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煉
丙泊酚為臨床上麻醉誘導、麻醉維持、鎮(zhèn)靜常用的一種短效麻醉藥物, 其在成人麻醉中的應用效果已經(jīng)明顯, 但兒童自身藥代動力學與成人之間有較大的差異, 采用單位體重的維持用量進行麻醉, 抑制麻醉后應激反應效果較差, 本次旨在分析不同劑量丙泊酚對兒童的麻醉效果[1,2]?;诖?本次隨機選擇80例患兒進行分組研究, 給予不同劑量丙泊酚進行麻醉, 觀察其麻醉深度和麻醉后應激反應, 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行丙泊酚麻醉手術患兒80例。入選標準: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手術時間在發(fā)病2 h內。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患兒;肝腎功能障礙患兒;合并全身感染患兒;麻醉禁忌證患兒。按隨機表法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 各40例。實驗組男22例,女18例, 年齡5~15歲, 平均年齡(9.5±4.5)歲, 體重15.5~45.2 kg, 平均體重(30.35±14.35)kg, 急性闌尾炎患兒15例,原發(fā)性腹膜炎患兒12例, 急性腸套疊患兒6例, Meckel憩室患兒5例, 結腸息肉患兒2例。對照組男21例, 女19例,年齡 4~14.5 歲 , 平均年齡 (9.2±5.2)歲 , 體重 15.2~45.5 kg,平均體重(30.32±14.55)kg, 急性闌尾炎患兒12例, 原發(fā)性腹膜炎患兒14例, 急性腸套疊患兒7例, Meckel憩室患兒5例,結腸息肉患兒2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由同一麻醉醫(yī)生進行麻醉, 術前常規(guī)禁飲禁食, 并給予氣管插管麻醉。術前30 min, 為患兒注射地西泮、阿托品。麻醉誘導前20 min給予東莨菪堿, 為患兒建立靜脈通道, 并實施保暖護理(將手術室溫度維持在22℃左右)。麻醉誘導:咪達唑侖(0.1 mg/kg)+舒芬太尼(1 μg/kg)+阿曲庫銨(0.3 mg/kg)+丙泊酚(2 mg/kg)[3]。實驗組麻醉維持:舒芬太尼(1 μg/kg)+阿曲庫銨(0.3 mg/kg)+丙泊酚(12 mg/kg,每20分鐘進行劑量調整, 12、10、8 mg/kg);對照組維持麻醉:舒芬太尼(1 μg/kg)+阿曲庫銨(0.3 mg/kg)+丙泊酚(8 mg/kg, 每20 分鐘進行劑量調整 , 8、6、4 mg/kg)[4,5]。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兒不同時間段的心率、麻醉深度指數(shù)、應激反應(皮質醇、血糖)。不同時間段包括:T1、T2、T3、T4、T5、T6、T7。心率正常值 60~100 次 /min[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心率對比 兩組患兒T1時心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T2、T3、T4、T5、T6、T7時心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2.033、2.553、2.469、2.971、5.264、6.800, P<0.05)。實驗組心率較平穩(wěn)。見表1。
2.2 兩組患兒麻醉深度指數(shù)對比 兩組患兒T1時麻醉深度指數(shù)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2、T3、T4、T5、T6、T7時麻醉深度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應激反應對比 兩組患兒T1時皮質醇、血糖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2、T3、T4、T5、T6、T7時皮質醇、血糖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3, 表 4。
表1 兩組患兒心率對比( , 次/min)
表1 兩組患兒心率對比( , 次/min)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T1 T2 T3 T4 T5 T6 T7實驗組 40 105±11b 101±11a 101±10a 100±10a 100±13a 98±12a 98±13a對照組 40 102±12 96±11 95±11 95±8 92±11 85±10 81±9 t 1.166 2.033 2.553 2.469 2.971 5.264 6.800 P 0.247 0.037 0.004 0.016 0.004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兒麻醉深度指數(shù)對比( )
表2 兩組患兒麻醉深度指數(shù)對比( )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T1 T2 T3 T4 T5 T6 T7對照組 40 96.21±4.36 83.21±8.03 77.36±9.05 71.02±10.31 70.28±10.06 69.36±12.24 73.26±9.02實驗組 40 95.28±4.31b 62.41±9.08a 58.32±10.14a 55.24±6.35a 53.21±9.08a 56.02±9.08a 57.18±8.06a t 0.959 10.853 8.860 8.242 7.967 5.536 8.407 P 0.34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兒皮質醇對比( , pg/ml)
表3 兩組患兒皮質醇對比( , pg/ml)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T1 T2 T3 T4 T5 T6 T7實驗組 40 28.41±3.72b 24.33±3.92a 40.11±5.82a 38.11±3.92a 41.63±6.11a 41.93±5.32a 34.51±4.72a對照組 40 27.62±4.05 21.22±4.15 32.32±4.71 28.93±4.81 36.32±5.12 38.72±4.33 31.63±4.42 t 0.909 3.446 6.580 9.357 4.213 2.960 2.817 P 0.366 0.001 0.000 0.000 0.000 0.004 0.006
表4 兩組患兒血糖對比( , mmol/L)
表4 兩組患兒血糖對比( , mmol/L)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T1 T2 T3 T4 T5 T6 T7實驗組 40 5.01±1.11b 4.62±1.63a 5.29±1.35a 5.58±1.32a 5.81±2.13a 6.31±2.54a 6.43±2.02a對照組 40 4.92±1.02 4.01±1.01 4.56±1.02 5.03±1.01 5.02±1.24 5.42±1.23 5.62±1.43 t 0.378 2.012 2.729 2.093 2.027 1.995 2.070 P 0.707 0.048 0.008 0.040 0.046 0.049 0.042
丙泊酚為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短效麻醉劑, 有起效快、不良反應少的優(yōu)勢, 其主要依賴于人體內的γ-氨基丁酸受體,從而發(fā)揮麻醉效果, 若在使用過程中劑量較大會導致γ-氨基丁酸受體出現(xiàn)脫敏現(xiàn)象, 對患兒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致使患兒在麻醉后出現(xiàn)血壓下降, 減少心肌耗氧量[7,8]。
本次研究中, 兩組患兒T1時心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2、T3、T4、T5、T6、T7時心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2.033、2.553、2.469、2.971、5.264、6.800, P<0.05)。兩組患兒T1時麻醉深度指數(shù)、皮質醇、血糖對比,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2、T3、T4、T5、T6、T7時麻醉深度指數(shù)、皮質醇、血糖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分析原因,在手術進行過程中, 根據(jù)患兒腦電雙頻指數(shù)對患兒的鎮(zhèn)靜水平、麻醉深度進行判斷, 研究中, 實驗組麻醉深度優(yōu)于對照組, 與王文勇等[5]研究一致, 這表明在一定范圍內大劑量丙泊酚麻醉效果較好。手術屬于一種應激源, 適當?shù)膽し磻梢蕴岣呋純旱臋C體免疫力, 但若應激反應過度, 就會造成機體內環(huán)境失衡, 導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9]。兒童體液占機體總重量的一半以上, 細胞內外液又較多, 血漿有利藥物濃度較高, 使得麻醉輸注速度必須加快, 才可以達到與成年人一樣的麻醉效果, 輸注速度過快就會導致患兒心率和血壓下降,達不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基于此, 應對麻醉藥物劑量進行調整, 減少患兒的應激反應[10-12]。
綜上所述, 兒童應用不同劑量丙泊酚進行麻醉后, 大劑量丙泊酚麻醉深度較好, 應激反應較輕, 可以保持機體內穩(wěn)定, 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值得臨床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