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姚倩東 顧湘 賴吉娟
【摘? 要】目的:探討雙源CT 100KV條件下結合SAFIRE迭代技術在CTU輸尿管疾病中的應用。方法:52例有輸尿管病變擬行CTU檢查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常規(guī)劑量組26例,掃描參數(shù)為管電壓120KV,260mAs ;低劑量組26例,掃描參數(shù)為管電壓100KV,260mAs 。2名醫(yī)師采用雙盲法對全部病例排泄期輸尿管橫斷面及重組圖像進行影像質(zhì)量評分(IQS),評估有效劑量(ED)及臨床診斷符合率。結果:2組間排泄期輸尿管橫斷面及重組圖像IQS、臨床診斷符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劑量組平均ED[(13.21±1.34)mSv]較常規(guī)劑量組平均ED[(42.13±1.95)mSv]下降6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低劑量CTU在顯著降低輻射劑量的同時,獲得的影像可以滿足臨床對于診斷輸尿管病變的質(zhì)量要求。
【關鍵詞】雙源CT;低劑量;CTU
近幾年來,低劑量掃描技術已成為影像檢查中的焦點。筆者研究通過降低KV結合SAFIRE迭代技術,來驗證其在CTU檢查中的可行性。通常降低患者輻射劑量的方法有降低管電壓和管電流兩種措施,目前降低管電流因較易操作而成為降低輻射的常用方法。但由于放射劑量的變化程度與管電壓的平方呈正比,因而降低管電壓可更有效地降低輻射劑量[1】。
筆者本次研究通過降低管電壓,結合SAFIRE迭代重建技術在保證圖像質(zhì)量的同時較大程度的降低了輻射劑量。通過常規(guī)劑量組和低劑量組的輻射劑量展開對比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將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間本院52例有臨床癥狀并成功行雙源CT的CTU檢查的輸尿管病變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行常規(guī)劑量(120KV)和低劑量(100KV)檢查。常規(guī)劑量CTU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齡24~72歲,平均(51±10)歲 。低劑量CTU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齡25~73歲,平均(53±10)歲 。兩組間性別、年齡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檢查方法:檢查前患者均空腹4~6 h,簽署CT增強掃描同意書。掃描前30 min患者開始飲水500-1000ml,達到充盈膀胱的目的。掃描設備采用西門子128層炫速雙源CT(Siemens Somaton Definition Flash)螺旋序列掃描。掃描參數(shù):有效管電流260mAs,開啟SAFIRE迭代技術;螺距1.2,球管旋轉(zhuǎn)時間0.5 s/圈,自動重建層厚1.0mm,重建間隔0.5 mm,卷積核B31f。 常規(guī)劑量組管電壓為120KV,低劑量組管電壓為100KV。2組病例均先行平掃,后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正中靜脈團注碘海醇370 mg/100 ml注射劑量按照1.5 ml/kg 計算,注射速率3ml/s,開始注藥后30s、70-90s、15~20min分別進行皮質(zhì)期、實質(zhì)期及排泄期掃描。皮質(zhì)期、實質(zhì)期掃描范圍為雙腎上方至腎下極水平,平掃及排泄期掃描范圍為膈頂至恥骨聯(lián)合上方。
1.3 圖像后處理:將CT掃描薄層數(shù)據(jù)傳輸?shù)絊yngo圖像后處理工作站。CTU常用的圖像后處理技術有容積再現(xiàn)、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組和曲面重組等。將處理好的圖像傳輸?shù)絇ACS工作站。
1.4 圖像質(zhì)量評估 由2名高年資醫(yī)師采用雙盲法對2組病例排泄期輸尿管橫斷面及重組圖像按照以下評分標準進行影像質(zhì)量評分(Image quality score, IQS):1分為不合格,完全不能滿足診斷要求;2分為較差,不能滿足診斷要求;3分為一般,能滿足診斷要求;4分為良好,能滿足診斷要求;5分為優(yōu),能滿足診斷要求,圖像質(zhì)量優(yōu)良?!?分的圖像被認為可以用于臨床診斷。
1.5 輻射劑量計算 記錄每個病例的劑量長度乘積[dose length product,DLP (mGy.cm)] 。根據(jù)公式ED=0.015×DLP計算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ED(mSv)]。
1.6 臨床診斷符合率的評估方法 所有病例影像學診斷以2名高年資放射科醫(yī)師取得一致意見為準,經(jīng)反復隨診并結合實驗室檢查、膀胱鏡檢查及手術得以證實或排除。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結果以(`x±s)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連續(xù)性校正卡方檢驗分別比較2組間IQS、ED及臨床診斷符合率的差異。應用kappa檢驗評價2名醫(yī)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kappa值定義為: k<0.4,一致性差;0.4
