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執(zhí)起
面對新基礎教育改革,本人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正經(jīng)歷著語文教學的重大改革,努力追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理念的教學模式。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在改革的過程中有部分教師超越課堂和文本,部分忽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年齡規(guī)律,盲目尋求新求異,脫離文本學習、理解,教學處于盲從、隨意的狀態(tài)。通過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相關資料的查閱中,此前我國中小學教師所進行的無效勞動所占比例較大。調(diào)查所顯示的數(shù)據(jù)可靠性不一定高,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小學日常教學中無效或低效的現(xiàn)象存在普遍。于是應在研究本學科教學特點以及該年齡段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努力建構(gòu)該學科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是精確領會語文學科教學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告訴我們:“工具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該學科的重要特點”。教師要根據(jù)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依據(jù)教學三維目標的要求,切實抓住教材編排實際的目的,吃透課本,從整體上理解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摸清作者的表達方式,把握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 確定合乎該學段學生的學情目標設計。
然而,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人們對“語文是一門將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統(tǒng)一的學科”這句話的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某教師在課堂上教授《找秋天》這一課時, 首先讓學生匯報平日搜集到的有關秋天的內(nèi)容, 接著用多媒體展示有關秋天的圖畫:當出現(xiàn)金黃色稻浪時, 所有學生大聲說:“哇! 秋天真美啊! ”當再出現(xiàn)紅紅的大蘋果和黃黃的梨時,有的學生又大聲說:“哇! 秋天真美??!”結(jié)尾讓學生以自己能想到的任何方式來贊美秋天。有的學生跳舞, 有的唱歌, 有的畫畫。整堂課熱熱鬧鬧,其樂融融。然而,這堂課已經(jīng)沒有“語文”的存在了,文本丟失、語文迷失。如此課堂,盲目追求忽視了文本語言趣味的體驗,這樣的課何談有效?
學習語文,需要給予學生他們真正需要的,不需要花哨的形式。有效教學就是教師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需要學會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的過程。深刻地品味所學的語言,認真地訓練所學的語言。以此為基礎,帶領學生去體味、感悟語言、理解語言、鑒賞語言,從而使學生體味到語言的美感,增強文化底蘊拓展精神世界,使其工具性與人文性完美結(jié)合。
二、有效教學的基礎是因文而異選擇教法
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新的教學方式結(jié)合起來能夠使本學科教學變得更有實效。一些名家的課堂教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著名教師于永正同志在講授《第一次抱母親》時, 沒有用新的教學設備,沒有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卻讓很多教師同行都佩服不已。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于永正老師在朗讀時感情相當充沛,二是通過于老師的指導學生誦讀進步很大,三是教師對關鍵詞語處理十分得當。從這節(jié)課中我們不難看出高技術設備以及花哨的形式并不是一節(jié)高水平的課。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完成一節(jié)高質(zhì)量的好課。
三、有效教學的保障是整體設計教學過程
依據(jù)《課程標準》整體把握本學科教學內(nèi)容和教材體系,合理安排課程,根據(jù)形成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意義設計,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實效性。
但在日常課堂中,經(jīng)常能看見有許多教師不能掌控全局,教學基本沒有收到什么效果:曾見有位教師執(zhí)教《狐假虎威》時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1.學習生字并檢查初讀課文的效果。
2.學生自選最喜歡的一段課文, 分組合作學習,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學生匯報學習成果。
4.分角色演一演狐貍和老虎。
5.思考、交流: 你會對老虎說些什么呢?
6.布置作業(yè)。
這節(jié)課老師想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于是老師讓學生小組討論選擇自己喜歡的文段, 這樣卻使學生忽略了課文的整體概念,缺少了這堂課的根基,得不償失。
如何不舍本逐末的設計一堂完整的好課? 關鍵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抓住文本誦讀課文,以文為依據(jù)。二是要從語言文字入手, 抓關鍵詞, 以課文為主線, 圍繞重點內(nèi)容進行板塊式教學, 強化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悟。
四、有效教學的關鍵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形態(tài)
新課標提示我們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將課堂還給學生。但是有的教師為了提前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將學生的真實感受放在末位,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有位教師教學《一路花香》時,讓學生帶著某某語氣讀,可是讀來讀去,學生也沒讀出這種語氣。老師讓學生帶著某種感情去讀書,“你能讀出酸酸的語氣嗎?”“你能讀出高興的語氣嗎?”這只是老師自己的想法,學生完全沒有達到情感的共鳴。
五、有效教學的延伸是精練課后拓展
現(xiàn)在教師們都意識到課后作業(yè)的合理布置是有效教學的延伸。因此學完課文后, 教師十分有必要給學生進行相關的訓練, 但是這些拓展延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例如,在《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后, 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后搜集有關徐悲鴻的各種資料, 給家長介紹一下徐悲鴻的生平。教師還要叮囑學生:“大家可以在課外書中去查尋, 也可以在網(wǎng)上去查詢?!边@個作業(yè)看起來是對本次課的延伸,可是學生手邊有幾本涉及到徐悲鴻的課外書?在哪個網(wǎng)站可以查詢到徐悲鴻的資料?有時候老師自己心里都不確定,卻讓學生滿處去搜尋,這樣根本不會達到預期效果。怎樣能真正使語文課后拓展練習有效呢?在布置相關課后問題時老師應該事先做好相關工作,了解學生的搜集能力,學生完成后及時評價總結(jié)。
由此可見若要完成本學科有效的教學內(nèi)容,老師兼顧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學實際情況,用心設計精簡的教學過程,不搞形式主義,真正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