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樂派

      • 建設與發(fā)展“中國樂派”芻議
        10 月,“中國樂派”的構(gòu)想由中國音樂學院王黎光教授首次提出。2016 年10 月9 日,中國音樂學院成立了“中國樂派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屆時,王黎光教授將“中國樂派”定義的核心表述為:以中國音樂元素為依托,以中國風格為基調(diào),以中國音樂人為載體,以中國音樂作品為體現(xiàn)的音樂流派(音樂創(chuàng)作與表演實踐)與音樂學派(學術(shù)研究)的合稱。在“中國樂派”的概念明確提出之前,學界曾經(jīng)也出現(xiàn)過要建立中國自己的樂派的聲音。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要建立“中華樂派”“新世紀中華樂派

        戲劇之家 2023年31期2023-12-18

      • 序 ———寫在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教材叢書出版前
        ○王黎光“中國樂派”自2015年我出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之初提出以來,歷經(jīng)萌芽與建設,如今已走過七個年頭。一方面,中國樂派國家社科藝術(shù)學重大課題進入結(jié)項,另一方面,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體系的全部教材即將出版。無論從目標、方向、進程的確定與推動來看,還是從課綱、課標、教材等各個方面的撰寫與建設而論,2022年已呈現(xiàn)出階段性成果。一所大學,要有近期、中期、長期的建設目標,中國音樂學院以“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為辦學理念,以“中國樂派”為辦學

        中國音樂 2023年1期2023-10-12

      • 《去炫吧!樂派》收官,身體力行探索“地域音樂”內(nèi)核
        ”。歷經(jīng)3個月的樂派之旅,由芒果TV、咪咕視頻聯(lián)合自制的音樂流派創(chuàng)演綜藝《去炫吧!樂派》在近日迎來收官。回歸火熱生活 還原地域音樂鮮活生態(tài)5名音樂人結(jié)伴而行,前往長沙、福建、哈爾濱、廣州4座城市,在山川湖海中汲取創(chuàng)作養(yǎng)分,讓音樂根植于人民和土地,《去炫吧!樂派》讓觀眾重新解鎖了音樂綜藝節(jié)目的打開方式。在這里,沒有激烈的競爭,沒有專業(yè)的評選,多了對生活的體驗,多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流,以及生活中的動人故事。在《去炫吧!樂派》中,觀眾能感受到地域差異化帶來的音

        綜藝報 2023年8期2023-05-13

      • 淺談曼海姆樂派中斯塔米茨家族對單簧管發(fā)展的貢獻
        軒 郭 玉曼海姆樂派處于由后巴洛克音樂時期向古典主義音樂時期過渡的階段,其領軍人物斯塔米茨家族為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其為單簧管所進行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作品,不僅提高了單簧管在當時管弦樂隊中的地位,更開創(chuàng)了單簧管古典主義協(xié)奏曲之先河。一、曼海姆樂派的形成與確立18 世紀的歐洲社會正在發(fā)生深刻變革,單一的帝國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以民族為主體的國家。此時期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架起了后巴洛克時期通向古典主義音樂時期的“橋梁”。此外,在創(chuàng)作風格特征

        音樂生活 2023年1期2023-02-25

      • 何為“樂派”:對“中國樂派”說的一點異議
        合提出建立“中華樂派”的口號。[1]近來,又有作曲家撰文討論建立“中國樂派”的問題。[2]他們認為建立“中華樂派”(或稱“中國樂派”)對發(fā)展我國社會主義音樂事業(yè)非常重要。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保ā墩撜Z·子路》)興禮樂、建“樂派”的前提當然是“名正言順”“合乎邏輯”。“樂派”到底指什么?它和“學派”之間又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樂派”是否可能與現(xiàn)代國名相聯(lián)系?這樣做是否合乎邏輯?這些問題都事關(guān)“樂派”的建立及建設。筆者不

        文化藝術(shù)研究 2022年6期2023-01-20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NO.5 in G K.283》與斯特拉文斯基《鋼琴奏鳴曲》(1924)對比分析
        述維也納古典主義樂派與新古典主義樂派18世紀中葉之后,西方的音樂開始逐漸向古典主義風格過渡,在這個交替變換的過程中,人們對于鍵盤樂的形式、演奏和創(chuàng)作也有了審美上的變化。在巴洛克時期,人們常用的鍵盤樂器是管風琴和羽管鍵琴,在1770年前后,經(jīng)過一代代工匠的不斷努力,鋼琴克服了音量微弱、無強弱變化等一系列問題,終于成功取代了古鋼琴,一躍成為古典主義時期最主要的鍵盤樂器。而且最為重要的是,18世紀后半葉,歐洲在政治和思想上迎來了巨大的變革,法國的啟蒙運動繼文藝復

