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來,無數(shù)的尋寶迷、解謎高手、科學家甚至是美軍,都在嘗試破解一組記載在小冊子上的密碼,希望能解開密碼得知隱藏的寶藏位置,以取得價值6000萬美元的寶藏。他們有人花費了一輩子,有人花光了財產,甚至也有人以“接力解謎”的形式流傳了好幾代,卻至今仍然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成功解開密碼,神秘寶藏也仍舊藏匿在維吉尼亞州的某個角落,等待被發(fā)掘。
根據(jù)報道,這組密碼被稱為“比爾密碼”,最早出現(xiàn)在一本1885年出版的小冊子上。維吉尼亞州華盛頓旅館的主人莫里斯1822年受到一位自稱比爾的房客委托,替他保管一個上鎖的鐵箱10年,若他沒有在10年間取回箱子,莫里斯就可以開啟這個箱子。比爾告訴莫里斯“因為盒子內除了給你的說明信之外,其他文件都是難以解讀的,因此我會將解讀這些文件的鑰匙交給一位朋友,而他則會在1832年將鑰匙郵寄給你?!?/p>
然而23年過去了,比爾仍然沒有來取回鐵箱,也沒有任何解碼鑰匙寄來,因此莫里斯決定打開箱子,他發(fā)現(xiàn)里頭放了2封信,以及3張寫滿數(shù)字的紙條。信上寫道,比爾和友人1817年在德克薩斯州圣達菲挖掘到大量的金銀財寶,為了安全,他將寶物藏匿在維吉尼亞,而三張數(shù)字紙條就是提示。第一張寫下了寶藏的位置;第二張是寶藏的內容;第三張則是比爾與友人親屬的名字。比爾希望莫里斯解開三組密碼之后,將金銀挖出,給予他們的親人。
然而,莫里斯耗費了數(shù)十年光陰,仍然無法解開任何一組密碼,他在死前將這個秘密告訴了朋友,希望朋友能接替自己繼續(xù)解謎,這位朋友發(fā)現(xiàn)第二組密碼與美國《獨立宣言》有所關連,但除此之外仍一無進展。于是他以匿名的方式出版了一本小冊子,里頭完整附上密碼內容,期盼日后有其他人能讓寶物重見天日。
據(jù)悉,比爾密碼用的是一種轉換密碼,每個數(shù)字都代表了字母表中的一個字母,解密者必須擁有一個密匙,透過密匙來將數(shù)字轉換成某個文本中的單詞來閱讀。不過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人擁有關鍵的密匙,因此所有人只能像無頭蒼蠅般做各種推測,幾乎全部的書籍文本及文化都已經(jīng)有人提出假設,但最后結果證實都與密碼無關。一直到現(xiàn)在,也只有關于寶藏內容的第二組密碼被解開而已,其余兩組依然是困擾眾人的世紀難題。
第二組密碼的內容:“我在貝德福德郡,距離Buford酒館約4英里,6英尺深的洞穴或地窖埋藏了要給第三組密碼所指定的那些人的物品:1819年11月,第一次存入的物品有1014磅的金和3812磅的銀。1821年12月,第二次存入的物品有1907磅的金和1288磅的銀,加上總值約13000美元的珠寶,這些物品儲存在蓋上鐵蓋的鐵罐內,鐵罐被放置在結實的石壁上,并被其他東西所覆蓋。而第一組密碼清楚指明了藏寶地點,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它?!?/p>
貝德福德郡成為不少尋寶迷的朝圣地點,大家手持金屬探測器和磁石,期待能足夠幸運找到“失落的寶藏”。也仍有許多人不死心,繼續(xù)廢寢忘食地嘗試解開其他兩組密碼。然而,有專家懷疑,兩個世紀以來人們試過這么多方法,仍未能尋獲寶藏,也許比爾的寶藏、還有這整套密碼其實都是假的,說不定這本小冊子就是比爾自己寫的,一切都只是比爾與他朋友的玩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