2 結果
2.1 ?IQS比較 2組病例排泄期輸尿管橫斷面及重組圖像的IQ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圖像均達到診斷質(zhì)量要求(IQS均≥3分),見表1。kappa一致性檢驗示2名醫(yī)師在影像質(zhì)量評分方面一致性非常好(k=0.820,P<0.01),故任取1名醫(yī)師的評分作為標準。
2.2 輸尿管病變的CTU表現(xiàn)
2組病例均存在輸尿管病變,其中腎盂輸尿管積水29例;輸尿
管結石6例 ;輸尿管占位6例 ;輸尿管狹窄2例 ;輸尿管重復畸形7例,CTU顯示單側重復腎盂,輸尿管畸形(圖1-3);輸尿管囊腫2例,輸尿管囊腫較少見,筆者遇到一例典型“眼鏡蛇頭征”(圖 5),雙側輸尿管盆段至壁內(nèi)段見一類圓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勻,邊緣光滑,平掃與膀胱呈等密度,增強后延遲期見明顯強化,強化程度高于膀胱內(nèi)密度。(圖4-7);圖8-10及圖11-13是通過常規(guī)劑量及低劑量的排泄期VR,實質(zhì)期MPR及排泄期薄層橫斷面圖像都顯示雙側輸尿管全程擴張,結果低劑量圖像對比度欠佳,但不影響診斷。
2.3 臨床診斷符合率比較 2組影像學診斷及其與臨床結果的符合情況見表2。常規(guī)劑量組及低劑量組CTU臨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6.15%、92.30%,經(jīng)連續(xù)性校正卡方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23,P=0.874)。
2.4 輻射劑量比較 低劑量組患者接受的平均有效劑量低于常規(guī)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低劑量組平均有效劑量較常規(guī)劑量組降低約68.60%。
3 討論
隨著CT技術的發(fā)展,CTU檢查已成為輸尿管病變不可替代的檢查方式。但因CTU通常行多期掃描且掃描范圍大,常規(guī)患者接受的劑量較大。因此,如何用最低劑量獲得滿足診斷要求的影像,是我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有研究表明CT輻射劑量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X線管電壓、管電流、曝光時間、螺距等[2]。在近期的研究中,100KV管電壓行CTU已被證明可以在獲得滿意圖像質(zhì)量的同時,明顯降低輻射劑量[3,4]。100KV條件下,碘的CT值較120KV條件下增高,而軟組織CT值變化不大,故在100KV條件下,不僅射線劑量降低,而且CTU圖像中的尿路與背景軟組織的對比度也增加了[5]。 但是,降低管電壓時圖像噪聲增加了,所以利用SAFIRE迭代重建技術進行降噪。在雙源CT腹部掃描序列中,打開SAFIRE可以在腹部CT檢查中降低29%-66%輻射劑量,因此得到廣泛臨床應用[5]。一般認為,被檢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較常規(guī)劑量降低20%以上才能確認為低劑量[2]。本研究結果顯示,低劑量組平均有效劑量比常規(guī)劑量組降低約68.60%,完全達到低劑量的目的。本研究2組病例排泄期輸尿管圖像IQS及臨床診斷符合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筆者認為CTU檢查在團注含碘對比劑后行三期增強掃描,使得輸尿管與周圍軟組織具有良好的人工對比,因此在一定范圍內(nèi)降低管電壓,對圖像質(zhì)量及影像學診斷影響不大。
綜上所述,低劑量CTU在顯著降低輻射劑量的同時,獲得的影像可以滿足臨床對于診斷輸尿管病變的質(zhì)量要求,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葉達林.低管電壓對顱腦雙能CT血管造影圖像質(zhì)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臨床醫(yī)學2013,33(7):101
[2]馮學軍,王金月,姜祥波等.低劑量CTU對輸尿管病變的診斷價值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APR. 2016,Vol.23, No.2, Total No.115:33-35
[3]胡娟,王鶴,王霄英,等. 迭代算法在100KVP分次團注雙期CTU檢查中的應用研究[J]. 放射學實踐,2013,28(5):509-513
[4]Lee S,Jung SE,Rha SE,et al. Reducing radiation in CT urography for hematuria:effect of using 100kilovoltage-protocol[J].EurJ-Radiol,2012,81(8): 830-834
[5]王慧慧,王鶴,王霄英等.100KVP條件下碘克沙醇 (270mgI/ml)應用于分次團注雙期CTU的可行性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4,29(4)4: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