        戲劇之家 2022年25期2022-10-31

      •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音樂的發(fā)展認識和啟示
        音樂的產(chǎn)生,各個樂派的興起對西方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世俗音樂的興起也打破了中世紀音樂的唯一地位,使西方音樂更具有世俗化、創(chuàng)造性的特征。各個音樂家也為近代音樂的萌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將簡述對文藝復興音樂的認識和啟示,用世俗音樂和作曲家樂派中的部分作為闡述。文藝復興時期在課堂上定義為1450-1600年的這一時間段,這個時期是各種藝術(shù)種類發(fā)展與變化的一個時期,文藝復興時期為復興古代文化、文學以及歷史,推動文化的發(fā)展。雖然音樂沒有像建筑、繪畫、雕

        海風 2022年2期2022-06-09

      • 江河入海 一體多元
        地學術(shù)年會暨中國樂派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研討會是中國音樂研究基地自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第一次舉辦的大型學術(shù)活動,為期三天,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研究基地承辦,共有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北京電影學院等兄弟院校和科研機構(gòu)相關(guān)領域的專家,中國音樂研究基地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藝術(shù)學重大項目“中國樂派研究”課題組成員等一百二十余位專家學者參會。12月5日,由基地常務副主任劉嶸教授主持開幕式,中國音樂學院院長、中國

        人民音樂 2021年6期2021-12-06

      • “中國樂派”視野下音樂教育學學科發(fā)展的“三種意識”及其啟示
        言王黎光對“中國樂派”的界定核心是:“以中國音樂元素為依托,以中國風格為基調(diào),以中國音樂人為載體,以中國音樂作品為體現(xiàn),以中國人民公共生活為母體的音樂流派與音樂學派的合稱。”(1)王黎光:《堅守根本 與時俱進——建設“中國樂派”系列思考》,《中國音樂》2020年第3期,第5頁。界定中不僅清晰的指出了“元素”“風格”“樂人”“作品”和“公共生活”的“中國特性”,也是“中國樂派”基本內(nèi)涵的表達,發(fā)展方位的確定。事實上對“中國樂派”的研究和討論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21年3期2021-12-01

      • 探析巴洛克時期鍵盤音樂的特征
        吸收了英國管風琴樂派的鍵盤樂匯和變奏技巧,但與當時意大利英國音樂中善于創(chuàng)作輝煌華麗的音樂風格不同,他的音樂風格更偏向嚴謹、內(nèi)向。巴洛克前半期,法國正值路易十四王朝統(tǒng)治時期,羽管鍵琴音樂在此迎來了它的第二個高峰期。法國于17世紀建立中央集權(quán)的君主專制制度。藝術(shù)界呈現(xiàn)欣欣向上的景象是在路易十四執(zhí)政期間,由于藝術(shù)界的繁榮,大量羽管鍵琴音樂作品也應運而生。法國的鍵盤音樂更側(cè)重于表現(xiàn)世俗情感,與同時期的意大利和德國以表現(xiàn)宗教情感的管風琴音樂明顯不同。凡爾賽宮王室娛樂

        戲劇之家 2021年15期2021-11-14

      • 倡導和建立中國樂派推進“8+1、思政+X”課程體系建設
        倡導和建立“中國樂派”(中國音樂學派的簡稱)的構(gòu)想,是以中國音樂資源為依托、以中國藝術(shù)風格為基調(diào)、以中國作品為體現(xiàn)、以中國音樂家為載體的音樂學派。這一發(fā)展理念的提出,為建設具有“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世界一流大學提供了學科依據(jù)。2017年9月,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同年10月,提出中國音樂教育體系建設目標;2018年12月,啟動本科“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建設。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6期2021-07-14

      • 兩會聲音|全國政協(xié)委員王黎光 倡導和建設中國樂派,實現(xiàn)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宏偉目標
        采訪全文:“中國樂派”是以中國音樂元素為依托,以中國風格為基調(diào),以中國音樂人為載體,以中國音樂作品為體現(xiàn),以中國人民公共生活為母體的音樂流派與音樂學派的合稱。這是倡導和建設中國樂派推進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的根本出發(fā)點“目前,各級各類音樂課程設置、各類新媒體平臺藝術(shù)導向、美育體系建設等,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國優(yōu)秀文化標準?!蓖趵韫庹J為,中華文化需要中國音樂奮發(fā)有為;美育教育需要中國音樂有所擔當,這是倡導和建設中國樂派推進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的根本出發(fā)點。音樂絕非膚淺

        中國音樂 2021年3期2021-06-21

      • 中國樂派創(chuàng)建與中國音樂本土價值觀倡導
        備受關(guān)注的“中國樂派”等問題,與您展開對話,給藝術(shù)教育以新的景觀展示。一、中國音樂學院發(fā)展特色及理念周星:關(guān)于中國音樂學院,我過去理解它更加注重于“中國”音樂教育,因此,也凸顯中國音樂教育的最完備的體系。但是顯然遠非如此。對于中國音樂學院,也許一些人還停留在以往的認識基礎上。王院長能否全面介紹一下中國音樂學院,包括目前的辦學理念、主要的發(fā)展方向、特色以及現(xiàn)有的規(guī)模等相關(guān)情況?王黎光:也許你注意到,2020年在音樂院校中甚至所有藝術(shù)院校中,獲批確認為“高水平

