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3 1 附屬醫(yī)院檢驗科; 2 醫(y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
EB病毒(EBV)是重要的DNA腫瘤病毒,與鼻咽癌、胃癌、淋巴瘤等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相關[1-6]。其中90%以上的低分化鼻咽癌(NPC)組織中可檢測到EBV的存在,NPC發(fā)病存在家族聚集性、種族易感性及地域集中性。近年來,易感基因及病毒感染已逐步成為NPC發(fā)病的重要因素[7],包括EBV基因在內(nèi)的許多基因已被證實為NPC的易感基因,其多態(tài)性直接影響NPC的發(fā)病機制及病理類型[8-10]。Vps28是內(nèi)吞體分選轉(zhuǎn)運復合體(ESCRT)的組成結(jié)構(gòu)之一[11],ESCRT在細胞分選及降解泛素化膜蛋白這一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使一些激素、生長因子及細胞因子受體在與配體結(jié)合后內(nèi)化并被溶酶體降解,導致受體表達下調(diào),從而在信號衰減中起著重要作用[12-13]。表皮生長因子與受體結(jié)合導致受體活化,誘發(fā)信號轉(zhuǎn)導,控制細胞的一系列功能,ESCRT在此過程中起到負向調(diào)節(jié)功能,其結(jié)構(gòu)的變異可引起調(diào)節(jié)異常,導致腫瘤發(fā)生[14-16]。因此,探討Vps28在EBV相關腫瘤發(fā)生機制中的作用具有實踐指導意義。本文研究首次對EBV相關NPC(EBVaNPC)組織及EBV相關淋巴瘤(EBVaL)組織中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多態(tài)性進行檢測,以期明確其多態(tài)性與EBV相關腫瘤的發(fā)生是否存在相關性。
采用原位雜交技術(shù)檢測105例NPC及136例淋巴瘤石蠟包埋組織切片中EBV編碼的小分子非多聚腺苷酸EBER1的轉(zhuǎn)錄表達[17],篩選出93例EBVaNPC組織,12例EBV陰性NPC(EBV-negativ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EBVnNPC)組織,87例EBVaL組織,49例EBV陰性淋巴瘤(EBV-negative lymphoma,EBVnL)組織。同時選取我院健康體檢者10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NC組)。NC組均已排除各種感染、腫瘤及自身免疫?。桓鹘M間種族構(gòu)成、年齡分布和性別構(gòu)成在各病例組(包括鼻咽癌組及淋巴瘤組)與NC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NC組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EDTA抗凝,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采用QIAamp DNA FFPE試劑盒(Qiagen,德國)并按說明書提取石蠟包埋腫瘤組織DNA。外周血單個核細胞DNA提取采用酚-氯仿-異戊醇法,4 ℃保存?zhèn)溆谩?/p>
利用AssayDesigner 3.1軟件設計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的反應引物,引物序列如下:上游引物:5′-ACGTTGGATGAACTGTTCCTGAGGCAC-TCC-3′;下游引物:5′-ACGTTGGATGTAGAGCC-CAGAGTGCTACC-3′。根據(jù)實驗體系依次進行PCR、SAP純化反應及單堿基延伸反應,使用Sequenom公司的MassArray系統(tǒng)進行飛行質(zhì)譜實驗,通過分析軟件MassArrayTyper 4.0進行處理,從而得到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在所有標本中的SNP分型。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分析比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隱性模型當中,EBVaNPC組的TT基因型頻率高于NC組(OR=2.07,95%CI=1.16~3.68,χ2=6.21,P<0.05)。EBVaNPC組的T等位基因頻率明顯高于NC組(OR=1.75,95%CI=1.13~2.72,χ2=6.26,P<0.05)。表明TT基因型為EBVaNPC的致病基因型,而T等位基因為EBVaNPC的危險因子。
EBVaNPC組中T等位基因及TT基因型頻率均高于EBVnNPC組(OR=5.07,95%CI=2.08~12.36,χ2=14.71,P<0.01;OR=41.60,95%CI=3.88~447.56,χ2=18.79,P<0.01)。在隱性的模型中,EBVaNPC組中TT基因型的頻率明顯高于EBVnNPC組(OR=13.95,95%CI=1.37~112.53,χ2=9.63,P<0.01)。在顯性模型中,EBVaNPC組CC基因型頻率明顯低于EBVnNPC組(OR=8.80,95%CI=1.962~39.47,χ2=10.60,P<0.01)。表明相對于EBVnNPC組,T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為EBVaNPC的危險因子。見表1。
