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晉綱 劉敏 王潤賢
摘要:主要介紹茶業(yè)歷史中的徽商精神:崇尚儒學、言而有信、業(yè)精于勤、廣結人緣、以和為貴等。
關鍵詞:茶業(yè);徽商;儒學;人緣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9-0127-02
徽商指明清時期徽州府六縣(歙縣、祁門、休寧、黟縣、績溪、婺源)中以鄉(xiāng)族關系為紐帶所結成的商人群體,是一個商幫的稱號。它形成于明成化、弘治年間,到清末時才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前后綿延盡400余年,曾一度執(zhí)商界之牛耳,一些商人富可敵國,甚至以“布衣上交天子”,江南的長江三角洲一帶向有“無徽小成鎮(zhèn)”之諺,無不說明了徽商影響至大至深。
明成化前,徽商商幫主營行業(yè)有文房四寶、漆、木、茶和米谷業(yè),成化后則轉變?yōu)辂}、典當、茶、木四業(yè)。在壟斷四主業(yè)之外,他們的經營范圍幾乎無所不包,無論哪個行業(yè),許多行業(yè)的業(yè)內領袖無徽商莫屬。
明清時期,徽州茶商可分為產銷型和販銷型兩種類型。市場也可分為初級市場、中級市場、邊疆市場與海外市場。而且由于徽商的活動,19世紀我國茶葉的傳播幾乎遍及全球。
古往今來,茶葉作為徽商的一個重要的生意物質,在徽商的生意往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了解茶業(yè)中的徽商精神,對于處于現代繁華社會的我們在茶業(yè)的生產貿易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目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商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少數企業(yè)以及一些小法商販大肆制造和銷售偽劣產品,大大影響了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fā)展,鑒于此更需要我們從歷史上汲取經驗,而對徽商經營之道的研究則無疑具有理論和現實的雙重意義。在參考大量徽商史料的基礎,本人對徽商在茶業(yè)生產貿易中所體現的一些精神進行了總結,以供同行們商榷。
一、崇尚儒學——提倡以誠待人,以義接物,以信通天下,重義輕利
徽商崇尚“儒商精神”,講究商業(yè)精神,提倡以誠待人,以義接物,以信通天下,重義輕利,既講究游刃有余的管理之道,又有長袖善舞的生意手腕,更加注重同舟共濟、和諧共贏的合作精神,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賈而好儒的文化精神?!百Z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徽商區(qū)別于其他商幫的不同之處。王世華、王廷元對徽商的賈儒觀和義利觀作了進一步的研究,得出了徽商悟守“賈為厚利,儒為名高”、“以義為利,不以利為義”等儒家傳統(tǒng)的賈儒觀和義利觀的。結論。葉顯恩則指出:徽商在經濟倫理上以王陽明為代表的新儒學為本,在政治上以程朱理學為本。
二、言而有信——誠信經營才能守住企業(yè)的未來
在古往今來的商業(yè)活動中,有的商人是靠欺詐生財,而有的商人則是靠誠信致富,大多數的徽商地商業(yè)活動中能夠做到誠信不欺,而且徽商非常重視建立起來的良好的商業(yè)信譽,他們非常痛恨那些乘人之危、牟取暴利的“貪賈”,他們非常贊同那些持價平實、誠實經營的商人。
清代的一位叫朱文熾的茶商,很早就到廣東經營茶葉生意,他為人忠厚,所賣的茶葉價格很公道,有一年,廣東下暴雨,市場上茶葉少了,在別的許多茶商在抬高價格后,依然堅持原來的價格,而且不同于別的茶商把陳茶與新茶摻雜在一起賣的行為,他總會單獨的將陳茶標出來,好讓消費者識別,當別人說他傻,但他卻認為經商最重要的就是講究誠信,不愿意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無論如何也不能做那些背信棄義的事情。
在經營過程中,徽商總結出了“買賣公平天經地義,童叟無欺誠信為本”的實踐經驗。一個商人,如果擁有重信守約的好名聲,就會在無形中為自己積累王筆巨大的財富,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就要學徽商的誠信經營和誠實做人,只有取得了別人的信任,才能在商場中找到立足之地。
三、業(yè)精于勤——做生意要敢于吃苦,更要勤苦于思考
提到徽商,人們最先想到的是鹽商、布商、糧商,然而在徽商中,徽商的茶商也名滿天下,徽州茶商的代表人物就是謝正安,他少年當家,經歷了戰(zhàn)爭的洗禮、失去雙親的悲痛,但是他肯吃苦,小小年紀不談累,一門心思要掙錢養(yǎng)家,在面對失敗時也不灰心喪氣,總是一馬當先。他深知,只有享不到的福,沒有吃不了的苦。商道就是人道,一個企業(yè)的命運掌握在管理者的手中?;丈痰某晒χ幘驮谟诠芾碚哂兄铣钥?、能吃苦的堅定信念。像胡雪巖這般,一生中遭遇多次大災大難,但是他都不畏困境,迎難而上,從容應對。在徽商看來,沒有苦難就沒有成功,逆境能激發(fā)人的無限潛能,徽商深諳孔孟之道,他們肯吃苦并持之以恒,終成大成之商。
四、廣結人緣——給他人搭個臺階,給自己一個舞臺
中國歷史上的徽商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每日“三省吾身”,在為自己著想的時候,也顧及他人感受,考慮周全,雖不能說凡事都盡善盡美,但徽商經商做事大都無可挑剔,讓人信服。從商業(yè)經營的眼光看,能夠為別人著想,許多時候常常也是為自己的生意鋪平道路的一種方式,至少客觀上可以收到這種效果,如胡雪巖能夠主動為漕幫著想并幫助其解決困難,就既有他個人品性的原因,也有他作為一個生意人的眼光在起作用。
廣結人緣是成大事的法寶,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想別人?;丈淘诮浬痰倪^程中,凡事先考慮對方的利益,注重對方的心理感受,制訂對方易于接受的方案,而這也是儒家所推崇的做人準則,以信立市,以仁為本,應該成為一位商人的經商準則。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因為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敵人多一堵墻。如果能夠做到化敵為友,搞好關系,與其共同進退,便會一帆風順。
五、以和為貴——和氣是營造良好商業(yè)關系的潤滑劑
自古以來商人都是以利為先的,因而商場都是爾虞我詐的戰(zhàn)場。儒道推崇“仁義為先,以和為貴”的大同思想,商場也是一個小社會,徽商將為人處世的“仁義”原則運用到經商之中,堅持著“和氣生財”的信念,并將其貫徹始終。
胡雪巖是徽商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從他的經商之道中,我們也能看出交情的重要性,他認為做生意,人比錢重要,有朋友,一切都不是問題。因而他樂于交友,善于交友,在關鍵時刻經常能得到朋友的幫助 他早就深諳交友之道,認為人才比錢財重要,人情賬比錢財賬重要。
參考文獻:
[1]清渠.徽商的儒道——興盛數百年的商界傳奇[M].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4:180.
[2]秦宗財,王艷紅.明清徽商與茶葉市場[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453-458.
[3]金榮洲.論明清徽商在經營中的誠信意識[D].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