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云 原蘇榮
摘 要: 零冠詞在日常英語學習中受到較少的關(guān)注,造成學習者對定冠詞和不定冠詞的濫用。因為學習者對零冠詞的用法不求甚解,尤其對其特殊用法感到困惑。本研究收集了《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中與零冠詞連用較為特殊的兩類名詞,即與零冠詞連用表示機構(gòu)的名詞和與零冠詞、介詞“at”,“in”,“on”等連用的名詞,運用標記論對零冠詞的這兩種特殊用法進行解釋。最終歸納出零冠詞與指稱功能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標記模式,幫助學習者消除對零冠詞用法的困惑, 能夠恰當?shù)厥褂昧愎谠~。
關(guān)鍵詞: 標記性理論 零冠詞 用法解釋
一、引言
零冠詞(zero article)是指在名詞前不加冠詞的情況,國內(nèi)對于零冠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義指稱方面。但是對于一個詞在某些情況下用定冠詞或不定冠詞而在其他情況下又使用零冠詞的特殊情況,沒有較為詳盡的解釋。本文旨在通過標記性理論(Markedness theory)解釋零冠詞的標記性用法和非標記性用法,從而加深對零冠詞的理解,減少過度使用定冠詞或不定冠詞的情況。
二、冠詞的語義區(qū)分
通常,冠詞的語義區(qū)分有兩個標準:一是特指性,二是定指性。特指性(specificity)指事物的唯一性和獨特性或者概念空間中的唯一,相對不受時空影響的語義范疇(William Frawley,1992: 69)。而定指性(definiteness)指的是說者認為聽者對該信息的已知預(yù)設(shè)。相反,如果一個名詞是不定指的,則表示這個名詞攜帶著新信息,即聽者未知的信息。(William Frawley 1992: 74)。因此,Givón(1984: 407) 提出了特指性和定指性標度,如圖1所示:
圖1顯示了特指性與定指性的關(guān)系,定指詞往往具有特指性,與定冠詞“the”、數(shù)詞搭配;不定指詞既可以是特指又可以是泛指,可以與不定冠詞“a(n)”或零冠詞搭配;類指詞既可以是特指又可以是泛指,與定冠詞、不定冠詞、零冠詞搭配。通過特指性和定指性這兩個語義標準,能夠確定冠詞的用法。根據(jù)這一標度,零冠詞可以表示非特指類指、泛指不定指及特指不定指三種語義指稱功能。
三、標記理論
標記理論最先出現(xiàn)在音位學中,由語言學家Trubetzkoy(1931:96)提出。他認為音位中有三種對立分別是:缺值對立、極差對立和等值對立。其中的缺值對立指A、B兩個音位的唯一區(qū)別在于A有某一特征而B不具有。就是現(xiàn)今所說的有標記和無標記的對立。另外兩種對立對標記論之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隨后,Jakobson(1932:114)將標記論拓展到形態(tài)學領(lǐng)域中,他只主張一種對立,即二分對立(binary opposition)。一個成分只有有標記和無標記兩種狀態(tài)。隨著后世學者對標記論的不斷研究和發(fā)展,標記論被廣泛應(yīng)用于語義學、二語習得、類型學研究中,對一些語言現(xiàn)象進行解釋,反映了標記論的普遍性和一致性。沈家煊(2015:25-26)認為標記現(xiàn)象的普遍性是指有標記和無標記的對立在語言分析的所有層次都起作用。標記現(xiàn)象的一致性則指有無標記的對立不僅在語言所有層次上都起作用,而且在所有層次上保持一致。標記理論的普遍性和一致性為接下來用標記論解釋零冠詞的特殊用法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
對于標記性的判定,每個語言學家都有自己的標準。其中較為權(quán)威的是Greenberg(1966:59)和Croft(1990:91)提出的六個判別標準:
1)組合標準:一個語法范疇中用來合成有標記項的語素比無標記項的多,至少一樣多。例如,英語中不定冠詞與元音字母開頭的名詞連用時變?yōu)椤癮n”,比無標記項“a”多一個語素“n”。
2)聚合標準:聚合成一個無標記范疇的成員比有標記范疇的成員多,至少一樣多。
3)布標準:在句法中無標記項可以出現(xiàn)的語境比有標記項的多,至少一樣多。
4)頻率標準:無標記項的使用頻率比有標記項要高,至少一樣高。
5)意義標準:語法中無標記項的意義一般比有標記項的意義寬泛或者說無標記項的意義包含有標記項的意義。譬如:“l(fā)ong”相對“short”而言,是無標記的。因為在語言使用時,人們常常會說“how long...?”這時“l(fā)ong”表示長度,包含表示“短”的語義。如果問“how short...?”那么這個問句就蘊含了問者認為該事物是短的這個預(yù)設(shè),而不能包含長的意義,因此是有標記項。
6)歷時標準:一種語言如果有標記項和無標記項都有標志,有標記項總是先于無標記項出現(xiàn)標記,其標記也總是晚于無標記項的標記消失。
