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篇小說《堂吉訶德》是一部諷刺小說,蘊藏著深厚的意味,作為文學(xué)作品它是一個時代的代表,諷刺的癲狂實際上也是一種“游戲之美”,這部作品真正表現(xiàn)的就是狂歡中的人性之美。
關(guān)鍵詞:堂吉訶德 游戲 人性 美
幾個世紀(jì)以來,世人不斷地對這部著作進(jìn)行研究和解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更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短眉X德》看似荒誕,實際上蘊含著永恒的哲理,詮釋了主人公對生活對精神家園的不懈追求。在迷茫和不知所措時,無所顧忌的進(jìn)取之心、勇敢之心是激勵人類進(jìn)步和發(fā)展的動力,彰顯了人類的本真。
一、癲狂的盛宴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讓世人震驚的荒誕形象,他就是堂吉訶德,一位已過天命之年的鄉(xiāng)紳,一個沒有愛情沒有戀人的單身漢,一個身材消瘦、身披破銅爛鐵、騎著瘦弱老馬的邋遢形象。他沉迷于騎士小說,三次外出歷險,勵志做一名行俠仗義的騎士。在這樣的形象背后,實際上是一種向往近乎偏執(zhí)的癲狂,是對所謂文明的沖擊,是對自由靈魂的向往。破敗的盔甲下是一顆勇敢無畏的心,是對人生信仰的吶喊和對自由的追求。在當(dāng)時世人眼里可笑的堂吉訶德與風(fēng)車搏斗,視村姑為絕代佳人,認(rèn)為自己可以與獅子共舞,這樣令人費解的一個人,實際上是一種純粹的自我信仰,是對心靈支配的一種渴望,是突破世俗束縛的一種追求。癲狂的堂吉訶德沉浸在騎士幻想的世界,沒有看到社會的現(xiàn)實,所以成為他人眼中的瘋癲之人。所有的瘋癲只是源于他純粹的精神世界,是他的本能促使他追求騎士風(fēng)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此铺眉X德是滑稽可笑的,是瘋癲的,但是這種瘋癲是偉大的,這是對生存的渴望,也是人生的追求。小說中堂吉訶德的每一次冒險都伴隨著笑聲,人們因為他的滑稽而笑,因為他的癲狂而笑,但實際上可笑的是被世俗僵化、沒有追求的人們,可笑的是中世紀(jì)那些對生活充滿了恐懼、順從、聽天由命,充滿謊言和虛偽的世人。堂吉訶德扮成游俠騎士四處冒險狂歡,營造了一個又一個癲狂的盛宴,人們跟著他哭,跟著他笑,他是可笑、可悲又可敬的形象,他用生命實踐著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二、喜樂相處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這部作品中除了塑造了堂吉訶德這個形象外,還有另一個典型的形象,那就是桑丘。他是堂吉訶德的侍從,也是那個時代農(nóng)民的代表。他與堂吉訶德的性格截然不同,堂吉訶德沉于幻想,他卻是務(wù)實者。主人激進(jìn)勇敢,他膽小懦弱。他在整部作品中的形象是不斷上升的,最開始是愚昧,后來愚昧中帶有狡黠。做了“總督”的時候,他出人意料地公平機智地斷案,盡管在幾天內(nèi)做到了清正廉潔,但是還是逃不過被人捉弄、棄官的結(jié)局。這一形象是對民主精神追求的象征。在整部作品的癲狂之中,堂吉訶德與桑丘所經(jīng)歷的一系列事情,就是一場獨特的游戲。堂吉訶德這個所謂的落魄騎士保留了人類最高貴的品質(zhì),桑丘是現(xiàn)實主義追求的典型代表。堂吉訶德和桑丘之間爭吵不斷又彼此親密,他們是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碰撞融合。這場游戲中的滑稽和可笑,正是游戲本身的意義所在,是人性美的綻放,是人的本質(zhì)的彰顯。在堂吉訶德和桑丘無數(shù)滑稽的對話中,可以體會到他們之間的相處方式和親密感情。
三、游戲之美
看似瘋癲的堂吉訶德,既不是瘋子也不是傻子,他只是生活在游戲中的一個騎士俠客。這種游戲的態(tài)度實際上不完全適用于桑丘,他對這種生活向來都反應(yīng)遲鈍,因為桑丘投入游戲時總是很遲鈍,而堂吉訶德卻把這種冒險之旅當(dāng)作樂趣,是一種非功利性的精神追求。游戲似的生活貫穿了堂吉訶德的一生,直到最后,現(xiàn)實和理想的沖突致使他最后被擊敗并放棄了人生,面對現(xiàn)實恢復(fù)所謂的清醒后,以死殉葬。堂吉訶德作為這部作品的主人公,他的人生如游戲般精彩,是對人生精神追求的詮釋,是一種無拘無束的天性之美。塞萬提斯用瘋癲、偏執(zhí)、游戲著的堂吉訶德宣揚了人類原始自由情懷的高貴和難得。自由、奔放是人性本真的釋放,中世紀(jì)的人們在社會現(xiàn)實面前已經(jīng)沒有了自我,沒有了對人生的追求,這時的堂吉訶德就是最好的信仰追求的寫照,是對原始童真的呼喚,是對人生“游戲之美”的不斷追逐。
堂吉訶德是一位沉溺于幻想中的騎士英雄,他想以信仰詮釋人生,用理想拯救世界,用天性驅(qū)逐邪惡,讓人性回歸童真。他是站在瘦馬之上的巨人,是時代的呼聲,用他隨心所欲的不羈形象訴說著追求人生的永恒魅力。堂吉訶德雖然是“瘋子”的形象,但他是每一個時代都缺少的真正的英雄。
參考文獻(xiàn):
[1]王建剛.狂歡詩學(xué)[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01.
[2]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詩學(xué)問題[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8.
[3][德]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馮至,范大燦,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范兆怡,女,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學(xué)554班學(xué)生,研究方向:文學(xué)鑒賞)(責(zé)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