        中國音樂 2021年1期2021-04-17

      • “中國樂派”要懂中國樂理要培養(yǎng)中國樂感
        ○ 劉 勇“中國樂派”是2015年由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教授首倡,并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一個概念/課題/建設項目,至今已經(jīng)“砥礪前行”了五個年頭。說它“砥礪前行”,是因為該提法自始至今都充滿爭議。力排眾議,埋頭苦干,是“中國樂派”給我的印象。筆者不參與爭議,在此僅談兩個小問題,希望有助于“中國樂派”的建設。一、“中國樂派”要懂中國樂理王黎光教授到任中國音樂學院不久,就提出了“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的辦學理念。繼而,他又倡導建立“中國樂派”。他對“

        中國音樂 2021年6期2021-04-17

      • 論柏林歌曲樂派的三階段及其風格
        文一、“柏林歌曲樂派”的概念《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ans) 在“Germany”(德國)這個詞條中描述以腓特烈大帝宮廷為中心以及柏林周邊城市形成了一個“Berlin Lieder School”,代 表 人 物 包 括C.P.E 巴 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匡 茨(Johann Joachim Quantz,1

        音樂探索 2020年4期2021-01-20

      • 自知·自覺·自然
        提出“新世紀中華樂派”的建構(gòu),同年9月召開了“新世紀中華樂派‘四人談”會議,統(tǒng)一了對這一提法的認識。2006年8月舉行了“匠哲雅集”,就“樂派”“走出西方”的問題展開討論。2010年12月在第三屆“新世紀中華樂派論壇”上對“樂派”的使命及典型作品的風格問題進行探討。2014年圍繞金湘的創(chuàng)作開展了第四屆“新世紀中華樂派論壇”?!靶率兰o中華樂派”是針對外國音樂而提出的,雖然這一提法目前在音樂界尚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論,但趙宋光作為“新世紀中華樂派”的發(fā)起人之一,其

        粵海風 2020年5期2020-12-23

      • 文藝復興時期樂派的形成與傳承機制探究
        復興音樂史學者的樂派意識樂派(School)是歷史音樂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傳統(tǒng)的樂派研究,聚焦于相關(guān)作曲家群體的社會活動、音樂風格、作品流傳區(qū)域和影響力等“事實”問題,而涉及樂派形成與傳承機制的“理論”研究尚不多見。觀察“樂派”一詞在文藝復興音樂 斷代史①西方音樂史學中關(guān)于“文藝復興”的斷代年份,有1300——1600、1400——1600、1430——1600、1450——1625、1470——1600 等多種分法,也有學者認為應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

        音樂研究 2020年5期2020-12-07

      • 風格、流派和樂派
        其與流派、學派、樂派關(guān)系的基礎。一定意義上,對樂派的研究,不僅關(guān)系到對整個音樂史的認識,而且還是更深層次地把握“全音樂史”的途徑和方法。一、風格的厘定風格(style)在各種藝術(shù)理論、美學理論、音樂史論中都有不同的界定,①參見《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大美百科全書》,外文出版社1994 年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精粹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年

        音樂研究 2020年5期2020-12-07

      • 淺談音樂教育在“中國樂派”的作用
        國音樂學院“中國樂派”理念是王黎光先生在任中國音樂學院長后提出的中國音樂學院今后的發(fā)展方向?!爸袊?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樂派”弘揚的是民族精神、張揚的是民族個性、體現(xiàn)的是民族特色、深化的是文化自信[1]。當前的音樂教育可以借鑒這一理念,使學生深入了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作出更多具有中國風格的音樂作品,進而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一、什么是“中國樂派”何為“中國樂派”,建立“中國樂派”的構(gòu)想由中國音樂學院王黎光院長在2015 年10 月首次提出。2019 年11 月19日,他對

        藝術(shù)家 2020年12期2020-12-07

      • 被建構(gòu)與想象的樂派 ——以19 世紀法國政治與音樂為例
        伍維曦一、“風格樂派”與“文化樂派”“樂派”,系指音樂和音樂家的流派,在一般語境中多強調(diào)風格特質(zhì)與審美訴求。該術(shù)語在我國的音樂歷史編纂學和歷史敘事中一度十分常見,其來源或許在清末民初留日學生引介歐洲音樂文化之際,或系直接借自日文“楽派”,亦未可知(而日本亦是在明治維新后大興西學,接觸到歐洲音樂學中的術(shù)語而翻譯為漢文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生存狀態(tài)雖迥異于近代歐洲,但廣大的地域環(huán)境與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也催生了一些自發(fā)性的流派,尤其是受眾以士大夫等文化精英為主的音樂

