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慶偉
曾慶偉:武漢市人,作家、美食評論家,現(xiàn)任《炎黃美食》雜志總編輯、武漢散文學(xué)會副秘書長、武漢餐飲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武漢炎黃文化研究會美食文化委員會主任。已出版《楚天談吃》《味蕾上的鄉(xiāng)情》等書籍多部。
“魚頭泡飯”既是一家餐館的名字,也是一道頗具湖北特色的傳統(tǒng)魚菜,還是一種就湯下飯的吃飯方式。
前些日,陪《三聯(lián)生活周刊》記者去“魚頭泡飯”采訪盧永良先生,到了飯點,盧永良招待我們吃飯,席間,味碟、涼菜、熱菜等,上了一大桌武漢鄉(xiāng)土本幫菜式,主菜便是這家店子的特色菜品——“砂鍋紅燒胖頭魚頭”。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尤其吃過了醬香濃郁的紅燒魚頭骨、魚唇之后,服務(wù)員送來一個高壓電飯煲,盧永良便在席間以礦泉水加?xùn)|北五常大米當堂為客人做飯。也就十來分鐘的功夫,米飯做好了,他親自給我們每人盛上一碗米飯,從魚頭砂鍋中舀上幾勺淺醬色的魚頭湯,澆在白花花的米飯碗里,然后用湯匙把魚湯與米飯拌勻,米飯被醬色的魚湯染成白醬相間的顏色,說成醬油飯似乎也不為過。立時魚湯的香味拌著米飯的香味一齊在鼻間蕩漾開來,十分勾人食欲。趁熱趕緊把米飯扒進嘴里,魚湯的鮮味和米飯的清香,讓我一下憶起小吃候吃“魚湯淘飯”的美食記憶。
飯后,我仔細回味吃這餐飯的感覺,覺得用“過癮”兩個字做總結(jié)比較妥貼。一碗魚湯泡飯,讓我兒時的記憶彌漫于心頭,
你可去問,像我這樣土生土長于武漢的同年人,哪個對“魚湯泡飯”沒有深刻的記憶呢?
“泡飯”的“泡”在武漢方言中叫“淘”,“淘飯”的意思是把菜湯倒進飯里邊,把菜湯合著米飯一齊吃的方式?,F(xiàn)在的“魚湯泡飯”用武漢話表述就是“魚湯淘飯”。
我們在嬰幼兒時期,不像現(xiàn)在的小孩,吃什么進口奶粉、喝新鮮牛奶什么的,來到人間后,基本是母乳喂養(yǎng),如果母乳喂養(yǎng)不足,吃得最多的是價錢便宜的奶膏。略微長大停奶后,父母開始給我們喂飯,喂得最多的,就是以炒青菜的湯淘飯,條件稍好的人家,把雞蛋蒸成蛋羹,把蛋羹拌著飯喂伢,那時就算高級餐了,至于用魚湯淘飯,那更屬于高大上“打牙祭”的水準了。
也許會有80后、90后們會問,現(xiàn)在稀松平常的魚湯泡飯,擱在你那會兒,怎么就成了人間至味了?
