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君
摘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機遇大于挑戰(zhàn),中華民族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戰(zhàn)略機遇期和黃金發(fā)展期。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為社會輸入更多的有用的人才,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作為基礎學科的一名教師,應該在學生走向社會之前,把他們最基本的口才練好,讓良好的口才成為大學生就業(yè)的敲門磚。
關鍵詞:口才;演講;方法;措施
十八大以來,我們面臨的新形勢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進一步促進黨的工作創(chuàng)新進取、追求卓越。其中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搞好文化建設,這才能為改革發(fā)展添磚加瓦。總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機遇大于挑戰(zhàn),中華民族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戰(zhàn)略機遇期和黃金發(fā)展期。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為社會輸入更多的有用的人才,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作為基礎學科的一名教師,應該在學生走向社會之前,把他們最基本的口才練好,讓良好的口才成為大學生就業(yè)的敲門磚。
怎樣鍛煉學生的口才呢?
一、課堂積極引導,教會他們方法
(一)提高大學生口才表達的重要意義
成大事者必先練就好的口才。
從中國古代的孔子到孟子,從古希臘羅馬的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國外演講家列寧、丘吉爾到今天剛剛卸任的奧巴馬。從近現代中國的偉人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聞一多、朱镕基等等,這些從古到今的中外名人們,都是憑借著自己的卓越的智慧,超人的膽識和高超的演講技巧,向世人證明一個事實:“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劉勰《文心雕龍·論說》)
1.口語表達是現實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口語表達是一門藝術??谡Z表達的主體是說話人,說話人要具備一定的素質。素質是由文化、品行、心理、審美、情感、能力等等各種因素構成的,這是我們最重要的研究內容。教師就應該在大學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學生具備好的口才??诓牛櫭剂x,就是說話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個人才能。才,是指構建個人人格與智慧的各種儲備,包括文化知識、社會知識、思想品德、理論修養(yǎng)、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等等,這是內在的。能,是指語言和發(fā)揮各種內在的能力,包括思維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聯想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等等,這是內在儲備的外化。說出來的是話語,內含的卻是各種素質,即所謂“一言而知其賢愚”,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要結合有聲語言和態(tài)勢語言,恰當地把我們的思想向領導、老師、親戚、朋友和同事表達出來。讓他們聽到我們的聲音,感受我們的靈魂,接受我們的主張。同時我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刻也離不開口才的表達。開會、推銷、宣傳、溝通、表彰等等,都需要我們具備好的口才才能成功。據資料顯示:80%應聘者落選都源于溝通不暢,語言含糊不清。所以,不善于表達,不會表達,都會成為今后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絆腳石。沒有好的口才都會使我們把很好的就業(yè)機會拱手讓給別人。
2.好口才是入職的敲門磚
曾經的“訥于言”已成為歷史。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不善講話的人稱之為君子。能說會說的人大多不實在,不靠譜。他們甚至不惜使用很多詞來形容這部分口才好的人。如巧言令色、花言巧語、天花亂墜、夸夸其談等等?,F如今,這種認識的偏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否定,他們充分認識到沒有一個好口才可以說在這個“地球村”里寸步難行。
(二)提高口才的措施
提高口才不是沒有辦法的。我們不妨讓學生上課前把講過的內容進行復述;把一些文學作品讓學生以故事的形式在課堂進行講述;利用演講課進行繞口令練習;像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誦;指導學生進行一分鐘的自我介紹,讓學生互評互議。這一些措施和辦法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口才都有明顯的改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現欲望,使課堂教學徹底擺脫了傳統(tǒng)的教師說課,如今已變成了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課后實踐,敢于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課堂積極的引導,使學生對口才和演講內容有了濃厚的興趣,教師進一步把他們的興趣延伸到課后,一方面組織學生學習普通話,考取相關的普通話證書。另一方面組織學生觀看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和各種場合的發(fā)言;觀看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觀看馬云和俞敏洪的演講;觀看陳安之的演講。要求他們參加學校的各種公關活動和演講比賽,到實習基地展示自己的溝通優(yōu)勢,組織班級辯論賽,參加朗讀者活動。使他們的口才縱深發(fā)展,這樣使學生在校的成就感明顯增強。
人們常說:幸福美滿的人生,是每個人一生的追求。走出校門,讓我們的學生先嘗試著就業(yè)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才有機會規(guī)劃好未來的人生,也才會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參考文獻:
[1]黎瓊鋒,吳佩杰.論教師德性與教育幸福[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3).
[2]唐樹芝.口才與演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