        音樂研究 2020年5期2020-12-07

      • “中國樂派”界說
        015 年“中國樂派”這一概念的提出,在學界引起了較大反響。在一片贊許和支持的聲音之外,也有對“中國樂派”這一概念疑惑不解并提出質(zhì)疑者。筆者認為,對“中國樂派”概念的討論是深化認識的必要途徑,應該有更多的學人以“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態(tài)度參與對這一問題的理論探討。即使討論中有不同意見、有理論分歧也是正?,F(xiàn)象。筆者曾在多次學術(shù)會議中提到“四爭四不爭”:其一,“爭鳴不爭寵”,作為中國樂派的倡導者,提出的這一概念已經(jīng)引起社會各界強烈關(guān)注和熱烈響應,但并不以此妄自

        音樂研究 2020年4期2020-12-06

      • “中國樂派”的構(gòu)成及其傳統(tǒng)與方向
        一個范疇的“中國樂派”本身就是一種歷史存在。要認知這一存在的情境邏輯,可以先從學理分析入手。學理之一,依據(jù)學科的假定、范式、原理、邏輯和主張等標準,匹配“中國”這一兼具地緣概念和文化概念的思想和理論后,形成中國樂派(或作“中國音樂學派”)范疇,既屬于政治正確,又因與客觀實際相符而屬于學術(shù)研究領域。首先,中國樂派作為一個對應世界各國音樂學派的范疇而存在,是基于地緣國別而言?!爸袊币辉~,首現(xiàn)于1963 年陜西寶雞賈村鎮(zhèn)出土的西周何尊銘文“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

        音樂研究 2020年4期2020-12-06

      • 當代嶺南音樂的創(chuàng)作、表演及其他(上) ——王少明教授訪談錄
        學科領域與“嶺南樂派”概念的提出吳:您認為“嶺南音樂”可以分為哪些方面的領域呢?譬如演奏、演唱,理論等。王:趙宋光先生在20多年以前,他和著名作曲家金湘、音樂理論家謝嘉幸、喬建中談過關(guān)于建立“中華樂派”的問題。趙先生對“中華樂派”以及“嶺南樂派”有自己的思考。當然我是借助他的思想,來回答你提的問題。所以,中華樂派,包括嶺南樂派,有四大理論支柱,并且和西方的那些樂派是不一樣的。陳:“四大理論支柱”具體指哪些?王:西方音樂的理論僅限于“作品”和“表演”。而“中

        嶺南音樂 2020年3期2020-12-03

      • 淺談古典音樂
        樂?文學?藝術(shù)?樂派文學是一門藝術(shù),但藝術(shù)絕不僅僅是文學。藝術(shù),是用形象來反映現(xiàn)實但比現(xiàn)實更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工藝等。而音樂的藝術(shù)形式包括,古典、爵士、流行、搖滾、演歌、民謠、節(jié)奏藍調(diào)、西部鄉(xiāng)村民謠、電子、重金屬、嘻哈、浩室音樂 (House Music)、饒舌、探戈、雷鬼、森巴、華爾茲、薩爾薩(Salsa)、加上佛朗明戈、國樂、宮廷古樂、民族音樂等。其中,所謂的“古典音樂”,簡單地說就是在

        絲路視野 2020年5期2020-10-20

      • 關(guān)于“樂派”的討論
        西方音樂的風格和樂派研究”,本次年會參會人數(shù)眾多,議題多樣。本文選擇“樂派”這一議題,對發(fā)言者的觀點及相關(guān)論文資料進行梳理,整理出本篇關(guān)于“樂派”問題的年會綜述。【關(guān)鍵詞】樂派;中國樂派;民族性【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249-02【本文著錄格式】劉威孜.關(guān)于“樂派”的討論——第六屆中國西方音樂年會綜述[J].

        北方音樂 2020年9期2020-07-09

      • 堅守本根 與時俱進 ——建設“中國樂派”系列思考
        我首次提出“中國樂派”的構(gòu)想。中國音樂學院于2016年10月9日獲得北京市教委資助,成立了“中國樂派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2019年7月,“中國樂派研究”獲批“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shù)學重大項目”,并于同年10月15日通過項目開題論證。2019年11月19日,在“中國樂派學術(shù)研討會暨重大項目推進會”中,我作了發(fā)言,進一步闡述了“中國樂派”的核心概念等相關(guān)問題。“中國樂派”定義的核心表述為:以中國音樂元素為依托,以中國風格為基調(diào),以中國音樂人為載體,以中國音