EBVaL與EBVnL以及NC組間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的基因型分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EBVaL與EBVnL組及EBVaL與NC組間T等位基因分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結(jié)果見表2。
ESCRT是一類與腫瘤、神經(jīng)病變性及感染性疾病關系密切的保守蛋白質(zhì),參與細胞增殖、分化、信號轉(zhuǎn)導等多種生命活動的調(diào)控,與多種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18-19],因此ESCRT的組件受損會引起一系列的疾病。4種蛋白Vps23、Vps28、Vps37、Mvb12構(gòu)成了復合體ESCRT-Ⅰ,ESCRT-0、Ⅰ、Ⅱ、Ⅲ以及Vps4 5個復合體進一步組成了完整的ESCRT。
表1 EBVaNPC組、EBVnNPC組及NC組的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多態(tài)性的分布(例(χ/%))
表2EBVaL組、EBVnL組及NC組的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多態(tài)性的分布(例(χ/%))
組別基因型頻率CCCTTT等位基因頻率CTNC組11(11.00)51(51.00)38(38.00)73(36.50)127(63.50)EBVaL組10(11.49)43(49.43)34(39.08)63(36.21)111(63.79)EBVnL組8(16.32)19(38.78)22(44.90)35(35.71)63(64.29)
研究證明,ESCRT能夠參與病毒的出芽過程,調(diào)控細胞自噬。BLECK等[20]研究證實,ESCRT通路能夠在HIV-I病毒顆粒組裝時被聚集,并且參與新生病毒質(zhì)膜分裂的過程,進而參與病毒的復制。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DNA包膜病毒如皰疹病毒和桿狀病毒等的出芽釋放也依賴于宿主細胞的ESCRT系統(tǒng),ESCRT可以協(xié)助EBV調(diào)整核膜結(jié)構(gòu),促進核酸釋放[21]。
ESCRT-I中的Vps23,又稱為Tsg101,是一種腫瘤易感基因,能夠促進細胞分裂和增殖,加快細胞周期進程,促進體內(nèi)病毒的運輸,在人類多種腫瘤中高度表達,檢測Tsg101可用于評估腫瘤惡性程度并為靶向治療提供可能的位點[22]。CHUA等[23]報道,Tsg101能夠與病毒裂解激活酶Rta反應,促進EBV的晚期基因激活,完成EBV的生產(chǎn)性裂解循環(huán),具有Tsg101缺陷的細胞不能表達晚期病毒蛋白,導致病毒顆粒的產(chǎn)量降低。STUCHELL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Tsg101蛋白發(fā)生突變之后由于不能夠與Vps28蛋白連接,因而使細胞具備了抑制HIV出芽的能力。因此可以推斷,Vps28與腫瘤易感基因Tsg101關系較為密切,是病毒復制及其信號通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Vps28的基因多態(tài)性亦有可能引起Tsg101功能的改變,進而影響病毒相關腫瘤的易感性。
WAGENAAR等[25]研究表明,在Vps28缺失的條件下,肺腺癌細胞系A549對miR21抑制劑的攝取作用大大增強,侵襲能力明顯減弱,增殖速度降低。上述研究結(jié)果提示,Vps28與miR21在腫瘤中的作用密切相關,Vps28的基因多態(tài)性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
本研究首次對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多態(tài)性與EBV相關腫瘤的易感性進行探討。實驗結(jié)果表明,EBVaNPC中TT基因型頻率和T等位基因頻率明顯高于EBVnNPC組及NC組,提示T等位基因可能是EBVaNPC發(fā)病的危險因子,攜帶T等位基因可能會增加EBVaNPC的易感性。由此可以推斷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多態(tài)性與EBVaNPC具有相關性。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EBVaL、EBVnL及NC組間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多態(tài)性分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該位點的多態(tài)性與此類疾病無明顯相關性。在EBV的生命周期中,口咽部和唾液腺等的上皮組織通常是病毒復制的主要部位[26-30],而淋巴瘤為間葉組織中造血組織腫瘤,鑒于兩者組織來源不同,EBV感染的潛伏類型也不盡相同,因此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多態(tài)性與EBV的相互影響更易于發(fā)生在上皮細胞的腫瘤中[31-32]。
總之,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基因型頻率、等位基因頻率與EBVaNPC易感性有關,攜帶T等位基因會增加患EBVaNPC的風險,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多態(tài)性與淋巴瘤組織中EBV感染無相關性。Vps28基因rs2272658位點多態(tài)性與EBV感染及有關信號通路中的相互關系還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