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
“他是一個超級帝王,玩弄天子于股掌之中而自己偏偏不稱帝。從爭天下的角度講,我們不好給他下斷論,我們只能說這是一種戰(zhàn)略,一種權謀?!?/p>
2010年版電視劇《三國》一上來就是曹操刺董,流傳幾百年的“桃園三結義”竟被省略。前30集,故事的推進基本圍繞曹操展開,編劇朱蘇進告訴本刊記者:“在寫《三國》的時候首先我會忠實于原著, 然后選擇了六大命脈人物,這里面任何一個人都不許失敗的第一個就是曹操。在我狹窄的閱歷看來,他攜帶的人生的營養(yǎng)、性格、財富是非常之超群的。他幾乎具有所有的英雄品質(zhì),就是政治家的品質(zhì),也具有非常多的陰謀家的品質(zhì),就是流氓家的品質(zhì),而且非常隨意。在眾諸侯爭天下的時候,曹操給我的感覺是在玩天下,他不當皇上但是養(yǎng)皇上,他愛女人但愛的都是別人的女人。他看到一個好將軍好謀士就抱怨自己的孩子你為什么不能像他那樣……諸如此類,所以曹操是一個非常之精彩的難得的人物。
我覺得是在我的閱歷當中,歷史上似乎沒有哪一個人,就他個人而言,性格如此豐富,深度,刁鉆,智慧,大氣,陰毒,殘暴……曹操能把那么多截然相反的東西像冰炭同爐一樣全部熔鑄在他自己的內(nèi)心甚至基因里頭。所以《三國》只是準確地把握了曹操的一根脈,就是治世能臣,國之奸雄,當然這還是從價值觀上說的,曹操遠比這個描述要豐富得多?!?/p>
不管是宋明時期流行的話本還是最終成書的小說,曹操這個人物一直被當成反面角色,即所謂奸雄。按照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上的“分合”標準,曹操是天下四分五裂時期可成就霸業(yè)的梟雄,但不是統(tǒng)一天下的最終成功者。在這一點,他不如司馬家族。
中國行政學院張志和教授多年來一直研究小說《三國演義》的版本演變,張志和認為,曹操另一個成功之處在于他會用人,他用人方式和劉備、孫權都不同,曹操手下猛將如云,謀士如雨,這么多人怎么用是有學問和技巧的。張志和分析說:“曹操曾下過招賢令,一個人只要有一技之長,我就用你,不需要全才;只要你有才,品德不好,我也用你。今天我們要講德才兼?zhèn)洳判?,如果你有才無德或才過于德都是不可以用的,一個人有才而沒有忠心是最可怕的,但曹操都用了。這些人怎么使用呢?曹操高就高在這里,他使用的方法是權謀分離,我有這么多謀士,先別給我講你是好人壞人,只要你是謀士,我就養(yǎng)著你,給你個官職,所以你看《三國演義》,一遇到大事,曹操就開會,征求謀士們意見,這事兒怎么辦呢,大家都說怎么辦,這叫集思廣益。等征求完意見了,‘你這個辦法好,我就用你這個辦法。我用你這個辦法,但這個事不讓你辦,我另外派我的親信去辦,或者我自己去辦,一打一個準,都贏了。這是曹操的高明之處,權謀分離,所以這一條曹操是做得最好的,劉備和孫權都不如他,所以事情往往能辦成功?!?/p>
朱蘇進也認為,曹操的成功來自權謀:“曹操的權謀是超常的,而且非常之善辯,他第一認清了天下大勢,就是三國鼎立之勢已成。他制定了比較正確的,包括他長達很多年的政治軍事戰(zhàn)略,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jù)有利位置,居高臨下,挑動無所不和,伺機奪取天下。三國鼎立形成后曹操用很長一段時間休養(yǎng)生息,操練兵馬,壯大國力,當然也包括強化他自己的權威。曹操實際上是隨時都可以做皇上的,那句話說得很精彩:‘如果沒有我曹操,天下不知幾人稱王稱帝。他是一個超級帝王,玩弄天子于股掌之中而自己偏偏不稱帝。從爭天下的角度講,我們不好給他下斷論,我們只能說這是一種戰(zhàn)略,一種權謀?!?/p>
管理學專家、《水煮三國》《管理三國志》等諸多管理學著作作者成君憶對曹操這個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很多人講三國,但其實不理解曹操為什么會成功,很多人會找一些想當然的原因,事實上每個人的看法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價值觀基礎上,很多都不靠譜。何況他是不是一個成功者可能連他自己都沒辦法去認同。比如曹操一生,用今天話說就是處于抑郁癥的狀態(tài),頭痛也是抑郁癥的狀況。這樣一個人在并不快樂幸福的狀況中度過了所有的時光,他算是成功者嗎?理解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很困難,一個人真正懂得人生的時候,懂得人為什么活著為什么痛苦為什么快樂的時候才能去了解另外一個人。人性中有普適性規(guī)律,你自己找到了這種普適性規(guī)律就可以去理解另一個人。曹操這個人跟現(xiàn)在很多紈绔子弟一樣,從小沒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的童年被耽誤了,他的父親也是個高官,就像我們很多現(xiàn)在的老板自己賺錢去了不管孩子,這個孩子一方面物質(zhì)上非常富足,一方面心靈上非常孤獨,非常扭曲,這種痛苦在曹操早年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說,曹操起步時候,所謂從小開始狡猾,實際上是缺少智慧或者道德的啟蒙。比方說他不懂得為什么要做一個好人,不懂得做一個好人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出于本能,他會利用他的狡詐去尋找一種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他從小愛好兵法,這個立場一開始就有問題。人很簡單,你手中有把槍的話,你會干什么?換句話說,手中有把鮮花的時候你又會干什么?一個人的愛好立場就決定了他以后的人生,從小愛好兵法這個立場,就決定了曹操未來的走向。曹操的一生都是在驚恐不安的狀態(tài)中度過的,我們叫與天斗與人斗中度過的,這對他來說是不幸的,對別人也是不幸的。亂世堅定了曹操的信念,人心是這么叵測,世道是這么險惡,他覺得為人處世的那套謀略是對的。這跟今天很多人崇拜曹操是一個意思——世道是如此險惡,所以我們應該學曹操。今天之所以三國題材這么熱,是有很多原因的?!?/p>
現(xiàn)在有很多成功人士都像曹操那樣外面看起來非常風光,其實里面是千瘡百孔。他身邊始終有很多人在算計他,包括睡覺都沒法相信周圍的人,他的處境非常艱難?!安懿贋楹蟠粝碌碾[患也是非常多的,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都有托孤,臨死前對自己的后代不放心,托孤給他的重臣,包括司馬懿——恰好就是信誓旦旦輔佐幼主卻發(fā)動高平陵政變。到兩晉結束的時候,曹操的后代已經(jīng)不見了。曹操沒有后代留下來,從現(xiàn)在的歷史資料看是沒有的,所以曹操的一生不算成功的一生。他把攤子鋪得很大但不快樂,后代也不好?!?/p>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