        中國音樂 2020年3期2020-04-18

      • 托舉“中華樂派”的旗幟 ——訪趙宋光先生(下)
        的!王:回到中華樂派,您認為中華樂派的核心口號是什么呢?趙:回歸自然!王:自然的涵義有很多,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將“自然”一詞分成三種涵義:第一種是自在的自然,即對象化自然,第二種是概念性的,語言學意義上的自然,第三個即是心靈的自然。您所理解的自然是哪種自然呢?還有,您曾經(jīng)提出“數(shù)托邦”,您說的“自然”和這個詞有關(guān)系嗎?趙:在數(shù)學中,有一個詞叫自然數(shù)。我認為,音樂要從困境中走出來,要重視自然數(shù)。無調(diào)性所依據(jù)的十二音體系,在其結(jié)構(gòu)中,相鄰兩個類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是

        嶺南音樂 2019年3期2019-06-27

      • 論高職藝術(shù)院校鋼琴“微課”教學的開展與實踐
        現(xiàn)出了與此前古典樂派以及此后浪漫樂派的諸多相似之處。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錄制了具備關(guān)聯(lián)類比特性的系列微課視頻來輔助教學。這里所說的關(guān)聯(lián)類比,就是指把車爾尼練習曲中和古典樂派或浪漫樂派創(chuàng)作特征密切相關(guān)的那些曲目選取出來,錄制成微課視頻;同時,又選擇古典樂派或浪漫樂派作曲家與車爾尼練習曲具有相似創(chuàng)作手法及特征的作品片段,錄制成微課視頻。比如,在講解、示范分解八度這一演奏技巧時,筆者即選擇了包含這一技法的車爾尼OP.821中的NO.7和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2

        戲劇之家 2019年14期2019-05-31

      • 托舉“中華樂派”的旗幟 —— 訪趙宋光先生(上)
        提出的建設“中華樂派”的設想。首先想問的是:“中華樂派”您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怎么提出來的?為什么要提出?趙宋光(以下簡稱趙):當時的歷史境遇是這樣的:金湘(已故著名作曲家)給我寫了封信,希望我支持他舉起中華樂派的旗幟,當時找了四個人一起談,其中還包括喬建中、謝嘉辛。這個概念呢,當時有這樣的看法:歐洲提出來的樂派都是以作曲家的作品為代表,我們要舉起樂派旗幟,應該有幾個思路:首先是表演層面上(包含聲樂、器樂等已存在的狀況),這個不能忽視。再者是對表演層面有自

        嶺南音樂 2019年2期2019-04-29

      • 曼海姆樂派交響樂作品的管弦樂法特征探究
        影響力的“曼海姆樂派”[注]參見“Mannheim School”,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第十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第441頁。(Mannheim School),對當時歐洲的音樂文化——特別是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前古典時期又稱“后巴羅克時期”[注]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中國藝術(shù)教育大系),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第173頁。,從音樂史的角度來看,該時期本身就具有過渡性質(zhì)。而曼海姆樂派處于前古典時期之中,也必然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03-06

      • 達姆施塔特樂派的形成與解體
        一、“達姆施塔特樂派”與“夏季課程”1957年,意大利作曲家諾[注]諾路易吉·諾諾(Luigi Nono,1924—1990年)意大利作曲家。1950年諾諾根據(jù)勛伯格的一個音列寫成的《卡農(nóng)變奏曲》在德國達姆施塔特新音樂假期講習班上演出,使諾諾名聲大噪。1956年首演的《中斷的歌》則顯示出韋伯恩晚期作品的影響。1961年具有強烈左翼思想的歌劇《偏狹的1960》,采用序列音樂、電子音效、電影鏡頭與現(xiàn)場表演而引人注目。諾諾后期的作品日益傾向于表達其左翼政治觀點。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01-09

      • 學科學理共識及西方樂派對培育中國樂派的意義
        在研究和認識西方樂派的過程中,在譯名選擇、術(shù)語理解、行文表述、研究取向等方面存在一些誤解,值得反思和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圖分類號:J60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2435(2018)02015007關(guān)鍵詞:流派理論;樂派;學派;傳承;中華樂派Abstract:The problem of music schools has been a main concer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field. However,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18年2期2018-05-25

      • 論述文藝復興時期世俗音樂對教會音樂的滲透
        猛。隨后的佛萊芒樂派是在勃艮第樂派的基礎上繼承發(fā)展,早起代表人物奧克岡,中期代表人物若斯坎和晚期代表人物拉索都是世俗音樂的忠實創(chuàng)作者,其中拉索創(chuàng)作的著名的無伴奏合唱曲《回聲》以兩組四聲部合唱的形式,運用模仿復調(diào)手法,描繪回聲互相問答的情景。世俗音樂的影響力在弗萊芒樂派時,已經(jīng)隱隱有了和世俗音樂并駕齊驅(qū)的趨勢。文藝復興時期的四大樂派,除了羅馬樂派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而出現(xiàn)的以挽救宗教音樂為目的的樂派以外,其他的三個樂派都是同時在創(chuàng)作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這一時期

