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大千世界,事物之間往往存在著極其有趣的辯證關(guān)系。鯊魚有多種優(yōu)勢:強健的身體、鋒利的牙齒、敏感的神經(jīng)、敏捷的身手。而這多種本事的形成卻與它缺少一件東西有關(guān)——鯊魚與其他魚類相比,少了魚鰾。
魚鰾對于魚來講真的是太重要了——它相當于一個可以控制的氣囊。當魚想上浮時,它就將魚鰾充滿氣體;當魚想下潛時,它就放出魚鰾中的氣體使其變小。這樣,魚就靠魚鰾來進行上浮和下潛,極為靈活。另外魚鰾里充填的氣體主要是氧氣,所以在深水缺氧的環(huán)境中,魚鰾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為魚提供氧氣??墒?,鯊魚卻沒有魚鰾——不知道是上帝忘了,還是故意給鯊魚制造生存危機。
沒有魚鰾的鯊魚只能靠不停地游動,才能保證身體不至于沉入水底。因而,不停地運動就是鯊魚的生存狀態(tài);不運動,鯊魚就有性命之憂。即使在睡覺時,鯊魚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始終保持游動狀態(tài)。如果停止游動,鯊魚就會“翻車”,很難恢復平衡,而導致下沉。可想而知,鯊魚比其他的魚承負了更多更深重的生存壓力。它不斷在海里“摸爬滾打”,反復經(jīng)受大海的磨礪和太陽的洗禮。
可正因為這些壓力和洗禮,從而練就了鯊魚發(fā)達的肌肉和強健的軀體。而且,鯊魚行動敏捷、游速極快,最高每小時可達70公里——這個速度是百米奧運冠軍速度的近2倍。最終,鯊魚成為海洋中的龐然大物,號稱“海中霸王”。
不把“沒有魚鰾”當作生存障礙,而把“沒有魚鰾”變成生存動力——這就是鯊魚成為“海中霸王”的奧秘所在。其實人也一樣,與其為上天的不公仰天長嘆,不如做一條奮力游動的鯊魚,化短為長,打造屬于自己的強者之路。
(木頭摘自《今晚報》2018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