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素琴
【摘要】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綜合反映,涉及到語言的表達,人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它不但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由于應試教育,一些教師把作文教學當成了“應題教學”,讓全班學生同一材料寫同一題作文,這樣就像工廠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一樣,同一個模子,導致學生的作文缺乏了新意。古人云:“文貴于新”。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應如何指導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呢?下面談談筆者在作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 深入生活 積累詞匯 閱讀評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7-176-01
0
一、善于觀察和感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土壤,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生命力。作家要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品,必須深入到生活中去,從生活中尋找自己所需的寫作素材。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作成什么文字?!睋Q言之,小學生學習寫作文,也應當以生活為基礎。只要“接地氣”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作文來。
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溫馨恬靜的家庭生活和變幻莫測的社會生活,都是我們筆下的素材。然而,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會主動跑到我們的頭腦中來,這就需要我們?nèi)ビ^察、去感受。但小學生閱歷淺,知識底子薄,平時不注意觀察生活。因此,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參與生活,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學生深入到農(nóng)村工廠、街道、醫(yī)院、工地、商店,讓他們?nèi)⒂^,去實踐,從中體悟,捕捉文思。在此期間,教師要多引導、多啟迪,幫助他們在參觀中得到感受。
為了讓學生寫好有關小動物的作文,我提早一個星期要求學生回去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一個星期后,在作文課上讓學生暢所欲言,用感想去寫作文。由于認真觀察,去體驗,這次作文內(nèi)容十分豐富,描寫狗、豬、雞、牛等動物,形神兼?zhèn)?,相得益彰。同是寫牛,有的學生抓住牛的辛勤耕作特點,贊美牛為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有的學生抓住牛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寫出對牛的喜愛,寫出真情實感。又如,我讓學生寫一篇保護環(huán)境的作文,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無從下手,于是,我引導學生組成觀察小組去工廠參觀,到污水凈化現(xiàn)場調(diào)查,因而積累了寫作材料,使學生寫出的文章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另外,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亮點”,能在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閃光的美點,在普通的生活中挖掘深刻的哲理。有了感受的積累,小學生的作文選材,才能更多的從生活中攫取別人沒有挖掘到的材料。
二、閱讀和想象相結(jié)合,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學習作文離不開閱讀。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加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現(xiàn)在的課文大多是要求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如補寫、續(xù)寫、擴寫、改寫等等,比如教學《艱苦的歲月》一文,要求學生改寫小紅軍長大以后的生活;學習《誠實的孩子》一文,而課文留下了列寧向姑媽認錯的情節(jié)空白,教師可以啟發(fā)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想象補寫這段內(nèi)容;教學《凡卡》一文,可以以《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為題,讓學生根據(jù)原文的中心展開想象他的信寄出以后,他的命運會不會改變?進行續(xù)寫;學習《新型的玻璃》一文后,要求學生把自己當作玻璃,用第一人稱寫玻璃的用途。此外,還可以借助課文那些色彩艷麗、構思精巧的圖畫,課文中的景物描寫、場面描寫,以及課文內(nèi)容的具體敘述等等,都可以使學生展示想象空間。在閱讀中,進行多種形式的作文訓練,既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輔導學生積累詞匯,提高表達能力
語言是構筑文章的基礎,一篇好作品離不開有特色的語言,如果用上形象生動的語言,自然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積累語言與我們平時的學習是分不開的,除了寫好課本知識外,還應多讀課外讀物,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F(xiàn)在,有限的課堂閱讀,造成了學生作文語言枯燥貧乏,學生寫出的作文干巴巴,不夠生動,缺乏兒童應有的童真。
為什么五彩繽紛的生活在小學生的筆下變得枯燥無味?我還認為,主要是小學生語言積累不夠。對于積累詞匯外,可以通過以下兩個途徑進行:一是學習口頭語言。從課堂上老師的語言中,從日常人們的談話中,從看電影、看電視、聽廣播中去學習語言,積累詞匯。二是學習書面語言。除了在語文課本中積累詞匯外,還要從報紙、雜志、課外讀物上去積累詞匯。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睂τ诜e累詞匯,我還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把文本的好詞佳句,記在小本上,建立一個“詞匯倉庫”,學生通過記錄口頭語言和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從中積累詞匯,豐富知識,因而,在寫作中融匯貫通,寫作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四、學生參與評改作文,提高作文能力
美國當代作家柯德說過:“我的作品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闭J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小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的要求。
我認為,讓學生參與評改作文,它不僅是寫好作文的開始,而且也提高了寫作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把評改作文,當作一次和學生交流寫作技巧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把作文分為上、中、下三個等次,并分別選出一篇作文利用多媒體平臺投影出來,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每篇作文的具體評改意見,再后由大家進行評議。也可以實物投影出來的作文,由大家共同評析,找出其優(yōu)缺點,提出改進意見,然后,再把其他的作文分給學生評改,最后,教師將作文評改收集起來檢查,在課堂上再作一次全面總結(jié)。
實踐證明,進行這樣的評改活動,不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小學作文教學是一個漫長而又艱巨的任務,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實際出發(fā),因勢利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敝挥胁粩嘤柧殞W生的寫作能力,才能改變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來。
[ 參 考 文 獻 ]
[1]《九年義務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
[2]《小學生作文》(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專業(yè)委員會唯一的學生類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