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62000)馬鑫妍
在老年群體中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是比較高的,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呈上升的趨勢。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多種不同程度的器官損害及功能障礙,而且糖尿病病程是比較漫長的,也就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1]。在漫長的治療中,患者極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不利于病情的恢復。本次研究,給予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陪伴式情感護理,大幅度緩解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匯報如下。
1.1 基本資料 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選取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21例;患者的年齡為60~84歲,平均年齡為(72.5±6.3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0例;患者的年齡為61~85歲,平均年齡為(72.8±7.2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兩組肝硬化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1.2 診斷標準 所選患者均符合1999年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患者病情均處于穩(wěn)定期,無心、肝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均具有基本的交流能力,無認知功能障礙。
1.3 方法 ①對照組: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使用降糖、降脂等藥物,指導患者營養(yǎng)攝入、運動鍛煉及并發(fā)癥的處理等。②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實施陪伴式情感護理。a.護理人員陪伴式護理:患者住院后,護理人員應用熱情的態(tài)度積極地與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心理狀態(tài),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應注意拉近與患者間的距離,針對患者的需求扮演好家屬的角色,緩解患者的壓力,消除顧慮,使患者能夠充滿信心地去接受治療[2]。b.家屬的陪伴護理:糖尿病的治療周期比較漫長,而患者的兒女可能因工作繁忙等原因無暇照料老人。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家人的陪伴對老年患者病情恢復的重要性,囑咐患者家屬應經(jīng)常到醫(yī)院陪伴老年患者。同時也讓患者家屬多與患者溝通交流,讓患者能夠時時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與鼓勵。c.社會的支持護理:護理人員應在適當?shù)那闆r下鼓勵患者積極參加書法、繪畫等社交活動,擴大患者的活動區(qū)域。陪伴患者練習體操、舞蹈等活動,也可以適當在院內(nèi)舉辦集體活動,讓患者能夠體會到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變化,兩組患者均值護理干預前和護理干預后的第8周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量表(SDS)的評測??偡譃?00分,50分為臨界值,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以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x2檢驗。當P<0.05時,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糖尿病屬于慢性代謝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治療。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焦慮、抑郁的患病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較高,而不良的情緒必定會影響患者疾病的恢復,所以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病情康復尤為重要。
實驗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不同的護理模式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評分顯示,陪伴式情感護理的護理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給予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陪伴式情感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