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平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教育部2003年在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規(guī)定: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文化水平。然而如何切實可行地實現這一目標卻是任重而道遠。學生如何通過大學階段的有效學習實現自如交流、自信接受英語采訪、順利通過深造、出國或者就業(yè)英文面試、畢業(yè)后在工作崗位上實現成功英文談判是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深入探索、努力實踐的課題。在積極的探索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做到師生相長、精益求精是高校課堂教學的目標。
外語教師理念直接作用于其教學行為,課堂教學方法也無不成為其教學理念的折射。
因而要打造具有時代特征的高素質大學外語教師隊伍,彰顯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決心與力度,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的當務之急就需要發(fā)揮教師教學理念對教學行為的積極作用。外語教師自身對外語教學與評估的認識,對課程設置的看法,對外語學習的視角,對教師角色的定位、語言關等信念如果能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一以貫之地實行,學生的輸入輸出將會得到有體系的訓練,那么這一過程中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過程會產生理想的結果。然而大量調查表明:教師往往不能如愿以償地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貫徹其教學理念。陳冰冰、陳堅林(2008a:14-21;2008b:11-16)的調查發(fā)現,大學外語教師的信念和實際課堂教學現狀并不相符,先進的信念并沒有真正地在教學實踐中落實下去。究其原因:教學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嚴重制約。蔡基剛指出:“為了培養(yǎng)我國大學生在各自學科領域內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明確提出為大學生當下專業(yè)學習服務的定位目標……”而大學英語教育者所要秉承的是外語教育大改革時期背景下獨特的教學理念,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以“不變”應萬變,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真正實現大學階段學有所得。
教學理念直接作用于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形式及教學安排。只有根據教學理念才能一步步按照教學計劃有條不紊地推進教學步驟,從而依照教學實際效果及反饋情況進行相應調整。無論是課前導入、教學具體實施步驟還是教學情況、教學效果,都應該是循序漸進并為未來地教學提供建設性的有價值的啟示。在這一基本前提下,課堂內外、線上線下教與學的有機融合、多樣化的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才能發(fā)揮學生自主式學習的主體作用,并輔佐豐富有效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才能使教學的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不斷地融入創(chuàng)新理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能煥發(fā)學生的激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讓學生達到心靈上的極大滿足,做到每一節(jié)課都滿載而歸,真正感受到老師用自己獨特的理念、全新的視角不斷地詮釋英語的魅力。
進入高校的大學生的確存在英語水平和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但英語教師的理念和水平直接決定了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英語專業(yè)素養(yǎng),也需要具備過硬的英語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和著實有效的實踐能力。在這個前提上,通過課堂教學實施自己的教學理念是最直接、最高效、最系統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方法。而筆者認為:英語教學的理念應是結合外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素質修養(yǎng)功能和語言學習本身相輔相成?!稑藴省芬?guī)定 “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從教學手段方面,課堂內外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開始,鼓勵他們從聽說方面完成從英語應試到英語交際的過渡,同時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方法不斷地品味英語學習的魅力,從而樂學之??梢圆煌绞匠尸F各種學習英語的方法,如:繞口令、美文欣賞、小視頻、英語幽默、美劇等。豐富的學習形式可以讓學生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常識與交流技巧,從而豐富學生的見聞,提升文化內涵。在接下來的階段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設計并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對特定主題的看法,通過小組討論集思廣益,繼而逐漸過渡到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通過演講的形式來陳述自己的觀點,在整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在引導并啟發(f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從而不斷完善學習效果,并在其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成就感,感受每一個階段自己的收獲,樹立下一階段學習的目標。在不斷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學習者會意識到輸入的重要性而主動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詞匯,意識到用高級表達法替代中學階段的基礎表達,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寫作詞匯和表達方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翻譯能力也會隨之增長。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運用單一的方法和手段,如使用PPT、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或者用信息技術工具為學習者創(chuàng)立傳統的教學活動,而應該運用教育技術進行教學評估、分析教學活動來反思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的不足。
在學習能力提高的同時,教師對教學素材的選擇同時也促進了綜合能力培養(yǎng)和人文素質培養(yǎng)。以《新世紀大學英語教程第二冊》Unit 3為例,本文主題為success,Text A 為“The Shadowland of Success”,筆者選用了TED演講里Richard St.John的一段視頻”the secret of success”,他研究了十年的成果濃縮為八個詞三分鐘的演講極大地引起了學生們的共鳴,在本單元結束時,筆者又選用了第九屆“21世紀外教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復旦大學魏香君的演講片段,讓學生了解大學同齡人的成功,有效地促進并激勵學習者去探索有意義的大學生活,并學習如何在紛繁的大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選擇,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從一定程度上也給予他們人生道路的指引。在緊接著第四單元的學習中布置新的任務:make a prepared speech about “Being Creative”.結果發(fā)現:學生從 ”pronunciation、intonation、pause、manner、facial expression、gesture、quotation…”等方面掌握了演講的一些基本要素,筆者從language,content,perspective等方面提出一些要求,一批自信的演說家雛形初具。在一定階段的打磨和訓練之后,下一階段的能力——批判性思考、快速反應、辯論勢在必行。在延續(xù)性地教與學中,教師的理念得以實施,學生逐步成長。當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理念與行為的沖突也是在所難免,關鍵在于碰到問題深入剖析,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從宏觀上定位,微觀上調整,才能避免外語教師理念與教學行為的脫節(jié),走出面臨的困境。
新時期社會需求為外語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也對其核心特點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者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自身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綜合素質提升、國際化視野的開闊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提供高水平服務,實現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這也對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理念更新和完善、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并將先進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于實踐、有效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高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