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贊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柴可夫斯基(1840.5.7-1893-11-6),被譽為“俄羅斯音樂之魂”。柴可夫斯基生活在沙皇統(tǒng)治的黑暗時代,本身就帶有悲劇的氣質,年輕時在作一部交響曲時甚至因為過度緊張而精神崩潰。柴可夫斯基曾有一段失敗的婚姻,柴可夫斯基憂郁、敏感、焦慮,悲劇式的性格卻在他的音樂作品中展示出了別樣的魅力,他注重音樂的旋律性、細膩性、抒情性,在作品中能感受到細膩的感情,柴可夫斯基注重音樂的旋律,一方面俄羅斯民間音樂旋律優(yōu)美,柴可夫斯基也多受其影響。柴可夫斯基雖處在黑暗的帝俄時代,但他的音樂充滿著友好、同情、熱愛生活,又有著不屈的斗爭精神,影響著廣大人民。
《四季》創(chuàng)作動機是因為一家雜志邀請他寫一組以四季(十二個月)為主題的音樂。《四季》描繪了俄羅斯一年十二個月的優(yōu)美風光,這些鋼琴小曲結合了季節(jié)特征與俄羅斯民間音樂,體現(xiàn)了俄羅斯人民的感情和生活。
一月——壁爐旁二月——狂歡節(jié)
三月——云雀之歌四月——松雪草
五月——清凈的夜六月——船歌
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獲
九月——狩獵之歌十月——秋之歌
十一月——雪橇十二月——圣誕節(jié)
由于俄羅斯的春天來得很晚,四月才會消雪,這些客觀因素為柴可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是柴可夫斯基將自己腦海中的意象轉化為音響,表現(xiàn)出柴可夫斯基對祖國愛得深沉,也體現(xiàn)了他感情的豐富細膩。頗有浪漫樂派的特征,音樂側重體現(xiàn)出作曲家的個人情感。
《四季》的創(chuàng)作時期屬于柴可夫斯基作曲成熟、風格明顯的時期,《十一月——雪橇》更是這十二首小品中最為成熟的一首。在演奏中首先眼前要有畫面感,十一月的俄羅斯被大雪覆蓋,廣闊的草原上會時不時的有雪橇劃過,清脆的鈴聲、馬夫響亮的歌聲、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充斥在天地間,純潔與美好深深地印在腦海里。為了能夠將這份美好、爽快、直率表達出來,除了需要有上述所說的畫面感、想象力外,還需要對音色的表達有一定的理解。此曲全曲風格歡快活潑,所以需要有明亮的音色,與鋼琴的接觸要有彈性且集中,在9-12小節(jié)連貫的旋律部分演奏需流暢柔和,在12小節(jié)之后引用了八度,情緒更為熱情昂揚,同時更要注重音樂的流暢性,展現(xiàn)豪放、熱愛生活之情。相對比的在第28小節(jié)的時候,音樂從舒緩悠揚轉換成了歡快開朗的風格,在演奏方面為了彈奏出跳音的效果,需用輕快小巧的觸鍵技巧,適當加些踏板展現(xiàn)出馬蹄聲夾有鈴聲。(圖例)
當樂曲進行到48小節(jié)時進入到一個高潮部分,在第51小節(jié)時要重視左手旋律的連奏及斷奏,嚴格遵照譜面不能隨意進行連斷。(圖例)
柴可夫斯基作為浪漫樂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沒有受到法國、德國浪漫樂派作曲家的影響,在普遍、大的音樂氛圍中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一套體系?!端募尽返恼Q生與柴可夫斯基音樂風格成熟的一個時期,音樂中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對俄羅斯人民、土地、大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