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引言
現(xiàn)如今,在我國內(nèi)地開設葡語專業(yè)的高校中,各院校都將翻譯課程都作為葡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高年級學生的重點學習課程。 多年來,各個高校在翻譯課程的教學上都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且不同高校的翻譯教學各自有其特點。翻譯課程本身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葡語基礎和中文基礎,鍛煉其語境理解和文字轉換能力,一些題材的翻譯練習還要求學生具備對某領域范圍的基礎常識了解和當今社會時局發(fā)展變化的關注。當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fā)起,中國與葡萄牙、巴西、安哥拉等葡語國家聯(lián)系日益密切,我國對葡語翻譯人才的需求逐漸擴大, 因此翻譯課程在高年級課程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與此相對應的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翻譯課程的分類及其材料來源。
目前,就現(xiàn)在高校里開設的翻譯課程來說,一般本科葡語教學針對大三、大四的專業(yè)學生開設,也就是翻譯課程屬于高年級課程學習范疇。這不僅與翻譯課程本身對學生語言能力基礎的要求有關,也符合外語學習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般情況下,翻譯課程分為筆譯與口譯兩類。筆者所分析的課程教學策略主要以筆譯課程為主。
葡語翻譯教學除了使用俞翔2011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葡漢翻譯理論與實踐》外,各個高校大多使用自編教材,很多高校的高年級翻譯課程以文章題材為分類,將翻譯課程分為文學類翻譯、信息技術類翻譯、新聞時政類翻譯、應用文類翻譯等幾個大部分,分別訓練學生對不同文章類型的翻譯能力。而一些高校主要按照形式分為葡翻中、中翻葡進行分類,只針對新聞時政的文章對學生進行訓練。其他類型的翻譯以理解為主。兩種分類方式各有千秋。第一種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感受翻譯時所需要注意的特點,其文章按照類型翻譯有各自需要注意的特點,學生對翻譯的整體類型有了大的把握,能涉及的范圍廣。第二種方式則專門針對新聞時事類進行訓練,這種安排事實上對學生新聞類翻譯能力的專項訓練使得學生在該領域翻譯技巧有所提高,雖然不能涉及較大的廣度,但有一定的實用性。很多公司招聘的翻譯題目也以該類為準。而筆者在兩年的翻譯教學過程中,以第二種類型為基礎進行教學。
翻譯課程教學策略
(一)材料篩選
筆者以自身翻譯課程教學為例,對翻譯課程教學法進行探討。就時事新聞累的文章而言,選擇材料一定要注重其時效性。這也是翻譯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由于其時效性,翻譯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是不斷發(fā)展變換的,其內(nèi)容必須緊密聯(lián)系社會時局發(fā)展變化,否則就缺失了對該類文章翻譯的意義所在。在確定時效性后,根據(jù)學生課程進行的程度與班級大體的語言掌握程度,來選擇文章的翻譯難度。就一學期的課程而言,應該是由中翻葡漸漸過渡到葡翻中,文章則是由易到難,以求一個學期的翻譯課程結束后,從翻譯質量和難度把控上,學生應該有由量變積累到質變飛躍的過程。
另外,翻譯教學最重要的一點是布置學生多翻譯多練習,只有在不停的練習過程中,翻譯能力才可以真正得到提高。
(二)翻譯課程前期教學內(nèi)容
按照課堂安排,翻譯課程的前幾節(jié)課需要對翻譯理論對學生進行大體的講解。除過現(xiàn)行的幾個重要學派,可以通過不同的翻譯家理論入手對同一個句子進行不同類型的翻譯。在翻譯過程中根據(jù)理論的側重點不同讓學生體會翻譯結果的多樣性。最后以中國翻譯理論為結點,面對不同的理論和理論指導下的翻譯結果,建議學生在翻譯中需要注意和側重的地方,求同存異,以重實踐為主。
之后再選擇好第一篇翻譯文章之后就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逐句翻譯,遇到長難句劃分句子范圍。在學生有異議的地方組織討論,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翻譯見解和方式。在教授過程中滲透理論的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體味翻譯理論的真實
意義。
(三)翻譯課程主要內(nèi)容以作業(yè)布置
在理論的學習后,就開始進入翻譯課程的重要部分。筆者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翻譯課程如果只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翻譯,不僅會浪費時間,翻譯效果又不顯著。后來通過課前布置作業(yè)的方式使得翻譯課程的進行更為有效率。
筆者認為,課前選擇下節(jié)課要講的翻譯文章,教師課前對文章的時事背景、文章內(nèi)容相關聯(lián)的各領域常識進行搜集。而后在理解透徹的基礎上自己翻譯好,記錄翻譯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整個過程是備課的重要工作,而后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記錄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問的部分。將文章自己翻譯好,或者以小組為單位翻譯同一篇文章,作為作業(yè),翻譯課前交給教師。教師在看過學生的翻譯作業(yè)后,發(fā)現(xiàn)普遍問題和典型性問題。第二節(jié)課進行講解和討論。除過解決問題外,還要講發(fā)現(xiàn)的翻譯比較好的文章或者句子挑出進行表揚。對大家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統(tǒng)一歸類總結。
通過該方式,不僅可以保證學生的翻譯訓練,課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在實踐的基礎上使得學生在翻譯課堂上學到更多的技巧。
(四)翻譯課程的技巧
翻譯的過程實際上要求學生的多項能力相結合,所以有時翻譯課堂的緊張度和任務度的密集會讓學生有一定的壓力。為了讓學生愛上翻譯課程,在翻譯課堂的參與度和興趣有所提高,翻譯課程有一些小技巧可供大家參考。
首先對于文章背景知識的介紹和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有關時事政治類的葡語文章基本和中國與葡語國家交往有關,而該類文章一般都與學生就業(yè)息息相關。此時一旦文章涉及的背景和知識與學生未來就業(yè)相關時,學生都會有較強的參與性。除此之外,對于作業(yè)中正例和反例的翻譯案例分析(對于反例教師可以不點名作者,只做呈現(xiàn))。因為這些案例都來自學生自身,所以學生會集中注意力理解案例的分析過程,吸取經(jīng)驗。最后,對優(yōu)秀翻譯篇目作者的點名,記入平時成績的做法也有利于鼓勵學生翻譯的熱情。
結語
翻譯課程教學策略在各個高校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筆者以實踐積累為基礎,對翻譯課程教學策略進行反思,提供的一點見解,為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 俞翔,《葡漢翻譯理論與實踐》2011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2] 任珊珊,《葡語作為外語的聽力教學法探討》, 《現(xiàn)代交際》 2016年5月,總第432期
[3] 侯婷婷,《西班牙語翻譯教學改革的探索》,《新校園:上旬刊》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