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圣嘉
【摘 要】
閱讀就是吸收的過程,而寫作是傾吐的過程。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诖吮尘埃疚膶谖谋咎厣?,引導仿寫遷移;創(chuàng)設文本情境,引導靈活遷移;結合文本情節(jié),引導想象遷移的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對同仁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文本遷移 有效訓練
葉圣陶說過:通過閱讀可以吸收知識,從某種程度上講,閱讀就是吸收的過程,學生在閱讀時能夠獲得創(chuàng)作的經驗,并對作者的情感進行體驗;而寫作是傾吐的過程,通過寫作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技巧表現出來,將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葉圣陶先生的這句話將讀和寫的關系準確地表述了出來,讀和寫是相互聯系的,兩者缺一不可?,F在所使用的教材里面包含了大量優(yōu)秀的課文,這些課文是非常好的范例,不但把作文的方向指了出來,還包含了浩瀚的寫作資源,讓學生有了可以利用的寫作素材。教師要對文本進行充分的挖掘,引導學生進行完美的讀寫遷移,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一、基于文本特色,引導仿寫遷移
兒童年齡較小,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兒童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他們開始寫作時的高強模仿能力上。仿寫訓練連接了兒童的閱讀和習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文本,借助文本里面的表現技巧和語言,來讓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得到提升,使他們的謀篇布局意識得到強化,同時使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
例如,《鞋匠的兒子》這一課描述了林肯寬容、平等待人的思想,與此同時還顯示出了林肯在受到羞辱時精妙的演講藝術。語文教學并不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某個人的思想,而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文本,設計這樣的問題:“當自己考試成績非常差,受到其他人的嘲弄時,自己應該以怎樣的語言來回應呢?”引導學生基于這一問題來寫演講稿。這樣一來,該文本便不再局限于對人的了解了,它還包含了語言的運用,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課文資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二、創(chuàng)設文本情境,引導靈活遷移
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經常會遇到如此教學現象:學生通過平時的學習,已經積累了非常多非常好的素材資料,但是他們在進行寫作或仿寫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生搬硬套的情況,或者完全摘抄文本里面的內容,或者所寫的內容非常生硬,沒有將平時學習的詞語用上……諸如此類,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學生沒有靈活地學習知識。教師遇到這樣的教學現象時,要通過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語言遷移訓練,讓他們通過仿寫來實現語言的活用。
例如,在《秋游》這一課里有一句這樣的話:“同學們有的在草地上打滾,有的在逮螞蚱,有的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苯處熢趯@一段話展開教學時,基于這部分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有的……有的……有的……”這一句式展開語言遷移訓練。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開始進行仿寫,教師發(fā)現他們在進行仿寫時,有很多學生寫的均是這樣的內容:“下課之后,學生們都來到了操場上,有的在踢皮球,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打籃球?!苯處煘榱思ぐl(fā)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便引入了多媒體,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到了種類繁多的訓練內容:有在游泳池里面的,有在籃球場里面的,有在足球場里面的……借助如此教學情境,讓學生的仿寫素材變得更加豐富,使他們寫出了豐滿的文字。
在上面的教學案例里面,教師為了不讓學生出現機械性仿寫或者片面仿寫的情況,基于語言訓練點的特征,借助多媒體對教學情境進行了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進行學習,讓語言遷移訓練變得更加有效,變得更加靈活。
三、結合文本情節(jié),引導想象遷移
作者在寫作文章時,因為一些表達的需要,會在文章結尾的地方使用一些藝術化的創(chuàng)作手法,語言雖然簡練但是所表達的意思非常深遠,讓人們讀后產生無限的遐想。很多文本里面藝術化的創(chuàng)作手法不但是非常好的創(chuàng)作范例,還讓學生的文本遷移訓練有了很好的教學資源。
例如,在對《日月潭的傳說》這一課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基于問題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大尖哥與水社姐一起變化為兩座青山后,人們領著他們的子孫來到兩座青山進行祭拜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呢?人們會怎樣對大尖哥與水社姐這兩位英雄進行介紹呢?
教材里面很多文本的核心之處所使用的語言都非常簡練,但是這些簡練的語言所包含的情感和意蘊非常的豐富,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讓學生基于文本展開豐富的想象,同時借助語言實踐來對其進行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
例如,在對《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這一課展開教學時,里面有一句話是:“彭德懷緩緩摘下了軍帽”,這句話里面的“摘”把彭德懷內心的歉意和敬意很好的表達了出來,教師在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如果可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讓他們深入理解里面人物的情感,便可以使他們隨著人物情感來感悟文本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如此一來便讓學生獲得感悟的同時進行了練筆。
總之,對于認知來說,感悟是它的前提,理解是它的深入,大量有效的閱讀是學生進行練筆的必備條件,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的遷移,是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行考察的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不但要注重文本所包含的信息內容,還要基于文本的結構和語言,來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