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na C.Lee 辛時雨
21世紀的阿世卡貝拉
小瓊:多年前,我們曾討論過《阿卡貝拉》的含義。人們往往把這個詞譯為《無伴奏合唱》。然而,歷史上這個詞的語義更加豐富。
小薇:我并不會很多語種,但是我明確地知道《cappella》是一個意大利語單詞,意為《小教堂》。因此《阿卡貝拉》(a cappella)原詞的意思是《以教堂風格(演唱)》。
小瓊:幾百年前,阿卡貝拉合唱這種始于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妙復調(diào)音樂,原本是為宗教儀式服務的。這種合唱的傳統(tǒng)一直持續(xù)到了今天。
小薇:的確,人聲是最根本、最自然的樂器了!當人們相聚在一起,他們能用歌聲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音樂。
小瓊:幾個世紀前,人們并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想象一下,那是一個沒有電視、手機和社交網(wǎng)絡的世界),因此阿卡貝拉成了流行的消遣。早在1501年,歐洲印制了第一本通俗音樂樂譜——《100首和聲音樂》。在這本書中,每首歌曲各有三或四個聲部。有時,某幾首短歌會被串成一個故事情節(jié)——這種形式被稱為《牧歌喜劇》或稱《牧歌歌劇》。
小薇:讓我們跳回到600年后的現(xiàn)在。首先,我們需要考慮到過去數(shù)十年來的技術進步。當今的音響系統(tǒng)、擴音裝置和高質(zhì)量話筒可以創(chuàng)造出很多效果。
小瓊:今年5月下旬,在香港大館的開幕演出上(該建筑過去是香港中區(qū)警署建筑群,翻修后現(xiàn)在被用作《古跡及藝術館》),香港第一個專業(yè)阿卡貝拉歌唱團一鋪清唱,帶來了一部完整的阿卡貝拉戲劇的首演。該劇由伍卓賢作曲,岑偉宗作詞。要知道,所有的漢語方言都是多聲調(diào)的,因此要創(chuàng)作一部具有四聲部的阿卡貝拉戲劇實在是項艱巨的任務。
小薇:我們可以用阿卡貝拉的四個聲部(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進行很多創(chuàng)作。不但音樂本身富有創(chuàng)新性(跨越了古典、百老匯和流行樂風格),更有極強的現(xiàn)代節(jié)奏感(Beat-boxing,節(jié)奏口技)。而且他們是用粵語演唱的!
小瓊:與許多中國其他的城市相似,香港現(xiàn)在有不少新的演出場館,其中有些是在歷史建筑的舊址上重建的。大館(WWWtaikwun hk)正是其中最新的一個。如果你要來香港的話,不妨去參觀一下那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