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越
摘 要:高校教師承擔著傳授專業(yè)知識和樹立良好品格的雙重任務,其主要途徑是教學,無論是教學方式或者教學內容都體現著教學的道德訴求。教學道德最核心的是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其判斷標準應是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否與學生間構建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高校教師教學道德建設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要求,有助于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人才。加強高校教師教學道德建設可以從教師、學校、國家多個主體出發(fā),進行針對性的提高。
關鍵詞:教學道德;高校;校園文化
師德素養(yǎng)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師德呈現的主要途徑是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學方式亦或教學內容,都應體現教學的道德訴求。高校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不僅要以專業(yè)良好的知識結構完成課程內容的教學,而且要將合乎社會道德規(guī)范要求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很好地滲透其中,也即是不僅要傳授教會學生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也要身體力行地傳導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高校教師的教學道德水平關系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序開展,因此重視高校教師教學道德的建設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教學道德的內涵
教學道德的提出及內涵的豐富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歷程。早在18世紀,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就根據當時教學片面追求科學化,教學中人性的一面被抽去的現象,提出尊重兒童的思想,奏響了教學倫理研究的序曲。20世紀上半葉,美國哲學家杜威明確提出了教學倫理道德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后,教學道德的概念被正式提了出來。西方一些研究者詳細分析了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道德問題,提出教師從事教學必須具備的品質,如對學生的關愛之心、強烈的責任感、善于自我批評的精神、成熟的思想以及探索世界奧妙的熱情等等。
關于教學道德的概念和特征,至今學界尚無統(tǒng)一定論。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Gary D.Fenstermacher等學者在論文《有道德地教學和教學道德》中認為:教學道德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師本人是一位行為道德良好的教師;二是教師為學生提供成為良民的方法。著眼點在于教師本人的道德素養(yǎng)和教學活動的道德性兩方面。我國學者劉東菊將教師教學道德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教學道德表現為對人的尊重。要在尊重教育對象的基礎上施與教育,并且要規(guī)范教師的言行。第二,教學的內容要體現教育價值,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教師要把科學的、有價值的內容講出來,就必須認真、科學、嚴肅地對待教學。第三,教學方式要體現民主性,課堂教學要呈現出寬松的學習氛圍,師生之間要以一種融洽和諧的關系相處。第四,教學體現教育者善的品質,教師要關愛學生,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這是進入21世紀,教育學界對教學道德研究的主要成果。
總結國內外學者的觀點,教學道德最核心的是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其判斷標準應是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否與學生間構建了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加強高校教師教學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第一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要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yè)是一份教書育人,關系祖國未來的事業(yè),教師的思想道德行為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成才。教師做好教育工作需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斷增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講求民主意識,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案咚刭|的教育來自高素質的教師”,只有教師具備健康良好的教學道德行為,才能去影響和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康,才能營造良好的校風,進而把學校變成真正的育人搖籃。
第二加強高校教師教學道德建設有助于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人才。高校教師的重要職責就是給學生傳授專業(yè)知識,幫助學生成長和發(fā)展,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但是學生的成長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的積累,還有良好品行和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上和社會上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道德,使自己在專業(yè)知識、思想作風,以及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成為學生的榜樣,教育和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
三、加強高校教師教學道德建設的對策
高校教師的教學道德水準關系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關系校園文化建設的穩(wěn)步推進,加強高校教師教學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但是現階段部分教師學養(yǎng)不足,專業(yè)教學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師道德意識淡漠等問題。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教學道德建設的對策有:
第一,高校教師主動學習,提高自身專業(yè)教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學道德的核心內容,教師對學生產生影響主要是通過教學活動,教學的質量主要是由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各種資源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教學技巧、教學方法、傳播手段等方面積極學習。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總結,將專業(yè)知識進一步抽象并吸收,形成具有探索性、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知識體系,是自己領悟和理解后的知識點,而不只是照本宣科。同時要總結教學方法,多旁聽優(yōu)秀老師的講課,學會借鑒、吸收和轉化,從而形成符合自己性格獨特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
第二,高校要注重教師教學道德的建設。教師教學道德不只是高校教師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學校統(tǒng)一要求和采取有效措施。教師的教學道德會影響到教學質量,也會影響學校文化建設。因此高校管理部門應當加強管理,注重教師教學道德的建設,采取多種舉措來加強教師教學道德的建設。如制定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考核制度,對優(yōu)秀的教師進行獎勵,對教學道德淡漠的教師進行懲罰。組織教學道德的專項培訓或者定期授課,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道德感,提升教師教學質量。
第三,國家應加大對教育事業(yè)的財政投入,提高高校教師的福利待遇。教師的教學道德也會跟教師的社會角色,社會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密切相關,國家應當加大對教育事業(yè)的財政投入,努力提高高校教師的專業(yè)地位、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社會普遍形成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良好環(huán)境和良好風尚,讓教師享有自豪感、榮譽感,進而增加高校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自覺加強教學道德建設。
參考文獻
[1] Gary D.Fen stermacher,Richard D.Osguthorpe and Matthew N.Sanger.Teaching Morally and Teaching Morality [J].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9(3).
[2] 王海燕.教學道德:解讀·缺失·重建[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30):82-85.
[3] 許燁.生活在擬像之中:論后現代高校教師的教學倫理[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2(05):85-89+108.
[4] 劉東菊.高校教師教學道德研究[J].天津電大學報,2010,14(02):51-53.
(作者單位:武漢外語外事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