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入秋后,天氣由熱轉(zhuǎn)為微寒,日夜溫差較大,空氣干燥,一時不適應(yīng)就會令呼吸道出現(xiàn)過敏,健脾潤肺變成養(yǎng)生的重要課題。去看中醫(yī),經(jīng)常被指“脾虛”,代表什么?脾即是指脾胃,脾虛大致是脾胃的氣血津液不足,或者飲食過多寒涼生冷食物,甚至過于油膩所致,所以中醫(yī)時刻提醒我們少喝冷飲、少吃魚生或肥膩食物等。而肺主氣及呼吸,潤肺亦有助提升免疫力,減緩一下干咳及過敏隋況。
1.脾氣虛:腹脹納少,食后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jié)按,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tǒng)血:多見于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jīng)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癥狀。
1.脾氣虛:多因飲食不節(jié),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fā)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diào),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
3_中氣下陷: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于肺,以榮養(yǎng)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xiàn)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癥。
4.脾不統(tǒng)血:西醫(yī)認為,脾虛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齒松動、脫落,味覺減退;胃腸道平滑肌開始萎縮,彈性減低,蠕動變慢,食物在胃腸道中行進(消化)速度減慢,易于滯留;同時,胃腸道內(nèi)的表面的枯膜逐漸變薄,消化腺也逐漸萎縮,消化液分泌減少,對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這些生理的變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漸衰弱,消化功能下降,從而發(fā)生了上述的種種不適。
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jù)病人平素的體質(zhì)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即所謂“辨證施食”,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應(yīng)多食性味辛熱的蔥、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的病人,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diào)料。
宜食食物
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銹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性質(zhì)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1、菊花蜂蜜茶
材料:干菊花10g、枸杞5g、蜂蜜適量
菊花有清熱解悶作用,枸杞明目清肝,適合長時間對電腦的OL飲用。
2、玫瑰山楂茶
材料:山楂、玫瑰各10g
山楂有助消滯健胃,促進消化,玫瑰花有潤澤肌膚,調(diào)節(jié)分泌之效,對皮膚而言,是抗衰老的養(yǎng)顏良方。
3、陳皮姜茶
材料:陳皮20g、生姜片10g、甘草5g、茶葉5g可以止咳化痰、健胃消滯,姜還能驅(qū)寒,有保健作用。
4、沙參麥冬茶
材料:沙參、麥冬各2-3錢
體形瘦削,口干、手心熱、易心煩急躁,改善津液不足,干咳問題,有助滋陰生津及潤肺。
5、新鮮無花果
無花果有健脾胃、潤肺利津效果,維持水份平衡,有清潤咽喉,滋養(yǎng)肌膚的作用,食用新鮮無花果較佳,因為無花果干在煉制過程中,水份會被抽干,又或者加工時會添加糖份,購買時要注意。如果想用無花果泡水飲,可以用果干切片放入燜燒杯中,亦可以加入少許枸杞或雪梨干一起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