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平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關鍵,抓住了課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就抓住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其能動性的發(fā)揮直接影響著課堂的進程和質(zhì)量。因此,在新課標下的教學改革中,語文教師就應當不斷地去研究課堂教學,改進課堂教學,精益求精,積極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實施實踐語文有效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積極構建“快樂”的課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屆恳晃粚W生都享受學習的快樂,是新課程的基本的理念,快樂教學就是一種成功的教學實踐。怎樣才能打造出一個快樂的課堂呢?
一是教學要充滿情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學習語文。要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我們就必須把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熱情放在教學的首位。
二是語言要充滿激勵,讓學生信心十足地學習語文。要堅持用激勵性語言鼓舞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如“別急,再想想,你能想起來的”、“你想得很好!為大家開了一個很好的頭”、“你的想法很不錯,能說得更清楚一些嗎?”……還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交流溝通;要尊重學生人格,不能傷害學生自尊。
三是評價要充滿賞識,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相信我們的學生,尊重他們,理解他們,要善待和賞識學生,細心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肯定;還要包容學生,在對學生包容中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
二、積極構建“對話”的課堂
以“溝通性”的“對話”為本質(zhì)的對話教學,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出現(xiàn)的新的教學形態(tài)。在新課程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緊緊抓住生本對話、師生對話、學生的自我對話三種形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面向生活挖掘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新潛能。
一是生本對話,深刻感悟,讓學生在感悟中不斷提高。生本對話指的是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理解。將學生閱讀文本看著對話,強調(diào)的就是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將個體感受與文本的意義交融,與文本共同生成帶有學生個性的文本意義。
二是師生對話,交流引領,讓學生在引領下不斷進步。在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對話,是師生心靈之間的相互溝通,它不光表現(xiàn)為提問和回答,還表現(xiàn)為交流和探討、獨白和傾聽、欣賞和評價;語文教學中的師生對話,教師不是居高臨下地告訴學生“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要引領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思考和創(chuàng)造。
三是生生對話,交往互動,讓他們在交往中不斷發(fā)展。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采用討論式、問答式、辯論式等教學形式,引導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和看法、傾聽別人意見,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三、積極構建“開放”的課堂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在教學中,要開放我們的教學時空、教學課型、教學內(nèi)容,積極構建“開放”課堂。
一是開放教學時空,拓寬學習的時空,引導學生時時處處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時空向課前開放。上課前向學生公布教學內(nèi)容,安排學生可先通過查找資料、搜集相關信息來幫助預習新課,以便于在課堂上與教師、同伴、文本對話,讓課堂真正成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同時,也要將課堂的時空向課后開放,把問題帶出語文課堂、帶向廣闊的生活。比如,課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進行語文積累等。
二是開放教學課型,創(chuàng)新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構建起開放的教學課型,不能搞統(tǒng)一的教學課型,鼓勵教師與學生一起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倡導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鼓勵大膽嘗試和勇于創(chuàng)新。
三是開放教學內(nèi)容,開發(fā)學習的資源,引導學生的學豐富多彩的語文。新課程觀認為,教材僅僅只是教學的一個媒介和一種載體,師生周圍存在著取之不盡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好教科書、課外書等有字之書,還要關注生活這本無字之書要隨時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同時、還要結合實際開發(fā)自己的書,要根據(jù)學校特色,積極開發(fā)校本課程,幫助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四、積極構建“感悟”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感悟同語文及語文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景,引導學生去感悟。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的閱讀十分強調(diào)“感性、感覺和感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詩歌教學模式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也不能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語文教學規(guī)律。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自讀自悟”的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強化朗讀教學,引導學生在讀中質(zhì)疑、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釋疑。
五、積極構建“探究”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探究性地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重點所在。在教學中,我們要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徹底改變語文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論、輕過程,重模仿、輕創(chuàng)新的局面,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滿足學生的渴望探究的心理需求。
總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只有體現(xiàn)出“快樂、對話、開放、感悟、探究”等特征,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和會用語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