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亦文
摘 ?要:什么是教育?只有學校教育才是嗎?如果我們?nèi)绱霜M隘地理解教育本身,那么恐怕我們的孩子得到的教育也將是狹隘的。父母是孩子們最天然的教師,以家庭教育為圓心,學校教育才能畫出最完美的圓。假如我們以這樣的思維去養(yǎng)育孩子,在給予孩子更好的知識技能的同事,父母與孩子的雙向互動教育的優(yōu)勢會凸顯出來,互相進步,互相成就。
關鍵詞:家庭 ?音樂啟蒙教育 ?美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樂是大眾的。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的教育,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教授遠遠不能達到鑒賞美的目標,更多的是一種感受和體驗。畫家吳冠中先生曾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音樂教育的意義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家長把樂器當做必修的課外輔導課程,鋼琴、小提琴、古箏……,音樂教育僅僅是樂器培訓這么單一又局限嗎?其實,并不是懂音樂的家長或者是學習樂器才能勝任孩子的音樂老師,音樂沒有那么遙不可及,只要是熱愛音樂的家長,都可以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音樂教育的家庭環(huán)境。與父母一起的啟蒙音樂教育,會相當輕松有趣,在本文中,作者試圖提供一些案例與方法,也許你會打開更多的思路。
就算五音不全的人也知道,音樂的旋律是由do re mi fa sol la si組成的。這七個唱名源自于西洋中世紀時代,當時有一位宗教音樂的作曲家寫了一首贊美歌,一共七句,每句歌詞開頭第一個字的綴音分別是do re mi fa sol la si,后人就用這七個字來唱音階,也就是七聲音階的唱名。豐子愷先生用詩句“獨攬梅花掃臘雪”,來告訴自己的孩子音樂的唱名,既諧音了西洋音樂七聲音階唱名,又用中國獨有的詩歌魅力來重新詮釋音樂的旋律,非常有意境。著名影片《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修女瑪利亞在《DO RE MI》的歌聲中唱道:“Doe,a deer,a female deer,Ray,a drop of golden sun,Me,a name I call myself”,她把唱名比喻成英語諧音的能使孩子理解的事物,充滿想象又便于記憶。這七個唱名又各有不一樣的性格,do是音階中的主音,是一個調(diào)式的核心,就像家庭中的爸爸一樣,Sol為屬音,對主音do有著強有力的支持作用,是賢內(nèi)助媽媽的角色,mi和la分別是中音和下中音,可以理解為家庭中的兒子和女兒……既然唱名可以讓家庭成員們扮演之,那么音符也同理:全音符代表年紀最大走路最慢的爺爺奶奶,二分音符代表穩(wěn)重踏實的中年才俊爸爸媽媽,四分音符是上大學的哥哥姐姐,而等待音樂啟蒙的孩子就是活潑的八分音符啦,安排好角色后,各自用自己的節(jié)拍韻律拍手或走路,放一段節(jié)奏適中的4/4拍音樂作為背景,讓節(jié)奏動起來吧。
音樂的氛圍可以帶來很多靈感與歡樂,除了聆聽音樂,最直接的接觸音樂的方式就是參與到音樂當中了,想要同時表現(xiàn)音樂可不可以呢?哈,讓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組一支個性的家庭樂隊吧。家庭成員們喜歡吹奏類樂器的可以選擇音色優(yōu)美圓潤的豎笛、清亮婉轉的陶笛、別具風情的口琴,這里特別推薦卡祖笛,這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管樂器,拿上它用嘴哼唱旋律,便可以發(fā)出像薩克斯管般迷人的金屬聲,極其簡單易學;喜歡彈撥樂器的推薦尤克里里和卡林巴拇指琴,都是小巧易學樂器,這兩種樂器都可以實現(xiàn)三種表演模式:單音旋律、和弦伴奏,還有兩者結合的指彈;喜歡打擊類樂器的推薦手鼓、沙錘、雙響筒、串鈴等,還有近年來發(fā)明和流行的手碟,造型酷似UFO,聲音也相當炫酷。每人選擇一種類別的樂器,比如卡祖笛、拇指琴和手鼓,三種樂器同時演奏《一閃一閃小星星》,拇指琴和手鼓的演奏者還能邊奏邊唱呢,小型家庭樂隊沙龍就這樣誕生啦。當然,要是在家里能找到代替這些樂器音律聲響的物件,或是嘗試用一些簡單的材料比如廢棄物品來制作樂器也是不錯的選擇,最厲害的是自己創(chuàng)造聲音,音樂家譚盾著名的紙樂、水樂就是生活和大自然的產(chǎn)物。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是實現(xiàn)家庭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海量又方便的手機應用程序,各種風格的試聽音樂都是很好的學習工具,而家長要做的就是篩選出優(yōu)質(zhì)的內(nèi)容,利用好已有的硬件設備。最后我們要做的就是陪伴,一起學習。通過這些方式,家長和孩子一起探索和體驗音樂,孩子對音樂的感知、模仿和運用的能力得到啟蒙和鍛煉,這也是家庭音樂教育的美育價值和目標所在。
參考文獻
[1]豐子愷.《豐子愷給孩子的音樂和美術故事[M]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8.
[2](英)肯·羅賓遜,(美)盧·阿羅尼卡,李慧中譯.發(fā)現(xiàn)天賦的15個訓練方法[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3](美)貝內(nèi)特·雷默,孟繁佳譯.音樂教育的意義與價值探秘——雷默文選與反思[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劉洋.傅雷的音樂教育思想對當代家庭教育的啟示[J]黃河之聲,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