另外,王立非(1991:30-31)提出了三種辨別標準:形式標記、分布標記和語義標記。這可以看作上文六種判別標準的簡化。在傳統(tǒng)標記性的基礎(chǔ)上,語言類型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一些跨語言的標記模式。由此,沈家煊提出了新的標記理論(2015:26)。新標記理論與傳統(tǒng)標記論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新標記論提出了標記性的相對模式、關(guān)聯(lián)模式和蘊涵通性。相對模式指“相對”的多分模式而非簡單的二分模式,即一個范疇只有兩個成員的對立,一個是有標記的,另一個是無標記的。關(guān)聯(lián)模式指的是把一個范疇與另一個范疇聯(lián)系起來,建立若干個范疇之間標記的“關(guān)聯(lián)模式”。關(guān)聯(lián)模式中,兩個范疇相關(guān)聯(lián)也會出現(xiàn)標記顛倒的情況。
標記論發(fā)展至今,不僅應(yīng)用于音位的研究,而且拓展到語義、語法、語用等方面,標記論的普遍適用性顯而易見。標記論被逐漸應(yīng)用于語言類型學中,例如沈家煊運用標記論解釋漢語語法中的對稱和不對稱的現(xiàn)象,正如侯國金(2005:3)所說沈先生的研究打破了語法界限,是一次“后現(xiàn)代”的認知語用-語法的研究。此外,Chomsky & Halle(1968)增加了傳統(tǒng)標記論中的區(qū)別性特征的數(shù)量,進一步發(fā)展了標記論。然而,前人鮮少運用標記論解釋英語冠詞的用法。對于零冠詞的研究多從傳統(tǒng)語法角度規(guī)定和解釋其用法,不能深入探究這些用法背后的原因。本文旨在運用標記性理論解釋零冠詞的特殊用法,為其提供全新的理論視角,探究這一語法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四、標記理論對零冠詞特殊用法的解釋和關(guān)聯(lián)模式的建構(gòu)
在零冠詞用法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名詞在一般情況下使用零冠詞,而在少數(shù)情況下使用定冠詞或不定冠詞。同時,有一些名詞在多數(shù)語境中使用定冠詞或不定冠詞,在少數(shù)語境中使用定冠詞。以下是從《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中收集的這兩類名詞使用零冠詞的特殊情況并通過標記論對其進行具體的解釋和分析。
1.名詞表示機構(gòu)時使用零冠詞
表1中泛指中小學、監(jiān)獄、大學、教堂等機構(gòu)的名詞表示在社會規(guī)約下的典型固定含義,如“go to school”表示去上學,屬于無標記項。而“go to the school”則是去學校而不一定是上學, “the”增加了特指的內(nèi)涵,指具體哪一所學校,而使得“go to the school”失去其典型意義。因此“go to the school”則是標記性用法。這是符合有無標記的判別標準的,首先,從組合標準看,“go to the school”比“go to school”多了語素“the”;從聚合標準、分布標準和頻率標準看,無標記項“?諂 school”(?諂表示零冠詞)與有標記項“the school”相比,分布至少和有標記項一樣多。而從意義標準看,無標記項“?諂 school”表示泛指意義或類指意義,泛指普通的學校,而有標記項“the school”表示具體某一個學校,意義較為具體。諸如此類的名詞有“prison”、“church”、“high school”、“middle school”、“university”等。需要特別說明的是“hospital”雖然有 “in hospital” 和 “in the hospital” 的表達,但是 “in the hospital” 同樣表示住院的意思,這是由于 “in the hospital” 是美式英語的表達,兩者都表達住院這一典型含義。很多人一概而論,造成了對 “hospital” 一詞的錯誤理解和使用。
綜上所述,零冠詞能表示泛指、類指的指稱功能,可以出現(xiàn)在表示機構(gòu)的名詞前,使其具有典型意義或無標記意義。而加上定冠詞“the”或不定冠詞“a”則有特指定指、特指不定指或泛指的語義,是有標記項。
2.與介詞“on”,“at”,“for”,“in”等連用的名詞用零冠詞
零冠詞也有表示標記性語義的情況,如表2所示,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中窮盡收集了這類名詞,通常與定冠詞或不定冠詞連用,但是與介詞形成固定搭配時卻使用零冠詞。例如:“curiosity”在表示好奇心時有“out of curiosity”,“with curiosity”等固定搭配,同時在“Children have a natural curiosity about the world around them”中,“curiosity”前用不定冠詞“a”進行限定,類指表示一類感情即好奇心,并不特指對某一具體的好奇心。當“curiosity”表示珍奇的東西時可數(shù)可使用不定冠詞或定冠詞進行限定,例如“Tobacco was once a curiosity in Europe”中的“curiosity”表示泛指某一珍奇的事物。
