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柳柳
不知多少遍重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于我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優(yōu)點是每一次閱讀都能帶來新的火花和靈感。
過去總覺得我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我的年齡越老越好,滿頭銀絲的樣子一看就是德高望重的名師。因為學校年齡結構問題,我的下屬常常是各農(nóng)村學校的副校長,年齡比我大一輪兩輪是常有的事,我對自己的水平?jīng)]有信心,擔心自己看著太幼稚而不值得同事、家長們信賴,總想著等我年紀大了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威信。這一次閱讀這本書,看看李希貴校長的成長曲線,我便釋懷了,提升自己、贏得信賴才是我該做的事,我的工作水平、抗壓能力必須和年齡同步提高,才能得到更大的成長空間。
從書中,我看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小習慣。
第一是閱讀習慣。他說對書的虔誠包含著對文化深深的皈依和尊重。以前我看到的是他對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大家的推崇。這次側重管理,我看到了很多本書目,比如《第五項修煉》《掌握人性的管理》《經(jīng)驗人生的智慧》《人性的弱點》《成功的策略》都是有關企業(yè)管理方面的。教育管理方面的專業(yè)書籍里面說過,教育管理產(chǎn)生的背景有一條便是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理論的興起。跟隨著李希貴的腳步,我的書單里面要一一添上這些書籍。
第二是跟隨本心,不因外物去選擇最好走的路。比如說李希貴在高密四中這個師資、生源都沒有優(yōu)勢的學校工作時,他本可以玩些虛的,養(yǎng)養(yǎng)小動物,寫寫小文章;他卻要提高成績,建成齊魯名校,難度和挑戰(zhàn)可想而知。到高密一中工作之后,成績的提高順理成章,他卻開展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懼風險。就像他說的:“一眼就能看到的成功,缺少讓人挑戰(zhàn)的魅力?!薄爸灰惺∈碌穆?,慣性就會起作用。最近的捷徑幾乎是最壞的路。”不能因為事情的難易而改變?yōu)槿说臏蕜t,而要順從本心,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大概是由于年齡的沉淀,過去的我只喜歡獵奇,欣賞李希貴也是從他讓學生自己組織運動會開始的?,F(xiàn)在的我更喜歡看第一章,看他在山窮水盡沒有任何資源毫無發(fā)揮余地時仍舊精彩的表現(xiàn)。
第三是對教育的熱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并不是說我們要愛學生愛到哄著、寵著、呵護著像那敗兒的慈母,而是說我們對教育、對學生要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懷。我很喜歡他的“為四十歲做準備”,在將來的從教生涯里我也會嘗試推廣。這是真正從孩子的人生出發(fā)的教育,而不僅僅為了應付三年之后的考試,就像他說的,“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慈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最適宜的土壤”。作為一個沒什么經(jīng)驗的班主任,我偶爾會被同仁問起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的經(jīng)驗,現(xiàn)在想來真的太簡單了,就是李希貴的這句話。如果不明白的話,那么更簡單的準則就是,自己當一個好人,把孩子當成大人,“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的尊重,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我們都在不斷讀書、學習,但總有些心不在焉,把聽過的道理連同書籍一起束之高閣,總覺得居家過日子適用的是家長里短的準則,至于夢想啊,詩意啊,和生活總是不搭界的。李希貴的經(jīng)歷讓我看到了信心和勇氣,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不為名、不為利,總有收獲的時候。
(作者單位:張家界國光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