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
【摘 要】:目的:探究護理干預對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106例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分別給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和個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術后一周肢體腫脹發(fā)生率和康復情況。結果: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無腫脹患者45例(84.91%),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無腫脹患者25例(47.17%),觀察組患者Ⅰ級、Ⅱ級和Ⅲ級腫脹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腫脹消除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肢體腫脹情況,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關鍵詞】:護理干預;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術后;肢體腫脹;康復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四肢骨折是骨科的常見病,肢體腫脹是四肢骨折術后患者最常見并發(fā)癥之一,肢體發(fā)生腫脹會影響血液和營養(yǎng)的供給,不但使患者承受疼痛,還會影響患者骨折的愈合,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1]。高效、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低患者肢體腫脹發(fā)生率,提高患者骨折康復效果,我院選取106例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對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展開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作為分析對象,患者肢體腫脹程度:Ⅰ級32例,Ⅱ級47例,Ⅲ級27例。便利抽樣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16~67歲,平均年齡(42.04±5.58)歲,觀察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17~69歲,平均年齡(42.65±5.86)歲。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進行四肢骨折術后常規(guī)護理干預,抬高患肢,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給予患者抗感染、消炎止痛等藥物治療,觀察切口愈合情況[2]。觀察組患者在四肢骨折術后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術后肢體發(fā)生腫脹的原因,告知患者腫脹對康復的不良影響,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緊張情緒,鼓勵患者正確對待疾病,使患者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②加壓包扎:觀察患者術后生命體征、肢體遠端血運情況、切口部位是否出現滲血或滲液,外固定有無脫落或松動,若滲血或滲液較多則對患者進行加壓包扎。③疼痛護理:指導患者正確的深呼吸方式,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轉移患者注意力來緩解患者疼痛,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患者止痛藥物。④紅外線照射:安排患者進行紅外線照射治療。每次30min,bid,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⑤功能鍛煉: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安排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1.3 觀察指標
患者患肢腫脹評價標準:①Ⅰ級:患者患肢呈輕度腫脹現象,皮膚顏色未見異常,皮紋較正常皮膚相對緊張。②Ⅱ級:患者患肢皮膚與正常皮膚相比患者皮紋比較緊張且發(fā)亮,溫度較高且皮紋消失。③Ⅲ級:患者患肢皮膚與正常皮膚相比皮紋緊張且發(fā)亮,呈明顯的紅腫現象,皮膚溫度明顯升高且皮紋消失,發(fā)現無張力性水皰。
1.4 數據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處理,P小于0.05,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一周患肢腫脹程度調查
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無腫脹患者45例(84.91%),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無腫脹患者25例(47.17%),觀察組患者Ⅰ級、Ⅱ級和Ⅲ級腫脹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VAS評分、腫脹消除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調查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腫脹消除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數據見表2:
3 討論
肢體腫脹是四肢骨折術后臨床常見并發(fā)癥,不僅會加重患者術后疼痛,還會對患者的手術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及時改善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促進患者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個性化護理干預通過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術后腫脹的關注度,減少肢體腫脹的誘發(fā)因素;疼痛護理減輕患者應激反應,促進患者骨折愈合;紅外線照射治療促進患者患肢血液循環(huán),及時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早期功能鍛煉不僅加快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還能夠及時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治療時間[3]。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肢體腫脹情況,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吳靜. 綜合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15):273-274.
潘杏玲, 馮周蓮, 馮惠嬌,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11):153-155.
黃少容, 田菲. 綜合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病人康復的影響[J]. 全科護理, 2017, 15(14):173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