這一現(xiàn)象可以用標記性理論(Markedness theory)進行解釋,標記性理論認為一對語言特征包括兩個對立體,有標記的(marked)和無標記的(unmarked)。換而言之,無標記成分指那些典型的、分布較廣的語言成分;而有標記成分則指那些非典型的、意義具體、分布相對較窄的語言成分。雖然根據(jù)組合標準,當這些名詞前用定冠詞或不定冠詞限定時,語素增加,但是根據(jù)標記性的其他判別標準,這些由介詞、零冠詞、名詞組成的介詞詞組其分布、使用頻率比該名詞加不定冠詞或定冠詞少。這類介詞詞組的語義與其非標記項即這類名詞使用不定冠詞或定冠詞的情況相比,語義更具標記性。例如,“memory”一詞,表示記憶力、回憶及(計算機中的)存儲器時使用不定冠詞“a”或定冠詞“the”,但是與介詞“in”連用構(gòu)成介詞詞組“in memory of someone”時,使用零冠詞,表示紀念(已故的)人,其語義更加具體、特殊,表示特指不定指,具有標記性。正如王立非(1991:34)所說一個詞有形式標記的同時也有分布標記,但分布標記與形式標記并不總是同時出現(xiàn),分布標記不一定始終與形式標記相符合(盡管有分布標記卻無形式標記),另一方面,有些形式上無標記的詞分布上卻有標記。據(jù)此,這些名詞短語盡管形式上無標記即不加冠詞,但分布及語義上有標記,因此可以看作該名詞的標記性、非典型性用法;而其他由定冠詞或不定冠詞限定的常規(guī)用法則是其非標記性、典型的用法。
3.關(guān)聯(lián)標記模式的建構(gòu)
通過以上對零冠詞兩種特殊用法的語義分析,可以在零冠詞與指稱功能建立一種關(guān)聯(lián)標記模式,即建立語言的形式與功能之間的模式。如圖2所示,零冠詞表示指稱功能時其典型用法是表示類指或泛指含義時,如在表示機構(gòu)名詞前使用零冠詞,根據(jù)標記論是無標記性的,而在這一語境中,定冠詞和不定冠詞具有標記性。而當零冠詞表示特指不定指的指稱功能時,如在介詞(in,at,on,for)后加上名詞構(gòu)成介詞短語時,零冠詞具有特指不定指的功能,與定冠詞或不定冠詞相比,具有標記性。這一關(guān)聯(lián)標記模式體現(xiàn)了冠詞語義功能的對稱性和不對稱性。對稱性表現(xiàn)在零冠詞表示類指或泛指的典型功能,不對稱性則表現(xiàn)在零冠詞表示特指不定指的非典型功能。
五、結(jié)語
本文介紹了零冠詞的由來和語義功能。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中收集了兩類與零冠詞搭配使用的名詞,均是零冠詞較為特殊的用法。通過標記論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語義解釋,為今后零冠詞的使用提供一些參考。零冠詞通常表示類指、泛指和特指不定指指稱功能。本文主要有以下發(fā)現(xiàn):(1)其特殊用法中,零冠詞限定表示機構(gòu)類的名詞,如:“school, college, court”都表示其典型意義,是無標記的。而如果加上定冠詞“the”則表示特指,表示確定的地點,具有標記性;(2)從收集的零冠詞第二種特殊用法中,介詞(in, on, at, for)、零冠詞與名詞組合構(gòu)成介詞詞組表示標記性意義,而名詞與定冠詞、不定冠詞搭配表示非標記性意義;(3)通過兩種用法的比較,歸納出了零冠詞與指稱功能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標記模式。
參考文獻:
[1]Frawley, W.. Linguistic Semantics[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illsdale, New Jersey Hove and London, 1992:69-74.
[2]Givón, T.. Syntax: A functional-typological introduction[M]. Amsterdam: Benjamins, 1984:407.
[3]Trubetzkoy, N. S.. Die Phonologischen système[M]. Travaux du Cercle Linguisitique Prague 4, 1931:96-116.
[4]Jakobson, R.. Structure of the Russian Verb[M]. Waugh & Halle, 1932:114.
[5]Greenberg, J. H.. Language universals[M]. Janua Linguarum Series Minor. The Hague: Mouton, 1966:59.
[6]Croft, W.. Typology and universal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91.
[7]Chomsky, N. & M. Halle. 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8.
[8]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23-40.
[9]王立非.關(guān)于標記理論[J].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1(4):30-34.
[10]侯國金.語用標記價值論的微觀探索[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3.
[11]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英漢漢英雙解第4版)[K].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