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鳳
(南京市江寧區(qū)陸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江蘇 南京 211163)
長期輸液老年患者常規(guī)靜脈穿刺難度大,而指背靜脈穿刺因其特殊特點,在穿刺上成功率明顯提高,但仍需做好相關(guān)穿刺護理工作,掌握嫻熟的固定技巧,以減輕患者痛苦和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納入2016 年2月-2017年5月90例長期輸液老年患者以數(shù)字表法分組,分析了長期輸液老年患者采用指背靜脈穿刺的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納入2016 年2月-2017年5月90例長期輸液老年患者以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63-79歲,平均(67.67±2.72)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62-79歲,平均(67.61±2.64)歲。
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
所有患者采用采用指背靜脈穿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給予全面護理。(1)穿刺方法。穿刺房間光線充足,囑咐患者擺平腕部,作手指反復(fù)抓握動作,護理人員保持冷靜沉著選擇穿刺血管。若血管尚未充盈,則給予60-70℃熱水袋熱敷。穿刺之前在腕關(guān)節(jié)上方2 厘米扎壓脈帶,左手拇指從下到上輕壓穿刺靜脈,血管充盈后用左手拇指向下拉,穿刺繃緊的指背靜脈,針頭和皮膚之間15°左右。(2)針頭選擇。指背靜脈較短,使用七號針頭第一容易穿破靜脈,第二不易固定,臨床通常使用五號半或六號針頭。(3)因指背靜脈管徑比較小,且管壁薄,穿刺針一般選擇在第三級靜脈弓剛發(fā)出指背靜脈的部位,穿刺針避免太接近拿指關(guān)節(jié),以免因掌指關(guān)節(jié)活動而導(dǎo)致穿刺針移位,出現(xiàn)靜脈刺破。穿刺見回血后不再繼續(xù)進針,穿刺成功后,給予患者一個毛巾握手,手指固定為伸直位。(4)心理護理。在穿刺全程需給予患者心理護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穿刺和治療,消除緊張心理,避免穿刺過程亂動[1]。(5)護士預(yù)見性保護患者靜脈,從遠心端開始穿刺。老年人血管彈性大,因此在穿刺成功后避免突然完全開放輸液開關(guān),以免導(dǎo)致進針局部腫脹和淤血。穿刺后小心開放輸液開關(guān),緩慢滴入藥液,在血管適應(yīng)后調(diào)節(jié)滴速至合理范圍。
比較兩組指背靜脈穿刺護理滿意度;指背靜脈穿刺過程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進行評價,0-10分,得分越低越好)、穿刺過程焦慮情緒(采用SAS評分,得分越低越好);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采用SPSS17.0軟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臨床資料根據(jù)類別不同進行t檢驗(計量)、x2檢驗(計數(shù)),P<0.05說明差異顯著。
觀察組指背靜脈穿刺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指背靜脈穿刺護理滿意度相比較[例數(shù)(%)]
觀察組指背靜脈穿刺過程疼痛程度、穿刺過程焦慮情緒輕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指背靜脈穿刺過程疼痛程度、穿刺過程焦慮情緒相比較(±s,分)
表2 兩組指背靜脈穿刺過程疼痛程度、穿刺過程焦慮情緒相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指背靜脈穿刺過程疼痛程度 穿刺過程焦慮情緒對照組 45 4.45±1.01 57.45±13.01觀察組 45 2.51±0.24 42.51±3.62 t 8.012 9.664 P 0.000 0.000
觀察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3.
表3 兩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相比較[例數(shù)(%)]
長期輸液老年患者因長期輸液,加上年齡高,血管韌性降低,且血管在長期輸液反復(fù)多次穿刺下難以顯露,因此穿刺難度大。但拇指指背靜脈比較清晰,其血管處脂肪覆蓋少,具有良好的充盈性,不容易出現(xiàn)滑動,但穿刺部位不容易固定,為了確保長期輸液老年患者在指背靜脈穿刺中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有效保護血管,需做好指背靜脈穿刺的相關(guān)護理工作[2-3]。指背靜脈有血管壁薄、表淺、皮下脂肪少、血管容易暴露、滑動度低和可供穿刺的血管多等特點,在指背靜脈穿刺過程中通過全面護理的開展,可根據(jù)患者情況給予心理疏導(dǎo),消除其緊張情緒,還可選擇合適的進針角度,根據(jù)血管粗細選擇合適大小的針頭,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確保治療工作順利開展[4-5]。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采用采用指背靜脈穿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給予全面護理。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指背靜脈穿刺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指背靜脈穿刺過程疼痛程度、穿刺過程焦慮情緒輕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長期輸液老年患者采用指背靜脈穿刺給予全面護理效果確切,可減輕患者焦慮和疼痛,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本文編輯:付常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