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
(作者系長江日報報業(yè)集團光谷編輯部主編)
報頭,是一報之首,代表一張報紙的品位和風范,歷來受報人和讀者青睞。鑒于報頭的重要地位,各大媒體或請偉人領(lǐng)袖、高官政要、名人大家題寫報頭,或選擇他們的手筆墨寶制作報頭。湖北黨報報頭是荊楚報業(yè)文化中的一道靚麗風景,其中省委機關(guān)報《湖北日報》報頭是集納的魯迅字體而成,這是省級黨報中為數(shù)不多的非“毛體”,武漢市委機關(guān)報《長江日報》報頭由毛澤東親筆題寫,這是湖北黨報中唯一由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報頭。“毛體”即以毛澤東的書法藝術(shù)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書法體系,其奔放、縱橫馳騁、筆墨瀟灑淋漓的書法形式,成為中國書法之林中獨特風景。湖北17家黨報中,有多家地市黨報用的就是“毛體”。
《湖北日報》是中共湖北省委的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49年7月1日,報頭“湖北日報”四個字是從魯迅先生的筆記里摘抄下來的。
在籌辦《湖北日報》過程中,用誰寫的字作為報頭是個重要問題。據(jù)老報人冉中同志回憶說,當時對用魯迅的手跡選拼報頭的提議,大家聽了都拍手贊成。不久,從魯迅手跡的影印件中挑出認為比較滿意的“湖”、“北”、“日””、“報”四個單字,確定作為《湖北日報》報頭。
歷史上《湖北日報》換過報頭。1949年8月5日《湖北日報》改出《湖北農(nóng)民》報時,報頭字是當時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袁振的手跡。9月1日《湖北農(nóng)民》的報頭是袁振另行書寫的。1950年6月1日《湖北農(nóng)民》報恢復為《湖北日報》時,報頭字是請朱德題的字。兩個月后,8月1日的《湖北日報》報頭字,則是用毛澤東同志的手書選拼的。
后來的《湖北日報》又換過幾次報頭。1952年10月1日,又改用魯迅手跡,是另行從魯迅手跡中選拼的。1967年1月15日開始,報頭字是從毛澤東的手書選拼的。但此次的報頭,與1950年8月1日使用的毛澤東手跡的字跡不一樣。1977年11月24日,報頭字采用了華國鋒的題字。1981年1月2日,報頭字又重新啟用1952年10月1日改用的魯迅手跡選拼。
1984年《湖北日報》創(chuàng)刊35周年前夕,報社新聞研究室的同志聽說原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注:1993年11月,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更名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2000年5月,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和武漢工業(yè)大學及武漢汽車工業(yè)大學合并組建為武漢理工大學)的文尚光,1949年《湖北日報》創(chuàng)刊時在報社工作,以他曾經(jīng)編過的《湖北日報》為背景,拍攝過一張半身照,照片上報頭的字非常清晰,是《湖北日報》創(chuàng)刊時用魯迅手書選拼而成的報頭。報社領(lǐng)導相當重視,當即決定在6月30日,即《湖北日報》創(chuàng)刊35周年的前一天,恢復使用1949年7月1日《湖北日報》創(chuàng)刊時所用的報頭,具體是將原來的從右至左改成了從左至右。這個報頭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魯迅先生的書法功力極深,深受人們喜愛。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絕大多數(shù)中央和省市大報采用“毛體”作報頭的情勢下,《湖北日報》為什么沒用“毛體”作報頭呢?老報人冉中對此作了這樣的解釋:毛主席多次來湖北視察,湖北省委與湖北日報社領(lǐng)導曾不止一次地請他老人家為《湖北日報》書寫報頭,但毛主席均以尊重魯迅先生手跡為由予以拒絕。
《長江日報》早年為中共中央中南局機關(guān)報,現(xiàn)為中共武漢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49年5月23日,報頭由毛澤東親筆題寫?!堕L江日報》是湖北唯一由毛澤東親筆題寫報頭的媒體。1949 年 5 月 16 日武漢解放,5月23日《長江日報》創(chuàng)刊,《長江日報》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湖北解放后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黨委機關(guān)報。
據(jù)后來擔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的陳楚回憶:剛到天津,我和廖井丹商量,到武漢辦報叫什么名字。最先想叫《中南日報》或者《華中日報》,后來考慮不用地名叫報名。過去的報名也不都是用的地名,如山東的《大眾日報》、延安的《解放日報》、重慶的《新華日報》。因為武漢在長江中游,以前又有由周總理、董老領(lǐng)導的長江局,有革命歷史傳統(tǒng),干脆就叫《長江日報》吧。不久我們到了北平,住在新華社。5月上旬,廖井丹在北平持林彪親筆介紹信到西山,即香山雙清別墅,請毛主席題寫報名。
