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穩(wěn)
云南有著二十六個世居民族,除漢族以外有二十五個少數民族,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許多少數民族只有數萬人,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在這片民族眾多的高原上,各民族文化與歷史所呈現出來的五彩斑斕的色彩。中國古人有個很美麗的比喻來形容這片土地:彩云之南。彩云之下,西南一隅,南中國的大地遙遠神秘,豐饒美麗,絕對是一個“詩和遠方”的神明之地。我們知道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有自己的信仰、傳說以及民風民情。二十六種生活方式匯聚一片高原上,就像大地上的一塊巨大的調色盤,常常會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在云南,你向任何一個方向出發(fā),都會發(fā)現一片民族文化的新大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云南的作家是得天獨厚的,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如此深厚而廣袤的民族文化資源。
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云南的民族文學日益繁榮,民族作家隊伍茁壯成長,每一代作家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曾幾何時,無論是文學還是其他藝術形式,來自西南邊陲之地題材的文藝作品,總是以某種或異域風情,或清新動人的藝術魅力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世代生活在這片多彩土地上或旅居云南的作家藝術家們,仿佛只是在這民族文化的百花園里隨手采摘幾朵小花小草,就足以令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毋庸置疑的是,燦爛多彩的各民族文化滋養(yǎng)了作家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飽含深情的文化回憶和文化發(fā)現中,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一直在拓展人們想象力的邊界,一直在豐富著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學的百花園。
如果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文化就是寫作的資源。那么,作為一個生活在云南的作家、詩人、散文家,他該怎么去發(fā)掘自己擁有的文化資源?他又該如何去審視、表現、傳承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我們常說的深入生活,其實就是去發(fā)現生活,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文化亮點和文學因子。作為文學寫作的主流之一,文化發(fā)現型的寫作方式一直被作家們從理論到實踐,經久不衰地踐行。它會鼓勵一個作家有勇氣走向生活,走向大地,有信心展現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華,繼續(xù)寫下去。就像發(fā)現新大陸對人的誘惑一樣,寫作中的文化發(fā)現,就是作家自我放逐到一片嶄新的大陸中去拓荒。而對云南的許多民族寫作者來說,他們既在回望,也在前瞻——童年的寨子曾經多么詩意而單純,當下的生活又是如何的迷亂而充滿挑戰(zhàn)。他們是率先擁有本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群,他們也是超越了母語、跨文化寫作的弄潮兒。他們在本民族文化和漢語書寫之間,搭建了一座彩虹般的橋梁,讓我們能夠走進一個個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并走進不同民族的心靈。因為民族文學作為民族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主要表現載體,是用文學的形式把一個民族的文明和文化、社會與現實,風俗及風情,以及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文學經典中,我們總是能夠通過一部文學作品了解到一個民族的過去與現在,并展望它的未來。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進入一個民族心靈的便捷之門。
如今,云南二十五個少數民族都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書面文學作家,白族、彝族、納西族、哈尼族、藏族等還形成了本民族的作家群體。云南的民族作家,對本民族文化無比熱愛,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都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筆為本民族的歷史與現實謳歌。云南的民族文學,既是云南文學事業(yè)的一張?zhí)厣彩侵袊贁得褡鍎?chuàng)作隊伍的中堅力量,在傳承與繁榮云南民族文化中功不可沒。這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呈現在共和國的西南邊陲,既拙樸渾厚,又婀娜多姿,相信你我都不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