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錦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一刀切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當代教育領域發(fā)展需求。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基于此,重點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創(chuàng)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課堂活動;積極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逐漸淡出教育領域,新型教學方法的出現,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數學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開展教學中,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摒棄應試教育理念,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加強學生的理解深度,實現數學知識的學以致用。本文認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一、開展課堂活動,實現學以致用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都是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思考機會非常少,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在學習當中也會不斷提高對教師的依賴性,自主學習能力無法提高。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課堂活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樂于投入其中,并且會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以較為簡單的“100以內加減法”為例,該知識作為低年級學習內容,但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往往比較困難。在教學中,筆者先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并讓學生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例如,可以將“44+19”轉化為“44+20-1”的形式,這樣即可提高計算效率,減少錯誤。待到基礎內容教學完畢后,筆者列出幾道算術題讓學生進行計算。之后開展課堂活動教學,筆者以“超市購物”為主題,用一些白色卡片寫上金錢數額,用綠色卡片標注商品名稱和價格,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扮演收銀員,另一組扮演顧客,之后進行評比,購買量多或銷售量多且計算精準的小組獲勝,在此過程中學生勢必會計算加減法,并且會盡量提高計算效率,剛開始學生都是通過草紙計算,但是在活動進行10分鐘之后可以發(fā)現,很多學生不僅計算效率很高,還有很多學生能夠口算,可見課堂活動對鞏固練習要比傳統(tǒng)筆試練習更加效率,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一舉雙得。
二、動手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任何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因此數學知識可以從動手實踐中探索出來。采用動手實踐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親自探究知識的由來,并且可以掌握數學概念的機理,這樣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就會更加靈活,避免出現思維呆板等情況。幾何數學作為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僅憑借公式套用,勢必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可以采用動手實踐方法。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中,雖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非常簡單,是“底×高”,但是學生卻不明白“底×高”的由來。因此,筆者在正式開展教學前,先讓每個學生制作了幾個平行四邊形紙卡在教學中使用。在正式教學中,筆者不直接引出公式,而是先進行課前引導,讓學生闡述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之后筆者讓學生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將平行四邊形進行裁剪計算,很多學生將平行四邊形拆解成了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和兩個三角形,將三角形對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學生直接將平行四邊形從中間剪切,之后將斜邊對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時學生恍然大悟,自然而然就說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底×高”。并且學生在進行幾何拆解過程中會激發(fā)學生幾何思維,這樣在后續(xù)一些不規(guī)則幾何題中計算會更加靈活,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化難為簡
合作探究就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的形式探究知識問題。當然,小組合作探究更加適用于較難的知識點,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在小組合作探究中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避免小組合作探究無法繼續(xù)開展。
例如,在“圓周率”知識教學中,圓可以說是整個小學數學中的難點,傳統(tǒng)教學法就是簡單地套用公式,如果題型稍稍復雜一些學生就找不到解題切入點。究其根本是因為學生對“π”難以理解,無法靈活應用。在教學中,筆者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先列出“C=2πr=πd”,半徑和直徑關系學生都明白,因此只需要抓住“周長—π—直徑”三者關系即可。筆者先讓學生小組準備一根線,測量線的長度,并圍繞成一個圓,之后再測量直徑,計算周長是直徑的幾倍,經過學生大量計算和成員之間的配合協作,最終得出非常接近“3.1415926”的數字,最終引出“π”,學生對圓周長公式理解也更加透徹,從而讓困難的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學生也享受了知識形成過程。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就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由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為學生后續(xù)學習生涯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升元.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J].學周刊,2015(17):152.
[2]孫桐桐.芻議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J].才智,2017(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