廖井丹是長江日報社首任社長,后來曾任中宣部副部長。他回憶:“我去時是上午,毛主席在休息,信交喬木同志,我們等著。晚間報頭寫好,我即持返城內(nèi),未親見毛主席?!焙髞?,廖井丹拿了毛主席題寫的報頭,交葉兆琪、艾虔去天津新華書店印刷廠制成鋅版。在天津成立的武漢市軍管會南下時,報頭原件和鋅版由葉兆琪帶到漢口。
1984 年 5 月曾出席《長江日報》創(chuàng)刊35 周年紀念會的艾虔,回憶了報頭的制版過程:“當時武漢市軍管會已在天津成立,我在軍管會秘書處工作。報頭一共寫了三張,我都看到了,其中一張上面還寫了‘此張較好’幾個字。報頭是我與葉兆琪(南下后任長江日報社秘書長)送到天津新華書店印刷廠拍照制版的。”
2009年《長江日報》創(chuàng)刊60周年時披露了一段往事。1953年2月18日,《長江日報》在1版頭條和2版頭條刊發(fā)批評、處理羅瑞在任武漢市硚口區(qū)公安局局長期間,敲詐勒索,違法亂紀的報道,這贏得毛主席稱贊。這篇批評報道,毛主席閱后稱贊:“《長江日報》不錯嘛,批評得好?。 蹦菚r正是毛主席解放后第一次來武漢。
武漢解放之初,中共武漢市委沒有機關(guān)報,由《長江日報》兼武漢市委機關(guān)報。1952年1月1日,中共武漢市委機關(guān)報《新武漢報》創(chuàng)刊。1953年1月1日,中南局《長江日報》??缎挛錆h報》更名《長江日報》。1961年5月1日,《長江日報》??瑱C關(guān)報性質(zhì)的《武漢晚報》創(chuàng)刊。1967年1月21日,《武漢晚報》??ê笤?984年9月復刊),《長江日報》以武漢市委機關(guān)報復刊并出版至今。
“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報名”的信息,自2010日1月1日起才與“影響有影響的人”的辦報口號與報名題字及創(chuàng)刊信息一同出現(xiàn)在報頭上。這進一步增強了這份城市大報的歷史厚重感。不論是早年作為中共中央中南局機關(guān)報,還是后來中共武漢市委機關(guān)報,《長江日報》報頭字體始終沒有變過。有研究書法的專家評說,毛主席題寫的《長江日報》報頭,書寫磅礴大氣,恣肆汪洋,有著即將君臨天下,率眾開創(chuàng)新中國的豪氣,是書法中難得的精品。
湖北的地市黨報中,宜昌、黃石、荊州、荊門、鄂州、孝感、咸寧、恩施、仙桃、天門10家報頭用的是“毛體”,但各家情況也不完全相同,《三峽日報》的“毛體”看起來更飄逸一些,《荊州日報》的報頭是在《廣州日報》報頭的基礎上另找了一個“毛體”的荊字拼成,《咸寧日報》報頭上的“咸”字系后人仿寫的“毛體”。
《三峽日報》(原《宜昌日報》)是中共宜昌市委機關(guān)報,始建于1949年8月9日。2006年1月1日起由《宜昌日報》更名為《三峽日報》。背景為當時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宜昌已成為海內(nèi)外矚目的城市。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將宜昌建設成為“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奮斗目標,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和反復論證,提出將《宜昌日報》更名為《三峽日報》。清代書法名家楊守敬的玄孫楊小強的書法作品,早年在《宜昌日報》報頭征選被選中?!兑瞬請蟆氛礁埃_有獎征集《三峽日報》報頭。據(jù)《三峽日報》的同仁介紹,現(xiàn)在的報頭是“毛體”,不過做了“瘦身”處理,看起來更加飄逸。
《黃石日報》是中共黃石市委機關(guān)報,1952年8月15日創(chuàng)刊,前身為《工人報》,1956年12月1日更名為《黃石日報》。多位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對《黃石日報》給予了無限關(guān)愛,已故國家主席、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的李先念親筆題寫了最早的報頭——《工人報》。196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元帥欣然題下《黃石日報》四個遒勁的大字。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黃石,在百忙之中也為《黃石日報》題寫了報名?,F(xiàn)在的《黃石日報》報頭用的“毛體”。
《荊州日報》是中共荊州市委機關(guān)報,歷史可追溯到1959年?!肚G州日報》現(xiàn)在報頭是在《廣州日報》報頭的基礎上,另找了一個“毛體”的荊字拼成,而《廣州日報》報頭是由毛澤東親筆題寫的。
《荊門日報》是中共荊門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56年5月,前身為《荊門報》。1984年復刊。1993年10月1日,《荊門報》正式更名為《荊門日報》?!肚G門日報》現(xiàn)在報頭用的是“毛體”。
《鄂州日報》是中共鄂州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84年10月1日,前身為《鄂州報》。1995年改稱《鄂州日報》?!抖踔萑請蟆番F(xiàn)在的報頭用的是“毛體”。
