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柟
伊莎多拉·鄧肯(1878年-1927年),一位傳奇的舞蹈家,著名女作家伊奧爾斯卡盛贊她道:“這位美國婦女是由神圣的材料做成的。她的名字應當流傳千古?!弊鳛槿祟惿鐣鑹稀白罡呱械氖フ吆脱车勒摺?,鄧肯的舞蹈“反照她認同的社會主義理想”,與其說她是偉大的藝術家,不如說她是獨具華彩的女性社會革命家。
鄧肯將現(xiàn)代派舞蹈引入舞臺,豎起了20世紀人類社會舞蹈文化革命的大旗。法國藝術家歐仁·卡里埃爾斷言:這位美國姑娘將予世界以革命性變革。
鄧肯創(chuàng)立了與古典芭蕾相對應的現(xiàn)代自由舞蹈。眾所周知,古典舞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取材于神話中的仙女。無論勾魂攝魄的腳尖、手臂、飄飄欲仙的輕靈舞姿,還是舒展挺拔的“阿拉貝斯”動作……都定格女體造型上,使人想到美神雕像而忘卻女人。鄧肯強調(diào),對女性美而言,舞蹈美學不應是堆砌的幾何圖形,不能只展示軀殼的表相,而應發(fā)掘深層次的審美意蘊,成為靈魂的語言、精神的絕響,實現(xiàn)對社會和女性觀變革的社會價值。較之古典芭蕾“形之上”的空靈之美,鄧肯的現(xiàn)代舞“跳出我們婦女的公道、仁慈和純潔,跳出我們母親的慈愛和溫柔”,更具“形之下”的堅實社會基礎和女性“人本”價值的真魂。
鄧肯的現(xiàn)代舞從音樂、戲劇等舞臺藝術的附庸中獨立出來,突破古典舞蹈美學“珠圓玉潤”之“金科玉律”,代之以楞角分明、恣肆無忌,甚至扭曲痙攣的動作,表達現(xiàn)代女性的審美批判觀念的求索。
鄧肯編導出演的《春之祭》,巧妙融合了“動與變”的社會性別觀念和價值取向。借助陰陽相摩相蕩相消長的審美意念,把社會性別關系活生生地拆卸和擺上舞臺。從舞臺走上社會,走向人心。通過舞蹈,鄧肯抒發(fā)了對性別平等奮不顧身的追求……
鄧肯現(xiàn)代舞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正是“女性社會革命四重奏”,每一曲,每一舞,都將熾熱的革命情懷融入其中。
鄧肯直言不諱:“我隨著《國際歌》的樂聲起舞,因為我感到《國際歌》是未來與人類的贊歌?!彼迷娨粯拥恼Z言告白:“我的歡欣是為了美麗的新世界……釋迦牟尼頭腦中曾經(jīng)孕育的夢想、基督圣訓曾經(jīng)傳播的夢想、曾為偉大的藝術家們畢生追求的夢想、列寧以他巨大的魔力變?yōu)楝F(xiàn)實的夢想,都在這里了……”
1921年,在列寧的支持下,鄧肯在莫斯科創(chuàng)建了舞蹈學院,不僅演出《國際歌》,還創(chuàng)作并演出了革命舞劇《紅旗》?;孛绹螅中麄髁袑幍纳鐣髁x革命……為此,她受到反對派的激烈抨擊,《國際歌》被嚴令停演。鄧肯無所畏懼,在法國《快報》周刊上,發(fā)表了正氣凜然的聲明:寧愿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燒死,也要高唱《國際歌》翩翩起舞……
鄧肯的骨子里充滿了革命的骨髓,在她的舞蹈生涯中,還編導了《馬賽曲》《春之祭》《前進吧,奴隸》這些震撼世界的舞蹈作品。
在《馬賽曲》中,鄧肯勝利女神般的舞姿成為經(jīng)典,巴黎大劇院正門上方九位女神的浮雕即以其為模特而創(chuàng)造。
在《春之祭》中,她又用不能自持的狂舞形式,表現(xiàn)出被獻祭的少女悲劇的生命?!肚斑M吧,奴隸》里,處處彰顯著女奴求解放、爭自由的反叛主題,其藝術美學特征與畢加索的《亞威農(nóng)少女》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后,掙脫鎖鏈的女奴獲得自由,鄧肯儼然飛升為自由女神。
鄧肯一生與眾多杰出男士傾心相儀、和諧相處,如英國20世紀戲劇革新家戈登·克雷格、蘇聯(lián)詩人葉賽寧等。還有身為共產(chǎn)黨人的西班牙畫壇“斗牛士”畢加索黑、矮、犟,但鄧肯愛他火山噴發(fā)式的創(chuàng)造激情和恣肆無忌的橫溢才華;莊重高雅、儀表堂堂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他的“斯坦尼體系”深深地迷住了鄧肯;在與德國音樂家索德馬拉松式的精神戀愛中,鄧肯心力交瘁,卻依然一往情深……
鄧肯并非依附男人的弱者,而是性別關系中的“主體”。鄧肯深愛葉賽寧的勃發(fā)詩情,造就了詩人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期。她也為葉賽寧的酗酒、瘋狂和歇斯底里,付出了極高的代價。但她依然像保護神一樣,從事業(yè)到生活,無微不至地呵護著葉賽寧。二人分手后,失卻鄧肯這一“精神支柱”的詩人終于精神崩潰,割開自己左腕的靜脈,停止呼吸前,蘸著鮮血寫完留給鄧肯的遺詩:“再見,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你永遠在我心中……”
以世俗的觀點看,鄧肯有許多所謂的風流逸事(其中主要是“柏拉圖精神之愛”),但不難發(fā)現(xiàn),她孜孜以求的并非單純的“男性”個體。她追尋著、選擇著,全身心投入地塑造著對方的“完美”,同時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真善美慧,總之,她不遺余力地締造著人類兩性的性別和諧之美。
在“她的美”與“他的美”碰撞、融熔的關系中,她不僅是他們的“美神”——賞心悅目的“風景”,同時是自己的“眼光”——是品評、鑒賞、塑造、升華男性的女性社會審美主體。
自傳中,她坦誠吐露心聲:在與眾多異性交往中,她總能從精神的角度區(qū)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為改造丑、創(chuàng)造美鞠躬盡瘁。其自傳也和盧梭的自傳《懺悔錄》一樣,為鄧肯贏得了巨大聲譽,被選進《世界文庫》。
總之,鄧肯以現(xiàn)代舞之母的巨大聲名飲譽全球,其舞蹈的基本旋律就是在被動中尋求主動的女性反叛主題,以及追求、創(chuàng)造主題。她舉手投足之間,都顯現(xiàn)出“最自由的身體里蘊藏著最高的智慧”。而費朗·迪瓦爾《追念伊莎多拉的悼辭》一語中的:“這具軀體的靈魂就是美?!?/p>
編輯 王若宇 21846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