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慶文 鐘霞 王蕾 高念
導讀:蔬菜接茬緊湊、連年種植,易造成土傳病害發(fā)生嚴重,通過高溫悶棚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土壤連作障礙。在強光照射下,密閉大棚內溫度迅速升高到60~70℃及以上,并保持一定時間,可達到殺滅病蟲雜草、改良土壤的目的。詳細介紹了高溫悶棚的幾個關鍵,包括7月悶,干悶7天,旋根灌水,蓋膜悶棚,二次悶棚等。
溫慶文,山東濟寧市兗州區(qū)蔬菜服務中心,建設東路323號(農業(yè)局院內),電話:0537-3919057
鐘霞,王蕾,高念,濟寧市兗州區(qū)蔬菜服務中心
收稿日期:2018-04-21
設施蔬菜由于接茬緊湊、連年種植,造成根結線蟲病等土傳病害以及地下害蟲發(fā)生嚴重,不僅嚴重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發(fā)育,而且制約蔬菜產(chǎn)量和品質提高。
高溫悶棚,即在盛夏季節(jié),充分利用棚室的閑置期,封嚴大棚,用塑料薄膜密封大棚地面,利用強光照射使大棚內溫度迅速升高到60~70℃及以上,并保持一定時間,從而達到殺滅病蟲雜草、改良土壤的目的。這里說的高溫悶棚,不使用化學熏蒸劑,直接利用光照,結合糞肥發(fā)酵一起進行,不會對土壤微生物環(huán)境造成毀滅性破壞,且可以起到熟化土壤、增加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的作用,還能殺滅各種土傳病菌和蟲卵(蛹),達到活化土壤、清潔棚室,一舉多得。高溫悶棚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簡單、效果好,容易被菜農接受。但是,悶棚過程中要注意悶棚時間、悶棚溫度等環(huán)節(jié)。
悶棚時間應該選在7月。試驗表明,山東地區(qū)一般6月28日以后,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棚內溫度達到70℃、棚內地表溫度達到60℃,才能起到殺死根結線蟲和其他病原菌的作用。
在上茬作物收獲后徹底清園,不僅要清除上茬作物的秸稈和病殘體,還要鏟除干凈棚內的雜草,一并帶出棚外集中深埋或進行腐熟處理,同時應注意將農事操作所用的工具等清理出去。
清園以后關閉通風口,并檢查修補好棚膜破損處,然后密閉棚室,用百菌清煙霧劑和異丙威煙霧劑進行熏蒸。具體用法:45%的百菌清煙霧劑 750 g/667 m2,用 15個(50 g/個);15%的異丙威煙霧劑750~1 000 g/667 m2,用 15~20 個(50 g/個),從棚的最里邊向外依次點燃,關閉棚口,干悶7天。因為冬春茬蔬菜采收結束后,大量的病菌、蟲卵集中在土壤、立柱及墻體的表層,此時進行高溫干悶棚,中午棚溫可超過60℃,并維持數(shù)小時,一周內可以有效殺滅土壤表面或者棚室內棚架、棚體上的病原菌和蟲卵等。
干悶7天以后,將準備好的糞肥施入棚內,一般每667 m2施入鮮雞糞或者鴨糞8~10 m2,同時加入玉米、小麥等作物秸稈300 kg,將秸稈切碎成3~5 cm小段,充分混勻撒施到土壤表面,一方面提高糞肥發(fā)酵的速度,另一方面避免氮素過高,影響蔬菜生長。
糞肥施入以后,對土壤進行旋耕,一方面提高土壤透氣性,增強悶棚的效果;另一方面耕層深厚利于作物根系下扎,起到優(yōu)質、高產(chǎn)、抗病的目的??梢赃x用50馬力(37 kW)以上的大棚王進行旋耕。旋耕時速度要放慢,盡可能深,一般達到35~40 cm,至少要旋耕3遍。
旋耕后要進行灌水。土壤的含水量與殺菌效果密切相關。實踐證明,土壤含水量過低,達不到好的殺菌效果。一般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以上時效果最好,灌溉的水面高于地面3~5 cm為宜。根結線蟲是好氧型的,澆水后,由于下層土壤缺氧會促使根結線蟲向上層移動,大多移動到距離地表10 cm的土層內,便于殺滅。同時,澆大水還能把土壤鹽分帶到土壤深層,起到降低土壤鹽分含量的作用。
澆完水蓋上地膜,可使用未破損且具有一定厚度的舊地膜,有條件的最好使用新膜,以提升地溫、提高悶棚的效果。根結線蟲的致死溫度為55℃,在55℃的環(huán)境下10 min即可死亡。若不覆蓋地膜,土壤深層的溫度達不到,難以達到殺菌全面、殺蟲徹底的效果。
蓋上地膜后關閉棚室進行悶棚,悶棚時間必須保證30天。因為7月正是伏雨季節(jié),一個月的時間也很難保證有15天以上的晴天天氣。只有當棚內溫度達到70℃的時候,地表溫度才能到達60℃,即達到病原菌的致死溫度,起到悶棚的效果。
悶棚一個月以后,將棚內地膜揭開,對土壤進行二次旋耕,目的是將地表土與深層土進行換位;同時,釋放出糞肥和秸稈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的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旋耕3遍,便于有害氣體充分排除。同時,糞肥發(fā)酵時表層會滋生一些腐霉菌,如灰霉病病菌、菌核病病菌等,旋耕后被翻到深層,在厭氧條件下自行死亡。
旋耕后再澆水,同第一次一樣,蓋上地膜、密閉棚室,繼續(xù)悶棚1個月。經(jīng)過2次悶棚、歷經(jīng)2個月的時間,不僅能有效殺死根結線蟲等病原菌,還能使糞肥充分腐熟。如果施入棚內的是腐熟的糞肥,就不需要二次悶棚了,第一次悶棚一個月結束后即可起壟造墑,準備秧苗定植。
一個月后,打開棚室,揭開地膜,對處理過的土壤進行旋耕,一定要旋5遍,徹底釋放高溫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害氣體。然后施入化肥,補充生物菌,生物菌可以使用自己擴繁的EM菌或者酵素,每667 m2用400~500 kg(必須一次大量施用,否則起不到效果),然后起壟。
起壟后澆水,提前造墑,為定植作準備。蔬菜定植前先要進行青菜出苗試驗,可以在壟上撒播一些油菜、白菜等青菜種子,如果第二天能發(fā)芽,說明土壤中有害氣體已經(jīng)全部排出,可以定植秧苗;反之,就不能定植,還要繼續(xù)晾棚,務必保證有害氣體釋放干凈,防止定植后出現(xiàn)燒根死棵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