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泰國北部一個泰阮王國的歷史再考與重構(gòu)

      2018-10-23 08:21:24高金和李小梅
      學理論·下 2018年7期

      高金和 李小梅

      摘 要:蘭納王國(1296-1939)是歷史上泰阮人在泰國北部建立的一個國家,前后持續(xù)了600多年的歷史。蘭納王國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孟萊王朝統(tǒng)治時期(1261-1578),是蘭納王國的黃金時期;第二階段,緬甸統(tǒng)治時期(1578-1774),蘭納王國淪為緬甸的屬國;第三,七王子王朝統(tǒng)治時期(1782-1939),蘭納王國成為泰國的藩屬國。本文通過對蘭納王國的三個歷史時期進行分析來研究蘭納王國的歷史興衰,對于研究泰國北部歷史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鍵詞:泰阮;蘭納王國;歷史重構(gòu)

      中圖分類號:K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7-0162-03

      蘭納王國(1296—1939)是歷史上泰阮人在泰國北部建立的一個國家,前后持續(xù)了600多年的歷史。蘭納王國的疆域四至為:東到湄公河,西到薩爾溫江,南到達府,北到景龍(即西雙版納)。蘭納王國由一些獨立或半獨立的勐組成。蘭納王國的中心地區(qū)主要包括清邁、清萊、南奔、南邦、帕堯等地,這幾個勐早期就被統(tǒng)一到蘭納王國的版圖內(nèi)。東邊的帕府和難府則相對獨立,直到披耶滴洛臘(1441—1487)統(tǒng)治時期才被統(tǒng)一到蘭納王國的版圖內(nèi)。南邊有達府和烏達臘迪(即程逸府)。蘭納王國的外圍地區(qū)包括中國云南的景洪、緬甸撣邦的景棟、孟洋、孟布、勐薩、孟乃等地。

      蘭納王國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孟萊王朝統(tǒng)治時期(1261—1578),是蘭納王國的黃金時期;第二階段,緬甸統(tǒng)治時期(1578—1774),蘭納王國淪為緬甸的屬國;第三,七王子王朝統(tǒng)治時期(1782—1939),蘭納王國成為泰國的藩屬國。

      一、孟萊王朝統(tǒng)治時期(1261—1578)

      孟萊王(1261—1311)為蘭納王國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時,在泰國北部有一個庸那迦王國,又叫景線王國。1259年,孟萊王繼承庸那迦王國的王位,定都清盛[1]。當時,泰國北部地區(qū)長期處于分裂狀態(tài)。孟萊王決心結(jié)束這種分裂狀況,實現(xiàn)各勐的統(tǒng)一。1262年,孟萊王在谷河河谷建立了一個新勐,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清萊。1283年,孟萊王把南奔并入庸那迦王國版圖。1287年,為了共同抵抗蒙古人入侵,蘭納國王孟萊、帕堯國王昂蒙、素可泰國王蘭甘亨在清邁舉行會盟,這標志著蘭納王國作為地區(qū)大國的地位獲得公認[2]。1296年,孟萊王把首都遷到位于賓河河谷的清邁,清邁是孟萊王繼清萊城后建立的又一座城市。此后,孟萊王又陸續(xù)征服了南邦和難府。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孟萊王建立了蘭納王國,清邁逐漸發(fā)展成為泰國北部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孟萊王朝統(tǒng)治時期是蘭納王國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蘭納王國向四周輸出它的文化,老撾瀾滄王國的老族人、緬甸景棟的傣艮人、云南西雙版納的傣泐人,都采用了蘭納泰阮人的“達摩”字母。此后,泰國北部、老撾西北部、緬甸撣邦東北部部分地區(qū)和中國云南西南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qū)便形成了一種相通的、一直延續(xù)至今的“達摩字母文化”。蘭納王國全國上下篤信佛教,僧侶的社會地位很高。國王是王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國王任命屬國國王統(tǒng)治各個勐,屬國國王又任命各個版納的官員,版納對自己的勐有義務,各勐又對王國有義務。

