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周洲出生在江西南昌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大學畢業(yè)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當時江西電視臺最年輕的節(jié)目主持人。1996年,20歲的周洲參加全國主持人大賽,獲得了少兒類金獎,進入中央電視臺。
在綜藝節(jié)目《大風車》舞臺上,周洲扎著兩條小辮子,穿著蓬蓬裙,眨著大眼睛,和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憑借活潑可愛的形象和樸實親切的主持風格,她成了孩子們喜愛的“周洲姐姐”。
4年后,周洲根據(jù)對天才少年的采訪撰寫了《非常童年》一書,對如何讓孩子擁有快樂童年進行了很多思考。在這本書的啟發(fā)下,她又做起了制片人,于2001年創(chuàng)辦了中國首個以兒童為受眾的人物談話節(jié)目《童年》,收視和反響都很不錯。
2006年,兒子跳跳出生。初為人母,周洲開始更多地思考新手父母的困惑,以及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次年,周洲主持了中國第一檔育兒節(jié)目《寶貝一家親》。那段時間,出于節(jié)目和母親角色的雙重需要,周洲非常用心地學習育兒知識,“獲得了對于人生的全新感悟”。
一次,周洲偶然看了一場迪士尼兒童劇《小熊維尼》,有了做兒童劇的想法。2014年初,她擔任制作人兼主演的兒童劇《我愛童話》出爐。該劇在全國32個城市演出60多場,場場爆滿。
同年,周洲加入了一個馬拉松跑團,結(jié)識了一些熱愛生活、對自己有要求、努力突破自己的朋友。這些朋友對周洲的影響很大,她越來越想去做想做的事。2016年9月,在完成一場42.19公里的馬拉松全程之后,周洲離職,成立了北京有養(yǎng)成長傳媒公司。她瞄準了父母成長教育領(lǐng)域,期待給父母更多的養(yǎng)料,幫助他們把孩子養(yǎng)得有教養(yǎng)、有修養(yǎng)、有涵養(yǎng)。
周洲辭職遭到了跳跳的強烈反對:“以前我跟別人介紹媽媽是主持人,以后有人問,我怎么回答?”周洲說:“媽媽還會繼續(xù)做之前做過的事,會做得更好?!?/p>
創(chuàng)業(yè)之初,周洲為公司設(shè)計了一系列內(nèi)容,但在具體經(jīng)營中,遇到很多困難,其中最要命的就是資金。好在2016年年末,她獲得數(shù)百萬元天使輪融資,第二年4月又獲得真格基金數(shù)千萬元融資。
2016年10月,周洲先在美國推出《周洲有養(yǎng)·美國》系列直播節(jié)目。她邀請正在哈佛大學做學者的潘石屹,分享自己的育兒觀。接著,周洲又邀請到孫雨彤、孫雨朦做嘉賓。她們是雙胞胎姐妹,當年因一起考上哈佛大學,曾霸占微博熱門話題一個月。《周洲有養(yǎng)》上線不到一周,在線觀看人次就超過2000萬,創(chuàng)下同類直播的最高紀錄。
小試牛刀的成功,印證了周洲的判斷——“新一代父母”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而在學習方式上,他們習慣通過網(wǎng)絡(luò),在碎片化的時間里獲得知識,短視頻無疑是最好的形式。
周洲和團隊又策劃了網(wǎng)絡(luò)綜藝節(jié)目《耐撕爸媽》,定位為國內(nèi)首檔成長觀點秀,邀請明星爸媽、教育專家、律師和達人父母等,圍繞父母的育兒責任、孩子對家庭關(guān)系的感知等問題進行討論。《耐撕爸媽》第一季上線,獲得超5億的播放量。
周洲把節(jié)目做得既娛樂化、接地氣,又能體現(xiàn)獨特的價值觀。她認為,無論做什么,最關(guān)鍵的還是內(nèi)容。
創(chuàng)業(yè)不易,每天都遇到各種問題。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周洲就選擇跑步,跑5公里、10公里,出一身汗,累到不行趕緊睡,明天再想辦法。
創(chuàng)業(yè)后,周洲對兒子的陪伴少了很多,有時連回家和他說句晚安都做不到,這讓她很愧疚。不過哪怕能抽出半小時陪兒子,無論讀故事或玩游戲,她都非常投入,和兒子一起瘋,一起爬。他們是小區(qū)里玩得最開心、笑得最瘋的母子。
讓周洲欣慰的是,一次,跳跳跟她說:“我在操場打球時,有同學指著我說,他媽媽就是做‘周洲有養(yǎng)的周洲?!睕]想到,讓兒子驕傲的事情來得這么快,周洲幾乎落淚。
周洲和丈夫都對自我要求很高,她希望兒子也成為這樣的人。從跳跳小時候起,她就和他一起制訂計劃,跳跳都堅持下來了。跳跳喜歡玩電子產(chǎn)品,周洲每周五就把iPad給跳跳,周日上交,這中間沒有使用時間限制。但實際上,跳跳玩iPad的時間并沒那么多,因為他要去打網(wǎng)球、踢足球、上鋼琴課,他把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
周洲認為,孩子的成長要有的放矢,太大的壓力反而適得其反。“父母總在想讓孩子變成最好的孩子,卻忘了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父母自己做好了,也是教育孩子的方法?!?/p>
有記者問周洲:“你兒子的偶像是誰?”周洲一時愣住,不知如何回答。回家后,她問跳跳這個問題。兒子遞過來一張他做的海報,海報的一角寫著:你的英雄是誰?兒子在下面回答:“My Mum(我媽媽)?!眱鹤诱f:“你一直在做挑戰(zhàn)自己的事情,去跑馬拉松,公司又做得那么棒……”
兒子的話讓周洲特別感慨,孩子越大,越不愛聽道理,家長自己去做,就是給孩子樹了最好的榜樣。比如周洲跑完馬拉松回來,丈夫跟兒子說:“你媽媽40多公里都跑下來了,你能不能保證每天游1000米?”跳跳原來會偷懶,后來他開始對自己有要求。
因工作太忙,周洲也找到了陪伴跳跳的特殊方式——寫信。2018年7月,她給跳跳寫第63封信。在信里,她寫出了對自己的總結(jié)和期許:“對于創(chuàng)業(yè)這件事情,我也糾結(jié)過,我害怕因此和你相處的時間減少;害怕不能更好地照顧家……但我更愿意去試一試,因為我不希望自己只有夢想。只會做夢的人不是英雄,敢挑戰(zhàn)才會對自己更滿意?!?/p>
父母的自我成長非常重要,甚至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原動力。而這,也是周洲做“有養(yǎng)”的愿景。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