幾十國語言,流傳世界。
運用對比手法,詳盡敘述徐霞客的事例,意在表現(xiàn)徐霞客的幸福在于“享受”“沿途的風景,感受生命中的不同際遇帶來的新視野”。
當年明月寫道:從俗世的角度,徐宏祖是個怪人,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業(yè),按很多人的說法,是毀了。
我知道,很多人還會說,這種生活荒謬,是不符合常規(guī)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問題的。
當年明月通過徐霞客的故事想要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成功只有一種——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
結(jié)合徐霞客的事例,提出一種新的關(guān)于成功的定義:“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觀點新穎,令人深思。
我們對待“同齡人”最大的善意,或許是不輕易造神,不輕易把一些人捧上天,把另外一些人打入“地獄”,加一點“焦慮”的作料,把日常生活變成一場對“流量和金錢”俯首稱臣的狂歡。
“不輕易把一些人捧上天,把另外一些人打入‘地獄”,照應了文章標題,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評點:作者運用對比手法擬題,句式整齊,觀點鮮明,具有現(xiàn)實意義。正文部分的論述,事例論證和事理論證兼顧,事例部分,既有典型事例如徐霞客,又有概述事例如村上春樹和摩西奶奶,點面結(jié)合;事理部分,運用了引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并且徐霞客的事例中也融合了事理分析,事例和事理融合無間,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編輯:關(guān)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