      1526年,披耶考(1495—1525)去世后,蘭納王國開始走向衰落。在蘭納王國衰落的同時,它的鄰國緬甸卻逐漸強大。1531年,莽瑞體建立東吁王朝。東吁王朝統(tǒng)一緬甸后,開始大肆向周邊擴張。1558年,莽應龍派緬甸軍隊攻打蘭納王國,蘭納王國戰(zhàn)敗,淪為緬甸的屬國。此后兩百多年時間里,蘭納王國長期處于緬甸統(tǒng)治之下。

      孟萊王朝統(tǒng)治時期(1261—1578),蘭納王國一共有18位統(tǒng)治者。根據(jù)《蘭納史》記載,孟萊王朝統(tǒng)治時期,蘭納王國的王族世系如下:(1)披耶孟萊(1261—1311);(2)披耶柴頌堪(1311—1325);(3)披耶盛普(1325—1334);(4)披耶坎福(1334—1336);(5)披耶帕育(1336—1355);(6)披耶格那(1355—1385);(7)披耶盛孟麻(1385—1401);(8)披耶三防根(1402—1441);(9)披耶滴洛臘(1441—1487);(10)披耶約清萊(1487—1495);(11)披耶考(1495—1525);(12)披耶柴齊他(1525—1538);(13)陶賽(1538—1543);(14)披耶柴齊他(1543—1545)(第二次登基);(15)瑪哈黛維齊拉皮帕女王(1545—1546);(16)披耶柴耶齊他(1546—1547);(17)披耶梅庫(1551—1564);(18)維素蒂黛維女王(1564—1578)[3]。1558年,清邁被緬甸軍隊占領(lǐng),孟萊王朝宣告結(jié)束。

      二、緬甸統(tǒng)治時期(1578—1774)

      1558年,緬甸軍隊占領(lǐng)清邁,從此開始了緬甸對蘭納地區(qū)的統(tǒng)治。緬甸在蘭納的統(tǒng)治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558—1664),緬甸在蘭納實行間接統(tǒng)治。由于蘭納遠離緬甸首都,民族、語言也與緬甸不同,莽應龍依照當?shù)亓曀字卫硖m納,舊有的官員只要愿意承認莽應龍的統(tǒng)治就可以官居原職。蘭納末代國王梅庫作為副王繼續(xù)統(tǒng)治清邁。莽應龍為了有效地統(tǒng)治蘭納,不僅保留了蘭納的行政機構(gòu),繼續(xù)把清邁作為蘭納的政治中心,而且還把蘭納按民族分為不同的區(qū)域。莽應龍派他的兒子與蘭納末代國王梅庫一起治理清邁,而蘭納其他勐官員的任免權(quán)則掌握在緬甸國王手中。這種統(tǒng)治不利于蘭納各勐之間的團結(jié)。為了保障緬甸在蘭納的統(tǒng)治順利進行,莽應龍還在清邁駐扎軍隊。

      第二階段(1664—1774),緬甸在蘭納實行直接統(tǒng)治。這一時期,蘭納成為緬甸的一部分。蘭納由一個相對獨立的屬國變成緬甸的一個組成部分,緬甸派官員對蘭納進行直接統(tǒng)治。清邁被作為緬甸統(tǒng)治蘭納的主要基地,蘭納所有重要職位都由緬甸人把持。緬甸在蘭納的統(tǒng)治分為三層:第一層是披耶,第二層是謬溫,第三層是查凱或悉客[4]。謬溫通常由緬甸人擔任,在清邁和清盛各有一個。查凱是謬溫的助手,協(xié)助謬溫管理軍事事務。蘭納地區(qū)每個勐都有兩個查凱,有的查凱由泰人擔任,也有的由緬人擔任。此外,各勐還有兩個納坎和幾個查理(情報員),查理直接隸屬于緬甸宮廷。貢榜王朝時期,有更多的緬甸官員被派往蘭納。緬甸人一向都很看重清盛。1701—1733年,為了加強對蘭納的控制,緬甸人把蘭納一分為二:東蘭納以清盛為中心,南邦屬于東蘭納;西蘭納以清邁為中心,南奔屬于西蘭納。清盛地位的提高,削弱了清邁在蘭納王國中的重要性。