《孝感日報》是中共孝感市委機關(guān)報,于1958年10月1日創(chuàng)刊,前身是1958年創(chuàng)辦的《孝感通訊》。1970年5月1日《孝感報》再次復刊,1990年改為《孝感日報》。報社先后采用董必武、郭沫若、沈鵬(著名書法家)、湯文選(孝感人,中國畫領(lǐng)域重要的代表性畫家)題寫的報頭?!缎⒏腥請蟆番F(xiàn)在用的報頭是“毛體”。
《咸寧日報》是中共咸寧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66年7月1日,前身為《咸寧報》。創(chuàng)刊之初,時任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親筆題寫了《咸寧報》的報頭。此后,胡耀邦在1985年、趙辛初(曾任湖北省委書記、糧食部部長)在1988年分別為《咸寧報》題寫過報頭?!断虒幦請蟆番F(xiàn)在的報頭用的是“毛體”,“咸”字系后人仿寫,其余則是集納毛澤東的手跡而成。
《恩施日報》是中共恩施自治州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49年11月21日,前身是《恩施新聞》。1984年4月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鄂西時為《鄂西報》題寫報頭。1996年11月12日,《鄂西報》更名為《恩施日報》。《恩施日報》現(xiàn)在的報頭用的是“毛體”。
仙桃日報社成立于1987年2月,《仙桃日報》創(chuàng)刊號問世即正式出報于1987年10月20日。《仙桃日報》創(chuàng)刊之初為《仙桃市報》,報頭為書法家吳丈蜀所題。1995年后,報頭為朱穆之(曾任新華社社長、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部長、國務院新聞辦主任)題寫。1997年,《仙桃市報》升格為《仙桃日報》,報社公開征集報頭信息,市委會同報社從1000多件應征作品中遴選50余副優(yōu)秀作品,最后確定毛澤東的字體為《仙桃日報》報頭。
《天門日報》是中共天門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56年5月1日,前身是《天門報》,1988年7月1日復刊,1996年1月1日改為《天門日報》?!短扉T日報》現(xiàn)在的報頭用的是“毛體”,系復刊時根據(jù)毛澤東書法的字體拼整而成。
襄陽、十堰、黃岡、隨州、潛江5個地市的黨報報頭,現(xiàn)在用的是非“毛體”。其中《襄陽日報》用的是書法家米芾的字,《黃岡日報》《潛江日報》用的是魯迅的字,《隨州日報》報頭由董必武題寫,《十堰日報》報頭的字則是公開征集而來的。
《襄陽日報》(原《襄樊日報》)是中共襄陽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49年9月10日。襄樊更名為襄陽后,原《襄樊日報》于2010年12月9日改名為《襄陽日報》?!断尻柸請蟆穲箢^集自宋朝書法家米芾的墨跡。選用米芾的字做為報頭,源于米芾與襄陽的淵源。米芾,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后遷湖北襄陽。米芾,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開宗立派的人物,其對后世書法、繪畫的影響舉足輕重。襄陽米芾紀念館原名 “米家庵”,是為紀念米芾而建的祠宇?!断尻柸請蟆吩摹皼]有米芾就沒有襄陽的中國書法名城的稱號”。
《十堰日報》是中共十堰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50年7月1日,前身為《鄖陽報》。1996年年底,《十堰日報》籌劃改成對開大報,并向全國征集報頭。時任十堰市竹溪縣委宣傳部副部長余爭鳴題寫的新報頭入選。2010年,在《十堰日報》創(chuàng)刊60周年之際,余爭鳴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時說:“歷來黨報的報頭都是國家領(lǐng)導人、著名學者或者大書法家題寫的,我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書寫的字,竟然會被作為地市級黨報的報頭,我真不敢相信!”
《黃岡日報》是中共黃岡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58年7月7日。1993年1月1日由4開雙日刊改為4開日報,1996年1月1日擴為對開日報;2006年10月16日出版全彩報紙。《黃岡日報》現(xiàn)在的報頭是集納魯迅的字體而成。
《隨州日報》是中共隨州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85年1月1日,2000年7月24日由縣市報升格為地市報,2001年1月1日由4開4版擴為對開4版大報?!峨S州日報》報頭由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題寫。1960年,董老視察隨縣,當時題寫了《隨縣報》、《隨縣日報》。后來隨縣改為隨州市后,從董老手跡挑選州字,組成現(xiàn)在的《隨州日報》。董必武是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潛江日報》是中共潛江市委機關(guān)報,創(chuàng)刊于1956年8月,1993年復刊,前身是《潛江報》。《潛江日報》現(xiàn)在的報頭是集納魯迅的字體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