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摘 要】目的:觀察葛根芩連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濕熱型糖尿病腎病82例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濕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16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82例。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葛根芩連湯加減治療。比較兩組療效、中醫(yī)癥候積分及生化指標。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觀察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BUN、Upro/24 h、Scr、2hFPG、NAG及血液粘稠度均比觀察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葛根芩連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可有效改善濕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及各項生化指標,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濕熱型糖尿病腎??;葛根芩連湯;西藥;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9.05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084-0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一種慢性并發(fā)癥,且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fā)生率不斷增加,糖尿病腎病發(fā)病率也呈逐年增長趨勢,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目前臨床中西藥治療主要通過控制血糖保腎、降壓等方案治療糖尿病腎病,但只能緩解癥狀,尚無法延緩病情發(fā)展。而中醫(yī)辨證分型將糖尿病腎病分為濕癥、瘀癥、痰瘀癥等,其中以濕熱證最為常見,故臨床治療應以清熱利濕為主要原則[1]。因此本研究應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濕熱型糖尿病腎病82例,并觀察其療效?,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濕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16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82例。對照組男46例,女36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8.67±3.85)歲;病程5-12年,平均病程(7.46±3.73)年。觀察組男44例,女38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58.97±3.88)歲;病程5-13年,平均病程(7.52±3.78)年?;颊呔栽负炇鹬橥鈺?,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中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糖尿病腎病中醫(yī)辨證論治》[3]中濕熱型辨證診斷標準,主癥:脘腹脹滿、納呆惡心;次癥:渴不多飲,口有穢臭,肢體重著,頭重如裹;舌脈: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1.3 方法 兩組均實施常規(guī)治療,包括飲食調理、降血糖血脂、營養(yǎng)補入等。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方法如下:口服纈沙坦(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40217)80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葛根芩連湯加減治療,方劑:葛根15g,萆薢9g,萹蓄9g,白花蛇舌草9g,澤瀉9g,黃芩9g,灸甘草6g,黃連6g。熱甚者加黃柏9g。陰虛者加知母9g,女貞子9g,旱蓮草9g。血瘀者加桃仁、紅花9g。1劑/d,用水煎服,2次/d,分早晚溫服。兩組均連續(xù)用藥治療2個月。
1.4 評價指標 (1)療效:顯效:臨床不適癥狀消失,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80%;有效:臨床不適癥狀明顯改善,30%≤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80%;無效:臨床不適癥狀未有改善,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30%[4]??傆行?顯效+有效。(2)中醫(yī)癥候積分:積分按照納呆惡心、口有穢臭、舌紅、苔黃膩等臨床癥候程度進行評分,每項分為4級評分,分值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3)生化指標:使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 Upro/24 h)、血肌酐(Scr)、餐后 2 h 血糖(2 hFPG)、N-乙酰-β-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及血液黏稠度。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 對照總有效率73.17%(60/82),顯效25.61%(21/82),有效47.56%(39/82),無效26.83%(22/82);觀察組總有效率90.24%(74/82),顯效36.59%(30/82),有效53.64%(44/82),無效9.76%(8/82)。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觀察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5,x2=7.996)。
2.2 中醫(yī)癥候積分 治療后對照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觀察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生化指標 治療后對照組BUN、Upro/24 h、Scr、2hFPG、NAG及血液粘稠度均比觀察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主要因糖尿病患者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致使微血管內皮發(fā)生病變,誘發(fā)腎實質缺氧、缺血,增強氧化應激反應,促進氧自由基的釋放,繼而誘發(fā)一些列氧化反應損傷腎臟,導致機體代謝功能出現紊亂,使患者出現水腫、蛋白尿、高血壓、腹脹等不適癥狀及體征,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實施有效的治療方案以控制病情有重要意義。
中醫(yī)學中將糖尿病腎病歸屬于“腎消”、“消渴”等范疇,主張病機以陰虛為本,濕熱為標,其中熱表現在舌紅、口干、便秘,因此中醫(yī)治療基本原則為補虛、祛濕、清熱,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觀察組低,治療后對照組中醫(yī)癥候積分、BUN、Upro/24h、Scr、2hFPG、2hFPG、NAG及血液粘稠度均比觀察組高。表明濕熱型糖尿病腎病給予葛根芩連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效果由于單一西藥治療,更利于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究其原因為纈沙坦是一種AGII受體抑制劑,能夠阻斷AGII與受體的結合,減少血管收縮,減少醛固酮釋放,繼而起到改善腎臟功能。纈沙坦雖具有減少尿蛋白的作用,但無法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而聯合中藥葛根芩連湯加減治療可達到此效果的目的。而葛根芩連湯為太陰濕熱、陽明風燥方劑,具有解表清里,清熱堅陰、生津柔潤作用,可治太陽表邪內陷所致熱下利證,因此根芩連湯可治療濕熱型糖尿病腎病。葛根芩連湯組方來自中醫(yī)典籍《傷寒論》,該方中以葛根為君藥,具有清熱降火、生津止渴之功效;黃芩、黃連為臣藥,具有清熱燥濕、改善胸悶腹脹之效;灸甘草可滋陰補血,用以灸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清熱解毒、祛濕之功效[5]。現代醫(yī)學研究中表明葛根中總含有的葛根素能夠降血糖血脂,減低血液粘稠度,利于患者血液供應系統改善,促進患者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葛根芩連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可有效改善濕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及各項生化指標,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馮新格,嚴育忠,曾藝鵬,等.葛根芩連湯對2型糖尿病濕熱證腸道菌群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11(8):1110-1112.
[2]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3):26-29.
[3] 吳深濤.糖尿病腎病中醫(yī)辨證論治[J].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
[4] 曾藝鵬,馮新格,谷成英,等.葛根芩連湯治療對2型糖尿病濕熱證腸道菌群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6,22(10):1731-1734.
[5] 趙立平,徐佳.中藥復方葛根芩連湯治療2型糖尿病過程中的腸道菌群結構變化[J].中華內科雜志,2015,54(5):45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