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祖輩通常承擔著照料孫輩的職責。本文中幾位老人講述了他們帶孫子的故事。勞碌、孤獨和隱忍,還有晚年不得已經(jīng)歷的漂泊——他們被捆上的重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劉燕56歲:最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女兒在上海工作,生二胎是在2016年。我專門從老家趕過去給他們帶孩子。很不巧,第二胎的小寶寶出生沒多久,就得了嚴重的濕疹。
寶寶患濕疹的這2年,是我最累的2年。很少能睡到整覺。孩子癢,整晚整晚地哭鬧,女兒埋怨我是不是又偷偷給孩子吃什么東西了。母女互相爭吵,心情越來越糟,加上缺少睡眠,我就患上了甲亢,見誰都想發(fā)脾氣,自己根本控制不了。
我和女兒常常為帶孩子的細節(jié)問題爭執(zhí)不休。她覺得我腦海里的都是一些陳舊的帶孩子理念,與新時代有些格格不入,弄得爭吵越來越頻繁。
另一方面,孤獨感越來越重。我在上海帶了6年孩子,依然無法融入上海這個城市,還是記掛著老家的小城市。老家有朋友,有親人,能說上話,而上海的小區(qū)里,只有我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有時問女兒,你知道媽媽最想要的是什么嗎?我女兒不明白。其實我想要的很簡單,是能在自己的家里,做做自己喜歡的事。
季美菊62歲:我們現(xiàn)在是“死不起”
我們既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又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因為二胎生下來沒多久,孩子爸爸媽媽就離婚了。媽媽堅決不要2個孩子,爸爸也不負責任,把2個女兒甩給我們2個老人,你說我們能不管嗎?那時老大才2歲,老二剛剛10個月。
我跟老伴兒現(xiàn)在都60多歲了,帶2個孩子最大的困難,可能就來自于身體和壽命了。我常常說,我們現(xiàn)在是“死不起”的狀態(tài)。我們一死,這2個孩子怎么辦呢?好在她們很乖,也聽話。她們都不愿意喊我們爺爺奶奶,而是喊爸爸媽媽。
前幾年,我做完脊椎腫瘤摘除手術,差一點就成了半身癱瘓的人。好在老天眷顧,手術很成功,可能是看有人還需要我,我不能倒下吧。
如今,小孩上學經(jīng)常要開家長會。開會之前我還想,別的孩子都是父母去,我們家的卻是爺爺奶奶去,會不會有些奇怪,但真正去了一看才發(fā)現(xiàn),幾乎一半以上都是爺爺奶奶在帶孩子。
于是我就有些釋然了,看著成績優(yōu)異也聽話乖巧的2個小孩,我還是挺自豪的。
陳愛國60歲:感覺自己就是個沒有工資的保姆
我的兒媳生一胎和二胎的間隔只有一年多,我和老伴等于同時帶2個孩子。家里突然多了2個孩子,又在北京生活,經(jīng)濟壓力一下子變得巨大。他們?nèi)スぷ髻嶅X了,帶娃的事情只能交給我們。
我們來北京,因為普通話說不標準,兒子兒媳也讓我們少跟寶寶講話。我們感覺有些自卑,在樓下小區(qū)里,遇見其他帶娃的鄰居,也有些不敢上前搭話?;厝ジl(xiāng)親們談起時,他們有的還很羨慕,說你們住在了大城市,跟兒女們住一起,吃穿不愁,多么自在。但實際上,我們每天能做的只有買菜、做飯、帶娃,兒子兒媳一回來也累,經(jīng)常就是往電腦前一坐,也不跟我們說話,即便是說,好多內(nèi)容我們也聽不懂。我常常感覺自己就是個關系比較親近的但是沒有工資的保姆。 (摘自《博客天下》易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