        絲路藝術(shù) 2018年6期2018-04-01

      • 學科學理共識及西方樂派對培育中國樂派的意義*
        21041)一、樂派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音樂的流派①在創(chuàng)作領域一般稱為“樂派”,在表演、教學和學術(shù)研究領域一般稱為“學派”。本文只討論“樂派”意義上的音樂流派,而且所論以西方音樂史上的創(chuàng)作流派為主。問題在西方的音樂學界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guān)注的焦點,西方音樂史上自古至今的各大流派幾乎都得到了持續(xù)深入的專題研究,但是針對流派問題的“元理論”研究卻十分稀少。②在《西文過刊數(shù)據(jù)庫》(JSTOR)和《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庫》(ProQuest)中輸入“music school”,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01-01

      • 當代中國音樂創(chuàng)作的現(xiàn)狀與反思(下)
        嘉幸呼吁成立中華樂派,我參與了好幾次研討會。贊成的有,批判的更多。不同意的道理很簡單,任何樂派沒有自己成立的,只有默默做,讓別人認可,就如同,浪漫樂派是誰組織成立的?印象樂派又是誰組織成立的?沒有。我們非常喜歡這些音樂家們的熱忱之心,他們想做這種事,想弘揚自己的音樂,一點都沒有錯。但能不能真正實現(xiàn)中華樂派,我想閻惠昌已經(jīng)很好地回答了。今年我參加了一個中國音樂學院的研討會,他們用數(shù)億金錢成立“高精尖研究院”,目的是搞中國樂派。會上我發(fā)言說,我表過態(tài)了,不太相

        音樂天地(音樂創(chuàng)作版) 2017年7期2017-10-16

      • 我院音樂學院舉辦第二十八期“草原樂派”音樂創(chuàng)作沙龍講座
        第二十八期“草原樂派”音樂創(chuàng)作沙龍講座2017年3月29日晚,我院音樂學院作曲系舉辦了主題為“選擇”的第二十八期“草原樂派”音樂創(chuàng)作沙龍。本期主講人為內(nèi)蒙古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潮魯教授。潮魯教授長期致力于蒙古族音樂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出版有《蒙古族長調(diào)牧歌研究》《潮魯歌曲集》等專著及作品集。講座中,潮魯教授剖析在創(chuàng)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如何選擇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向。潮魯教授從兩個角度闡述了創(chuàng)作道路上可選擇的方向: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詮釋,多種文化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

        內(nèi)蒙古藝術(shù)學院學報 2017年2期2017-02-13

      • 淺談歌劇對美聲唱法發(fā)展的作用
        17世紀起各歌劇樂派對歌劇的不同演繹與內(nèi)涵詮釋、到19世紀繼承了意大利歌劇傳統(tǒng)的歌劇作曲家威爾第對歌劇演唱提出新要求、再到后來傳入中國并與中國民族傳統(tǒng)藝術(shù)結(jié)合,歌劇的誕生與發(fā)展無時不在推動美聲唱法的革新。即在時間的推移中,歌劇作為一門以演唱為主體兼具文學美術(shù)及其他藝術(shù)的獨特藝術(shù)形式使美聲唱法發(fā)展的漸趨成熟的發(fā)展。在本文,筆者將著重從西方不同歌劇樂派對美聲唱法的創(chuàng)新、西方歌劇對美聲演唱技藝與風格革新以及中國歌劇拓展美聲唱法的舞臺這三個方面,探討歌劇對美聲唱法

        北方音樂 2017年7期2017-01-30

      • 簡論圣母院樂派興起之歷史條件
        00)簡論圣母院樂派興起之歷史條件趙明瑋(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本文從文化學的宏觀視野入手,深入討論了圣母院樂派興起的歷史文化背景與條件。并指出,圣母院樂派的興起以基督教的發(fā)展為背景,但在繼承發(fā)揚舊傳統(tǒng)與宣揚宗教之時,客觀上為開啟中世紀晚期以至文藝復興音樂藝術(shù)發(fā)展新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方音樂史;圣母院樂派;宗教音樂“中世紀”一詞歷來在學術(shù)界以外都定義模糊,在大眾文化里,中世紀是神秘、血腥與蠻荒的混合物?!笆周姟?、“巫術(shù)”、“騎士”等

        北方音樂 2017年5期2017-01-30

      • 談歌劇和美聲歌唱的誕生
        17世紀歐洲諸多樂派中最具影響力的四大歌劇樂派透過17世紀歐洲諸多樂派中最具影響力的四大歌劇樂派佛羅倫薩樂派、威尼斯樂派、羅馬樂派、那波里樂派對演唱風格的要求,我們不難看出它們對“美聲”的發(fā)展的重大意義。1.佛羅倫薩樂派。在佛羅倫薩歌劇樂派中有一個小組,他們突破傳統(tǒng)的演唱形式,采用自然的聲音,男演男角,女演女角。為了能使演唱再現(xiàn)古希臘人在廣場上演出的悲壯效果,佛羅倫薩小組的成員開始了對聲音及唱法的探究。一種強調(diào)充分的呼吸,豐滿、明亮的共鳴,清晰真切的咬字及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2期2016-10-25

