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ZDNetJapan”網(wǎng)站10月11日文章,原題:面部識別和信用評分在中國網(wǎng)絡二手交易中被廣泛應用如今,在中國通過網(wǎng)絡進行的二手商品交易正在逐漸興起。很多消費者可能聽說過阿里巴巴旗下的“閑魚”交易平臺。即便是沒聽過該平臺的人,也定會對各大商場林立的“愛回收”——二手電子商品交易實體店有印象。
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像日本那樣在信用基礎上建立起的具有較大規(guī)模的二手商品販賣平臺。因此,諸如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之類的大型電商平臺紛紛把握時機,逐漸涉足二手商品交易市場。阿里巴巴旗下的“閑魚”平臺利用支付寶提供的“芝麻信用”評分體系,通過發(fā)行相當于電子身份證的閑魚專用的“電子通行證”,從而進一步提升二
手商品交易信用度。與阿里“閑魚”相對的是騰訊旗下的“轉轉”。該平臺采用了公安的實名認證系統(tǒng),導入了面部識別系統(tǒng)。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京東在二手商品交易領域也搭建了“拍拍二手”平臺。
這些大型電商平臺通過在二手商品交易中導入信用評分系統(tǒng),使它們的忠實用戶獲得購物實惠。反過來通過企業(yè)宣傳,用戶對于二手市場的利用和認知能得到進一步加深。從某種程度上說,網(wǎng)絡以及信用體系建設正使二手商品交易在中國成為蓬勃發(fā)展的產(chǎn)業(yè)?!ㄗ髡呱焦葎偸?,王翔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