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摘要:教育事業(yè)對于我國社會的發(fā)展來說至關重要,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因此教師的綜合素質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不過由于目前教師責任較重,工作壓力很大,而且社會環(huán)境復雜,因此當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問題,這給我國教育教學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對此,本文分析了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和教師心理健康對教育教學的影響,進而探討了加強教師心理健康培養(yǎng)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師 心理健康 影響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jié)奏也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隨之提高,很多人的心理都出現了亞健康的問題。人民教師也不例外,甚至心理健康問題相較于普通人更甚,因為教師不僅要實施教育活動,為學生傳授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做好思想工作,同時在工作過程中還要和學生家長加強溝通,日常工作量大且較為繁瑣,因此工作壓力很大,心理也容易出現問題。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教育教學質量,不僅影響到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也會因為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學生時期是人們價值觀形成的主要階段,也是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階段,因此,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教師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一、教師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
(一)過大的工作壓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當前教育形勢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就使教師的心理承受了更大的壓力。教師在適當當前時代進步以及教育方式觀念的改變時,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加之社會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賦予了較高的期望,進一步加劇了教師受到的盡力壓力。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在進行自我挑戰(zhàn)和超越,教學觀念和方式的轉變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如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得到快速的成長或者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會感到自責,甚至懷疑自己,最終心理會出現波動,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缺乏自信,引發(fā)心理健康問題。
(二)過于完美的自我期望難以實現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當前的教育教學體制有了很大轉變,尤其是在師生關系方面,更加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于自身的形象塑造較為重視,對于自身的言行舉止也會重點關注和制約。當前教師的業(yè)績評定不僅僅是教師的學歷、能力以及投入教學的時間而定的,更重要的是出于學生的反映,這就導致了教學成績和教師的付出有可能不是總成正比的。很多教室雖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教學成績卻不理想,離教師對自身的期望相去甚遠,這也是教師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過多過高的教師角色期望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不僅對國家、社會以及學校和學生家庭負責,也負責這學生的成長,可以說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不同的主體對于教師的期望也所有不同,不過相同的是對于教師的期望都很高。現階段,對于子女的教育學生家長都比較重視,所謂關心則亂,如果子女學習出現問題,學生家長就會比較急切,有可能會與教師產生矛盾,而這個過程中教師有可能會感到失望和無助。雖然這些矛盾問題難以避免,但是教師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且這個適應過程中具有很高的難度,社會各方面對于教師角色的期望過多過高,很多教師難以適應,從而引發(fā)心理健康問題。
二、教師心理健康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一)教師心理健康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教育教學開展的主要場所就是課堂,也是師生進行互動的地方。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直接影響到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教師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在課堂表現就會出現心神不定和萎靡不振的情況,課堂氣氛就會收到影響,過于沉悶壓抑的課堂氣氛也會使學生無法積極地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無心學習,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際上存在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這些內容或是顯性或是隱形的,總是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增強也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二)教師心理健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學生時期是個人心理和行為形成的主要階段,這個階段,通過文化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人格和心理素質都會得到成長,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師很大程度上就是學生的榜樣和參照。教師的行為和課堂變現,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心里健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和細節(jié)都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和教師的期望,這些都會起到引導作用,如果教師在這個過程總表現積極,展現積極的心理,學生也會受到影響,有助于學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
(三)教師心理健康對教育工作效率的影響
教育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心理健康的教師,自身的言行和課堂表現都會使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在教師的積極影響下,學生會表現出很強的求知欲望,可以說是享受學習和互動過程,對于教師更加尊重和愛戴。而這些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會提高,進而使教育教學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不過,這是理想的教育教學互動狀態(tài),而實際中如果教師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就會破壞課堂氣氛,學生學習就會失去積極主動性,教育教學的工作效率將會降低,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和心理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三、加強教師心理健康培養(yǎng)的建議
(一)健全教師的社會保障體系
教師職業(yè)具有自身的特性,其權利面較窄,社會延伸面也不寬,缺乏活力的機會和能力,所以教師的社會保障和待遇也會影響到教師的心理健康。對此,要考慮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要進行支持,使教師社會保障形成系統和制定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待遇,使其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的發(fā)展,當然也要控制教師過于趨向功利。
(二)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的心理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學校,作為教師的管理方,要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輔導。一方面要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培訓,為教師提供深造的機會,提高教師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能夠使教師面對較大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學校要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檢測,定期進行心理測驗,調查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制定合理的心理咨詢輔導方案,從而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
(三)教師應學會自我調節(jié)
(1)教師對于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要合理確定,要熱愛自身的職業(yè),對于自身的職業(yè)生涯要自信,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能夠更加熱情和積極。除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還要進行細化,例如做好時間規(guī)劃和工作計劃,可以細化到每天的時間工作計劃,使生活工作形成規(guī)律性,通過規(guī)律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從而適應當前的教育教育需求,也會提高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2)對于工作內容要遵循輕重緩解的原則,對于重要的事物要進行重點關注,合理的確定處理失誤的順序,從而使生活和工作得到合理的安排,減少受到外界干擾的程度。(3)在工作時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緒,不能講生活中的情緒帶到生活中,同樣在工作中的情緒也不能帶到生活中,要將生活和工作進行區(qū)分,防止二者相互影響。(4)要注意排解壓力,增加社會活動,在受到挫折的時候要通過相應的措施進行壓力的排解,例如和朋友傾訴,適當的進行散心等等,不能將壓力和情緒埋在心里。
(四)學校要形成良好的組織文化,要致力于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
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同樣也會使教師的心理健康受到積極的影響。學校要重視良好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不僅要重視學生的需求,同樣對于教師的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行合理的安排和組織,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交流,給與教師適當的獎勵,使教師增強成就感。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給與更多的自主權,多聽取教師的意見,聽取教師的心聲,對于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要積極的進行解決。合理的安排教師的工作任務和時間,減少教師的壓力,使教師的工作更加靈活,同時為教師提供培訓機會,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使其更加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教育教學形勢。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教師責任較重,工作壓力很大,而且社會環(huán)境復雜,因此當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問題,這給我國教育教學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對此,要健全教師的社會保障體系,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學校也要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使教師的心理保持健康狀態(tài),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任學印.教師入職教育理論與實踐比較研究[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3.
[2]龐麗娟,洪秀敏,姜勇.教師心理健康:關注與促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05):61.
[3]孫銘鐘.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與對策[J].應用心理,2003,(01):61.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