      自從緬甸統(tǒng)治蘭納之日起,蘭納反抗緬甸統(tǒng)治的斗爭就沒有停止過。在緬甸統(tǒng)治蘭納的第二階段,蘭納的反抗越來越多,形式多樣,有平民的反抗,有僧人的反抗,也有統(tǒng)治階級的反抗。1775年,蘭納與吞武里王朝聯(lián)合,共同抗擊緬甸軍隊,成功地擺脫了緬甸的統(tǒng)治。從此,蘭納開始臣服于吞武里王朝。

      緬甸統(tǒng)治時期(1578—1774),蘭納王國一共有17位統(tǒng)治者。根據(jù)《蘭納史》記載,緬甸統(tǒng)治時期,蘭納王國的王族世系如下:(1)曼散臘他曼奎(1579—1607);(2)披耶卓(1607—1609);(3)披耶柴蒂(蒙貴朵)(1609—1611;(4)披耶卓(1611—1614)(第二次登基);(5)難城王(1614—1631);(6)披耶鑾提拍涅(1631—1650);(7)披耶盛孟(1650—1663);(8)帕城王(1663—1672);(9)烏巴臘恩賽(1672—1685);(10)齋古達拉之子(1685—);(11)滿林臘(1707—1727);(12)貼辛(1727—1727);(13)翁坎(1727—1759);(14)昭占(1759—1761);(15)昭齊護(1761—1763);(16)波阿派卡密尼(1763—1769);(17)波瑪育旺(1769—1774)[3]。1774年,泰國軍隊占領(lǐng)清邁,結(jié)束了緬甸人對蘭納王國長達200年的統(tǒng)治。

      三、七王子王朝統(tǒng)治時期(1782—1939)

      1782年,卡維拉(1782—1816)重建蘭納王國。七王子是親生的七兄弟,他們分別是昭卡維拉、昭堪頌、昭諾探浪卡、昭端提、昭目臘、昭坎范、昭奔馬。由于他們在驅(qū)逐緬甸人和重建蘭納王國中西部地區(qū)(清邁、清萊、南奔、南邦、帕堯、達府、夜豐頌)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所以他們建立的王朝被稱為七王子王朝。

      1774年,蘭納擺脫了緬甸的統(tǒng)治,成為泰國的藩屬國。泰國在蘭納的統(tǒng)治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874年前,曼谷王朝和蘭納之間是一種松散的藩屬關(guān)系。曼谷王朝把蘭納作為它與緬甸的一個緩沖地帶。蘭納繼續(xù)按照它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方式進行統(tǒng)治,曼谷王朝不加干涉。作為曼谷王朝的屬國,蘭納肩負保衛(wèi)曼谷王朝北部邊境不受緬甸入侵的重任。作為回報,曼谷王朝也曾多次幫助蘭納對付緬甸。曼谷王朝對蘭納的控制是逐步加強的。在曼谷王朝初期,蘭納只是進貢和傳送有關(guān)緬甸活動的情報。到拉瑪三世統(tǒng)治時期,曼谷王朝不僅有權(quán)任命總督以及其他五個高級統(tǒng)治者,而且有權(quán)任命蘭納各勐附屬國的統(tǒng)治者。此外,曼谷王朝有權(quán)干預當?shù)亟y(tǒng)治者在繼承權(quán)問題上的爭執(zhí)。

      第二階段,1874—1900年,曼谷王朝對蘭納的控制有所加強。第二次英緬戰(zhàn)爭后,英國開始插手清邁事務。由于國際形勢緊張,為了防止英國人找借口進行干涉,曼谷王朝向清邁派駐了專員。1874年,曼谷王朝向清邁派駐了第一位專員,專員的主要任務是幫助當?shù)毓賳T處理與英國的關(guān)系、監(jiān)管租賃合同的執(zhí)行情況。此后,專員的權(quán)限不斷得到強化。披集親王在蘭納積極推行行政改革和稅收改革。在行政改革方面,1884—1885年間,披集親王決定在清邁實施“六大臣”議會制,即由民政、軍事、財政、宮廷、司法和農(nóng)業(yè)六位大臣組成議事會。1893年,在南邦、南奔、帕府、難府等地也實行“六大臣”議會制。通過建立這套制度,曼谷王朝加強了對蘭納各勐行政事務的監(jiān)督。在稅收改革方面,披集親王用稻田稅代替了原先的稻谷稅。不但如此,披集親王還擴大了包稅范圍,改變了征稅方法。柚木租讓權(quán)也開始從總督手中轉(zhuǎn)入曼谷王朝手中,蘭納各勐統(tǒng)治者也相繼放棄了森林租讓權(quán)。這一時期,曼谷王朝對蘭納各勐事務的干涉已經(jīng)很深了。

