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波
【摘 要】:目的:研究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的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影響因素以及對應的治療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選取本院近2年中進行下肢骨科手術的60名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者,對其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因素與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患者因素中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血栓病史因素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取全方位綜合治療的患者的治愈率效果更好。結論: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術后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還有手術期間的外在影響因素有關,行全方位的綜合治療效果更好。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骨科手術;治療效果;影響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 postoperative lower limb vein thrombus form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2 years 60 patients of lower limbs orthopedics surgery will b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er, the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s a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diabetes and blood clots in the factor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ake all-rou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ure rate in patients with better effect. Conclusion: the 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 postoperative formation were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the history, such as diabete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ex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during the operation, line of a full range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中圖分類號】R6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骨科手術后常見的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起血栓綜合癥等嚴重的后果,甚至有可能引發(fā)肺栓塞威脅患者生命。目前,國內外關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治療方案以及預防措施方面的研究,是實際應用中,影響此類血栓形成的因素以及形成血栓后的治療方法的研究較少。本文針對骨科手術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以及治療方法進行研究,分析形成此類血栓的主要影響因素,提出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近兩年的下肢骨科手術案例60個,其中男性患者為42人,女性患者為18人,患者的平均年齡在58歲[1]。其中30人在手術后有深靜脈血栓并發(fā)癥產生,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組,而另外30名患者未出現(xiàn)血栓并發(fā)癥,作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
本次研究關于患者術后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病史以及生活習慣。此處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界定。高血壓:在術前檢查中其兩次檢查的收縮壓均在140mm Hg或者兩次檢查的舒張壓均在90mm Hg以上的均視為高血壓患者;糖尿?。涸诨颊叩男g前檢查中空腹血糖值在7.0 mmol/L以上,或者餐后兩小時的血糖值在≥11.1mmol/L以及正在服用降糖藥物的均可視作糖尿病患者;血栓病史患者包括曾經患過血栓疾病或者家族有血栓病史的患者[2]。個人生活習慣主要有吸煙和酗酒兩類,平均每天吸煙超過1支,而且有1年以上煙齡的視為吸煙患者,飲酒歷史超過5年,且每天酒精攝入量超過40 g的患者視為酗酒患者。
1.2 治療方法
首先,對兩組患者的病史、生活習慣以及手術中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詳細的記錄。
其次,將觀察組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采取機械輔助藥物的治療方法,具體是讓患者仰臥,將下肢抬高到距離心臟角度約為30°的地方,用醫(yī)用繃帶將下肢固定在此處,將膝關節(jié)彎曲15°左右,幫助患者訓練肌肉收縮能力。再針對患者的不同血栓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輔助治療[3]。一般藥物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第一,對于血栓形成不超過72小時的患者來說,可以采取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根據(jù)患者體內的由球蛋白的溶解周期來確定尿激酶的藥物用量,此外,在溶栓治療的初期需要進行抗凝祛聚治療,比如,服用抗凝血或者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50mg左右,用量為 1~2 次/d;第二,進行抗凝處理,一般采取皮下靜脈注射低分子肝素鈉的方法,用量為每12h間斷性注射4000 U;第三,降低血液粘度,一般采取低分子右旋糖肝配復方丹參藥物治療,該藥物具有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將該藥物與低分子的右旋糖酐溶液 進行混合,通過點滴注射的方式進行給藥治療,其配藥比例為1:25,控制藥物在2小時內滴完,一般需要2周左右的治療時間。另外一部分患者采取除了機械藥物輔助治療的方法以外,視患者的病情采取手術出栓的治療方式,將下肢靜脈切開,將生物過濾器植入下肢靜脈中,防止血栓轉移引起肺栓塞,再采取超聲的方法將血栓消融,必要時可以配合對應的靜脈生物支架進行治療[4]。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搜集到的數(shù)據(jù)利用SPSS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取t檢驗進行處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2 結果
2.1 患者自身因素
通過對患者的術前檢查以及生活習慣數(shù)據(jù)調查的分析,如下圖所示,觀察組中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有血栓史或者家族病史的患者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 0.05 ),這說明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血栓病史對骨科手術后血栓形成具有明顯的影響;此外,對于患者生活習慣,吸煙、酗酒的統(tǒng)計調查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中吸煙酗酒的人數(shù)差異不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對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的影響不大。
2.2 外在因素
通過對手術中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手術準備時間以及手術進行時間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觀察豬的手術的準備時間以及手術的進行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手術準備時間與進行時間的外部因素對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也具有明顯的誘導影響作用。
2.3 治療效果對比
通過觀察組的治療對比分析,其結果如下圖所示,機械輔助藥物治療的方法的治愈率為66.7%,而全方位綜合治療的方法的治愈率為86.7%,明顯高于機械輔助藥物治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時,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更加全面地治療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3 討論
骨科手術中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較高,其原因就在于80%以上的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都是沒用任何前期癥狀的,加上缺乏適當?shù)姆乐未胧?,可能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相關研究表明,在骨科手術中人工關節(jié)置換手術中的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幾率為60%,而形成血栓后發(fā)生肺栓塞導致死亡的概率為11%。我國的骨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為43%??梢姽强苿?chuàng)傷患者在術后血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較高,了解其形成影響因素以及治療方法極為重要。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的60名下肢骨科手術患者進行研究,表明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在術后是否會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fā)癥,與患者自身是否存在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血栓病史有很大的關系,而且還跟手術過程中的準備時間以及手術進行時間的長短有關,長時間的手術會使得患者靜脈血液長時間凝聚,更容易造成血栓的形成。
此外,還有相關研究表明,在骨科手術中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要比沒有產生血栓并發(fā)癥的患者要長。對于靜脈血栓并發(fā)癥的患者,在其治療過程中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一般而言,先確定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敏的情況,若病情不嚴重,一般采取機械治療加上藥物輔助的方法,促進血栓消融,若患者病情嚴重,則可以采取手術出栓的方法,該方法的治愈率要高于藥物治療的方式。本文針對這兩種治療方式進行了研究,通過觀察患者在治療后的下肢腫脹程度、深靜脈的通暢度以及患者的活動能力判斷患者的治療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綜合治療的方法的治愈率要明顯高于機械輔助藥物治療的方法,療效更好。
在深靜脈血栓的防治過程中,除了患者的個體因素,合理的手術安排以及護理干預,也可以大大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幾率。盡量縮短手術的術前準備,在手術中盡量減少病人的靜脈麻醉時間,避免血液在靜脈中的常見凝聚。同時在術后,要對患者進行全面地護理干預治療。首先,在飲食上應當以清談為主,不宜過多攝入糖分和油脂,不宜飲酒,護理人員還要經常鼓勵患者進行下肢運動,幫助患者按摩,不宜長時間臥床,此外,在術后還要加強與患者的心理溝通,讓患者調整好心態(tài),有助于患者的恢復。
參考文獻
曾進強, 李龍, 周華喬,等. 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及臨床治療[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6, 14(11):21-22.
張祥發(fā). 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與臨床治療探究[J]. 雙足與保健, 2017, 26(14):230-230.
侯全山, 李曉梅. 骨科創(chuàng)傷患者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因素及臨床治療方案[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7, 27(9):548-548.
孫灝, 王瑜, 魏俊強,等. 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圍手術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學, 2017,5(7):9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