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73000)崔建蕾
糖尿病需終生治療,血糖控制不佳會造成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不良并發(fā)癥[1]。針對糖尿病所使用的藥物,本文擬收集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初次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分析利格列汀與二甲雙胍的治療價值。
1.1 資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初次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基礎治療為二甲雙胍,研究組加用利格列汀。研究組平均年齡(56.8±15.4)歲,男38例,女32例,對照組平均年齡(59.1±16.8)歲,男40例,女30例。
1.2 入選標準 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初次診斷為2型糖尿病,納入研究前未接受過糖尿病治療。③體重指數在 24~35kg/m2。
附表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
1.3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病、肺病、腎病者。②既往有胰腺炎病史者。③1型糖尿病者。
1.4 治療方法 兩組確診為2型糖尿病后,嚴格按照醫(yī)生飲食方案、每日進行運動,對照組藥物治療方案為二甲雙胍(0.5g×20片,H20023370,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500mg/次,每日3次。研究組加用利格列?。?mg×7片,J20160069,阿斯利康制藥),5mg,每日1次。療程2月。
1.5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②對比兩組服用藥物安全性。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軟件處理研究數據。
2.1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實驗室指標比較無差異(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后實驗室指標比較有差異(P<0.05),見附表。
2.2 兩組服用藥物安全性 研究組出現1例癥狀性低血糖,1例腹瀉、1例水腫,對照組出現2例癥狀性低血糖,1例頭暈、1例胃腸脹氣,兩組服用藥物安全性基本類似(P>0.05)。
糖尿病表現為胰島素抵抗,伴胰島素分泌不足為特點。眾多研究指出HbA1C和血糖升高與糖尿病風險顯密切相關。目前治療糖尿病藥物眾多,機制不一[2]。腸促胰島素成為治療糖尿病的新熱點。機制主要包括:①刺激胰島素分泌,同時不增加低血糖的發(fā)生率。②作用于α細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促進胰島β細胞的分化,延緩或阻止糖尿病發(fā)展。④抑制食欲、減少攝食。西格列汀為DPP-4抑制劑,在一項與安慰劑對比研究中發(fā)現,西格列汀使HbA1C降低1.0%,PBG2h降低3.1mmol/L,明顯優(yōu)于安慰劑組。還有研究指出西格列汀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時,對于患者體重的控制是有積極影響的。還有研究對服用西格列汀的糖尿病人群進行2年隨訪,結果發(fā)現西格列汀可以減少心血管風險和死亡率[3][4]。
本次研究發(fā)現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后FBG、2hPBG、HbA1C分別為(6.75±0.48mmol/L、10.65±1.75mmol/L、7.26±0.37%)、(7.58±0.67mmol/L、11.65±1.84mmol/L、7.39±0.48%)比較有差異(P<0.05)。同時服用藥物期間,研究組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可以看出利格列汀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用于治療初次診斷為2型糖尿病時,降糖效果肯定,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