      第三階段,1900—1939年,曼谷王朝和蘭納之間由傳統(tǒng)的藩屬關(guān)系轉(zhuǎn)變?yōu)橹醒肱c地方的關(guān)系。1900年,曼谷王朝頒布了《西北勐行政條例》,對蘭納各勐行政進行重大改革。泰國西北五勐組成一個披耶勐通,總署設在清邁,以高級專員為首,其下有五個副手,分掌司法、稅收、財政、公共工程和林業(yè),所有這些官員都由曼谷直接任命。1915年,考慮到披耶勐通太大,不利于有效管理,把披耶勐通分成兩個勐通,由清邁、清萊、夜豐頌和南奔4個勐組成一個披耶勐通,由帕府、難府和南邦3個勐組成一個瑪哈拉勐通。曼谷王朝還通過另外一些措施,加強對北方的控制。1896年,政府頒布了《勐級法庭法》,創(chuàng)設了勐通法庭、勐法庭和卡旺法庭這3個法庭,政府還向各勐派去了特別法官。1897年,又成立了勐級警察部,幫助各勐官員維持秩序。1899年,政府在西北勐通建立了各勐警察總部。1896年,政府決定用貨幣稅代替?zhèn)鹘y(tǒng)的實物稅。到1908年,曼谷王朝已經(jīng)完全控制了蘭納各勐。1939年,清邁末代總督逝世后,蘭納王國正式成為泰國領(lǐng)土的一部分。

      七王子王朝統(tǒng)治時期(1782—1939),蘭納王國一共有9位統(tǒng)治者。根據(jù)《蘭納史》記載,七王子王朝統(tǒng)治時期,蘭納王國的王族世系如下:(1)卡維拉(1782—1816);(2)探浪卡(1816—1822);(3)坎范(1823—1825);(4)菩塔翁(1825—1846);(5)馬賀敦巴貼(1847—1854);(6)卡維羅洛(1856—1870);(7)英塔維查亞農(nóng)(1873—1896);(8)英塔瓦羅洛(1901—1909);(9)考納瓦拉(1911—1939)[3]。1939年,清邁末代總督逝世后,蘭納王國才正式成為泰國領(lǐng)土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蘭納王國是歷史上泰阮人在泰國北部建立的一個國家,有著600多年的歷史。從16世紀起,蘭納王國開始走向衰落,時而臣屬于緬甸,時而臣屬于泰國。1939年,蘭納王國最終被納入泰國版圖,成為泰國領(lǐng)土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泰]巴差吉功札.庸那迦紀年[M].王文達,譯.昆明:云南民族學院、云南省東南亞研究所,1990:138.

      [2][美]戴維.K.懷亞特.泰國史[M].郭繼光,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38.

      [3]Sarassawadee Ongsakul.History of Lan Na[M].Chiang Mai. Silk-worm Books,2005:252-254.

      [4]Hans Penth. A Brief History of Lan Na[M].Chiang Mai. Silkworm Books,2004:128.

      基隆市| 丹阳市| 同仁县| 济源市| 惠东县| 大荔县| 景德镇市| 金平| 车致| 旬邑县| 雅安市| 吴旗县| 漳州市| 井冈山市| 孟村| 峡江县| 台南市| 当雄县| 土默特右旗| 建始县| 登封市| 盐边县| 安康市| 景东| 长泰县| 东丽区| 友谊县| 临武县| 读书| 巨野县| 尤溪县| 河西区| 涟源市| 太仆寺旗| 绥化市| 永丰县| 同德县| 松滋市| 云阳县| 西城区|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