      • 意大利歌劇樂派興衰探析
        1)?意大利歌劇樂派興衰探析李明月(沈陽音樂學院,遼寧沈陽 110001)歌劇是一種高雅的綜合性藝術(shù),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歌劇始終伴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前行。樂派的興衰變革推動了文學藝術(shù)的發(fā)展,研究意大利歌劇樂派的興衰必將對音樂教學和探究歌劇發(fā)展有一定的幫助。歌??;歌劇源頭;歌劇樂派;樂派特點歌劇最早被稱為“音樂故事”或“音樂戲劇”[1]。1597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上演的音樂劇《達芙尼》被認為是世界上的第一部歌劇,但已失傳,現(xiàn)存最早的歌劇是1600年佩里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8期2016-03-28

      • 維也納古典樂派低音提琴調(diào)律法的發(fā)展與作用
        60)維也納古典樂派低音提琴調(diào)律法的發(fā)展與作用潘原釧(深圳大學,廣東 深圳 518060)18世紀維也納古典主義時期,低音提琴演奏技巧日益成熟,低音提琴被納入交響樂團編制,大量獨奏作品問世,隨之帶來的演奏要求促使各種調(diào)律法產(chǎn)生和興起。本文從古典樂派低音提琴調(diào)律方法論出發(fā),闡釋調(diào)律法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剖析維也納調(diào)律法對演奏實踐的重要影響,從而探究調(diào)律與西方古典音樂發(fā)展的相互作用。維也納古典樂派;低音提琴;調(diào)律法維也納調(diào)律法首次記載于維也納音樂學家Johann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12期2016-02-04

      • 對建立“中華樂派”的再思考
        伯瑜對建立“中華樂派”的再思考■張伯瑜百余年來,中國音樂創(chuàng)作一直跟隨西方專業(yè)音樂的腳步,無論是早期的古典和浪漫主義情懷,還是1980年以后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主義,發(fā)生在西方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潮流是中國專業(yè)作曲家學習和造訪的主要對象,至少在觀念和技術(shù)層面上是如此,附加的是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中國音樂概念和為體現(xiàn)此概念所用的中國音樂元素。世界音樂多種多樣,中國音樂學界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關(guān)注對世界多元音樂的了解。處于國際交流的需要,中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成立了東方歌舞

        人民音樂 2016年12期2016-02-03

      • 淺談古典樂派向浪漫樂派的轉(zhuǎn)變
        摘要: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是西方音樂的兩個杰出代表,古典樂派到浪漫樂派的轉(zhuǎn)變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學習古典樂派如何向浪漫樂派轉(zhuǎn)變,我們會更深刻地了解歐洲音樂的發(fā)展史。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西方音樂史上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的產(chǎn)生和特點。關(guān)鍵詞:樂派 音樂風格 代表人物 作品思想 風格轉(zhuǎn)變一、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的起源與風格古典主義樂派產(chǎn)生于18世紀初期至19世紀初期。音樂作品講究嚴緊的結(jié)構(gòu)、完美的形式、和諧的音響與嚴密的邏輯,在樂曲多以嚴肅、穩(wěn)重為主,崇尚理性,而對感

        學周刊 2015年1期2015-07-09

      • 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音樂文化
        音樂。一、佛蘭德樂派宗教音樂文化(一)佛蘭德樂派音樂文化背景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讓這個時期的音樂、繪畫、科學、文化都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佛蘭德樂派被稱為是第二、第三的尼德蘭樂派。尼德蘭樂派指的是北歐地區(qū)的一群音樂家,在其基礎之上,佛蘭德樂派將多個聲部的音樂表現(xiàn)力上升到新的高度,主張以四聲部為主體的聲部模仿技術(shù)。在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有雅各布、阿布雷赫特、約翰內(nèi)斯奧特剛、奧蘭多比拉索、海因里希伊薩克等。佛蘭德樂派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技法和創(chuàng)作風格上,都有很

        戲劇之家 2015年9期2015-06-11

      • 追尋西方古典音樂之美(下)
        .浪漫思想與浪漫樂派Romantic Thoughts and Romantical Music十九世紀,整個歐洲籠罩在一股巨大的浪漫主義思想潮流之中,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已經(jīng)不能滿足時代需求,舊有的形式與規(guī)則被打破,浪漫自由成為時代“主旋律”,西方古典音樂進入浪漫樂派時期(1820~1900年)。這一時期,60分鐘以上的龐大交響曲和不到一分鐘的短小樂曲并存,音樂表現(xiàn)形式不拘一格。In the 19th century, romantic thoughts

