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懷
摘 要: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和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實施中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中,一定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特點,同時又要重點突出。本文擬就此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關(guān)鍵詞:語文;評價;探究
我們認為實施中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第一,情意過程
教學氛圍:是否營造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生生關(guān)系,教師是否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學生是否敢于質(zhì)疑、大膽嘗試、樂于交流與合作;
學習興趣:教師能否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夠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語文活動之中;學生是否對語文有好奇心與求知欲;
自信心:教師能否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否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
情感態(tài)度:學生能否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在語文學習中,師生情感領域是否融通。
譚小林老師執(zhí)教課外閱讀《一碗陽春面》,在讓學生把握了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和環(huán)境三要素后,讓他們結(jié)合自身實際談一談,文中哪些句子最感人。有學生說:“我覺得母子三人前三次吃面時的外貌描寫最感人。三次,母親穿的都是那件不合時令的斜格子短大衣,這大衣到后來就褪了色。而兩個孩子開始都穿著嶄新的運動服,第三次的時候,弟弟穿起了哥哥的舊衣物。這說明母親愛孩子,孩子后來也能體諒母親。我大年夜也穿新衣服,可我從沒注意媽媽的穿著,今年我要用零用錢給她買新衣?!庇钟袑W生說:“我覺得這一篇文章每一句都讓人感動,我要把它原原本本地念給爸爸聽。因為……因為他下崗了。爸爸下崗了,一夜之間與我和媽媽之間有了一道無形的屏障,我感到爸爸的眼里充滿了怨恨,我擔心爸爸這個大男人的精神會崩潰。我想讀完這篇文章后對他說,下崗是暫時的,希望是永存的。不管怎樣,我和媽媽總在他的身邊,他一定能找到新的工作的!”最后一位同學說:“文中淳兒在作文中說:長大成人后,想開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館,也要對顧客說,努力吧,祝你幸福,謝謝。我也許將來不會開面館,但我一定會向我認識的人說這幾句話:努力吧。祝你幸福。謝謝。我還會說:好人一生平安。”對于學生的感想,我不斷肯定,及時評價。對于第一位學生,我說:“我為你母親感到驕傲!”對于第二位同學,我說:“是的,形式上的下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下崗。堅信你爸爸會在你的鼓勵下正視現(xiàn)實,迎難而上,面對挑戰(zhàn),尋找機遇,開辟出一條光明大道的?!睂τ谧詈笠晃粚W生,我這樣作結(jié):“好人一生平安,這話說得好。文中母子三人,老板夫婦,面館的所有顧客都稱得上是好人。我們祝他們一生平安。同時,也希望大家都做這樣的好人,希望我們自己也一生平安。我提議,我們來唱一首歌,歌名就叫——《好人一生平安》。我們祝福天下所有的好人一生平安!”課堂里每個人都自發(fā)起立,動情高歌。
課后,有人評價說:“這一環(huán)節(jié),頗見執(zhí)教者的匠心。這既是對前段所學內(nèi)容的鞏固,又是對本文所含內(nèi)涵的升華。一篇外民族的小說,在這里被賦予了對于學生個體各不相同的現(xiàn)實意義。這種遷移,已非能力的遷移,而是情感的遷移,思想的遷移?!倍覀€人的體會是:由于我一貫重視情感意志在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重視學生訴求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學生在這堂課上向我也向同學敞開了心扉,這是難能可貴的事情。這是他(們)對自我的信任,對老師的信任,對同學的信任,也是對課堂的信任。
值得指出的是,師生情感世界的融通有賴于傳統(tǒng)師生關(guān)系的變革,即,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成為能夠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對付大量信息的向?qū)Щ蝾檰?,甚至進一步,成為學生中的“一個”,參與學生的共同活動,征得大家的贊同,而不是自作權(quán)威,高高在上,機械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把準學生的脈博,進入學生的內(nèi)心,和學生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撞擊和生發(fā),課堂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學效果。
第二,教學過程
有效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還應考慮所選擇的教學方式是否適合學生的認知過程。評價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要關(guān)注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否使學生有效地經(jīng)歷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聽說讀寫的同時,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方法與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學方法與手段。
學習方式:教師能否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發(fā)揮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是否體現(xiàn)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方式;
思維的發(fā)展:教師能否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與初步反思的意識。
第三,因材施教
中學的語文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有著不同的發(fā)展。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應當能夠根據(jù)語文的特點,組織教學。有些問題需要學生獨立解決;有些問題需要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有些問題需要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
由此想到一個真實的教學片斷——“花為什么會開?”有一天,幼兒園的老師這樣問她面前的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說:“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陽?!钡诙恍∨笥颜f:“她一伸懶腰,就把花骨朵頂開了!”第三位小朋友說:“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誰穿得最漂亮?!钡谒奈恍∨笥颜f:“她想看看,小朋友會不會把它摘走?!钡谖逦恍∨笥颜f:“她也長耳朵,她想聽小朋友唱歌?!蓖蝗唬诹恍∨笥褑柫死蠋熞痪洌骸袄蠋?,您說呢?”老師想了想說:“花特別懂事,她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她,就仰起它的小臉,笑了!”聽到這兒,孩子們?nèi)粗蠋熜α?。那笑臉比花更好看。只有老師知道,她原來的答案是:“花開了,是因為春天來了?!?/p>
這個教學片斷給人的啟迪是深遠的。孩子們那些極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且?guī)Ц星樯实木渥樱c老師原先準備的那個沉悶單調(diào)、一成不變的答案,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照!課堂教學,就是要保護這種積極的求異性,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多原則、多結(jié)果等方面思考問題;就是要培養(yǎng)這種洞察的敏銳性,讓學生不斷地將觀察到的事物與已有知識或假設關(guān)系,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特殊性、重復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進行比較,獲得發(fā)現(xiàn);就是要珍惜這種想像的豐富性,讓學生帶著主觀臆測,哪怕是虛假和錯誤將感性認識暴露出來;就是要激發(fā)這種靈感的活躍性,讓學生學習興奮的選擇性得到泛化,神經(jīng)聯(lián)系的突發(fā)性得到加強?!谎砸员沃?,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作者單位:重慶市忠縣民族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