        質(zhì)量與標準化 2015年4期2015-06-01

      • 維瓦爾第
        的名單:比如羅馬樂派的代表帕萊斯特里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G. P. Palestrina,1525~1594)、威尼斯樂派他的前輩加布里埃利(Andrea Gabrieli,1510~1586)、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2),那不勒斯樂派的代表斯卡拉蒂父子(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波倫亞樂派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2015年21期2015-05-21

      • 淺談古典樂派向浪漫樂派的轉(zhuǎn)變
        002)淺談古典樂派向浪漫樂派的轉(zhuǎn)變何輝(西安廣播電視大學710002)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是西方音樂的兩個杰出代表,古典樂派到浪漫樂派的轉(zhuǎn)變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學習古典樂派如何向浪漫樂派轉(zhuǎn)變,我們會更深刻地了解歐洲音樂的發(fā)展史。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西方音樂史上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的產(chǎn)生和特點。樂派音樂風格代表人物作品思想風格轉(zhuǎn)變一、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的起源與風格古典主義樂派產(chǎn)生于18世紀初期至19世紀初期。音樂作品講究嚴緊的結(jié)構(gòu)、完美的形式、和諧的音響與嚴密

        學周刊 2015年3期2015-01-28

      • 穿越在歌曲的前傳后續(xù)中
        發(fā)展脈絡是從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民族樂派、印象樂派、現(xiàn)代樂派一路走來。當穿越這些樂派時,切忌輕易否定,因為對于當代的欣賞群體來說,這些樂派還是鮮為人聽,如果巧妙運用,也有產(chǎn)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吸引力。如,當北京奧運會進行全球征歌時,一首具有古典樂派風格的《我和你》脫穎而出,并且贏得了廣泛的歡迎,這不能不說是穿越過去重現(xiàn)古典的成功。還有一種“混搭”的歌曲,也屬于多種風格的互相穿越。如在一首歌曲中通俗唱法和美聲唱法的混搭,男聲音色和女聲音色的混搭,可以獲得更加多彩

        音樂生活 2014年10期2014-04-25

      • 淺談對“中國鋼琴樂派”概念的反思
        淺談對“中國鋼琴樂派”概念的反思吳晶晶(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9)19世紀,歐洲諸如西班牙、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相繼形成了具有本國民族特色的鋼琴樂派,那么,作為一個鋼琴藝術(shù)起步較晚的國家——中國,在21世紀的今天,能否也能夠形成或已經(jīng)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國鋼琴樂派”?筆者帶著這樣的疑問,追根溯源到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對“中國鋼琴樂派”的概念進行求索和反思。鋼琴;樂派;傳統(tǒng)之所以會選擇“中國鋼琴樂派”這一標題,源于前段時間在陳永副教授的《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4年1期2014-03-23

      • 文藝復興時期羅馬樂派與威尼斯樂派藝術(shù)特征對比研究
        文藝復興時期羅馬樂派與威尼斯樂派藝術(shù)特征對比研究劉恒博 (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 河南焦作 454000)文藝復興末期的羅馬樂派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長期發(fā)展的復調(diào)音樂的最高成就,而威尼斯樂派則是以代表了新的音樂發(fā)展趨勢的主調(diào)合唱為主要風格。羅馬樂派;威尼斯樂派;特征對比文藝復興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在歐洲發(fā)生的思想文化運動。揭開了現(xiàn)代歐洲歷史的序幕,它是西方中古史與近代史的分界,是歐洲由中世紀向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過渡階段。文藝復興從意大利開始,逐漸擴展到歐洲北部國

        大眾文藝 2014年1期2014-01-28

      • 小提琴演奏藝術(shù)說要
        樂,就先后有古典樂派(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三巨頭”,推崇理性與情感的統(tǒng)一,追求藝術(shù)形式的嚴謹完美,注重戲劇化的對比、沖突與發(fā)展)、浪漫樂派(又分前期浪漫樂派與后期浪漫樂派,前期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舒曼、李斯特、肖邦、柏遼茲;后期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有瓦格納、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強調(diào)激情,強調(diào)抒發(fā)主觀情感,強調(diào)表現(xiàn)個性)、民族樂派(代表人物有格里格、德沃夏克、穆索爾斯基、鮑羅丁,主張音樂要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注重運用本國的民間音樂

        戲劇之家 2011年10期2011-08-15

      广宗县| 新乡市| 莒南县| 武威市| 岳普湖县| 大同市| 穆棱市| 抚顺县| 宜都市| 绿春县| 鹤庆县| 乌海市| 安达市| 阳山县| 崇义县| 滦南县| 襄汾县| 天长市| 宝应县| 怀宁县| 开化县| 乌拉特中旗| 无为县| 鄂托克前旗| 开封市| 焦作市| 聂荣县| 沙洋县| 阿荣旗| 黄冈市| 周口市| 罗山县| 利辛县| 正阳县| 崇仁县| 体育| 盘山县| 离岛区| 莆田市| 增城市| 三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