他們有所不知,在我們很小時,每位城市居民,包括衣食住行吃喝飲饌等一應(yīng)生活物資,每月都需憑票按計劃定量供應(yīng):食用油每月供應(yīng)半斤,豬肉半斤,魚半斤……這點魚肉葷腥擱在現(xiàn)在,有些人吃一餐都嫌不夠,而那時我們卻是一個月盼星星盼月亮地才能吃到這么點魚和肉。
堵截式澆注系統(tǒng)適用于大型鑄鋼件的澆注,其原理是:在澆注過程中,完成本體澆注后迅速滾入鋼球,阻止下層澆口進鋼,使后期澆注的高溫鋼液通過上層澆口平穩(wěn)進入冒口,提高冒口補縮效率,保證鑄件的順序凝固;同時避免澆注后期本體進渣,保證型腔鋼液純凈。采用小規(guī)格的冒口和更低的澆高就可以生產(chǎn)出內(nèi)部質(zhì)量合格的鑄件,降低生產(chǎn)成本。堵截式澆注系統(tǒng)設(shè)計主要包括滑道設(shè)計、磚管設(shè)計、堵截鋼球設(shè)計,同時把握好鋼球釋放時機。
通常菜場里賣的魚,多半是家養(yǎng)的鰱子魚,這魚好養(yǎng),產(chǎn)量相對較高,售價也便宜。一般人家,花了兩三個人的計劃票,買了一條鰱子魚回家,趕緊摳腮刮鱗,剖肚去腸,趁著魚還新鮮時做了。通常的做法,是在鍋底滴上幾滴棉油或豆油,放進姜片爆香,將魚下鍋用小火炕,把魚炕至兩面焦黃,然后放入醬油、些許陳醋,舀一大瓢水,將魚身浸在水里邊,蓋上鍋蓋,小火燉上十多分鐘,待魚熟湯稠時,將魚起鍋裝碗,裝在碗里的這條魚,有大半個身子是泡在醬油色重的魚湯里邊的。
家大口闊的人家,每隔一月,桌上的葷腥就是這么一條燒鰱子魚,于是家庭成員中的每個人都會克制著自己貪吃的欲望,盡量使自己伸向魚身的動作變成慢動作,每搛一筷魚肉都會謹小慎微。好在魚湯顯然比魚肉要多一些,用湯匙舀上兩瓢淘進飯碗,粗糙白米飯立時像變戲法似地無比鮮香起來,這時候我們吃飯的動作,用狼吞虎咽來形容一點不為過,三幾筷子,一碗米飯就見了底。
如果是夏天,上午沒吃完的魚湯,下午稍稍熱一下,依然還是將魚湯淘在飯里邊,尚能繼續(xù)享受一餐美味。如果是寒風凜冽的冬天,把沒吃完的魚湯,擱在屋外的窗臺上,讓冷空氣將魚湯凍成“魚凍”。第二天吃飯時,也不用將“魚凍”加熱,添一碗飯,用湯勺舀上“魚凍”,埋在米飯里面,讓米飯的熱量慢慢把“魚凍”化開,這一餐魚凍拌飯,也能稱得上是吃了一餐好飯。
世間衡量一件物事高低貴賤,人們總是遵循著物以稀為貴的邏輯來作評判,正是我們有過處在那個物資奇缺年代的經(jīng)歷,卻讓我們對現(xiàn)在看來隨時都能吃到的菜肴留下深刻的美味記憶,而且這種記憶會伴隨終身。
在中國人的辭典里,吃除了充饑裹腹之外,還有拉近人與人關(guān)系的聚會功能、商務(wù)宴請功能、美食品鑒功能和滿足個體情感訴求功能。顯然,“魚頭泡飯”餐廳的定位,就是以食物為媒介,以味覺為琴弦,試圖通過一種地方性的進餐方式,去觸動食客心底最柔軟的那個部位,讓食客能夠找尋一份兒時記憶中的感動。至于客居異鄉(xiāng)的游子,從“魚湯泡飯”的菜式品種和進餐方式中,還能夠慰藉一份鄉(xiāng)愁。現(xiàn)在看來,食客們對“魚湯泡飯”的喜愛,實現(xiàn)了盧永良開辦餐廳的初衷。
當然,對于一家生意火爆的餐廳而言,最最重要的,是它的產(chǎn)品必須過硬。武漢人吃魚內(nèi)行,知道哪種魚該吃哪個部位,正所謂“鳊魚吃拖,鱖魚吃花,甲魚吃裙,鮰魚吃肚,鯖魚吃尾,鳙魚吃頭,財魚吃皮,鯉魚吃籽,鯽魚喝湯,娃娃魚全身是寶……”
“魚頭泡飯”現(xiàn)在做紅燒魚頭的食材不是我們小時候吃“魚湯淘飯”的鰱子魚,而是產(chǎn)自清江的鳙魚。鳙魚俗稱花鰱、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鰱、麻鰱、也叫雄魚,是中國四大家魚之一。鳙魚生長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庫、池塘里,是中國特有魚類。清江水深且水質(zhì)清洌,沒有污染,養(yǎng)殖的花鰱堪稱上等食材。雖然盧永良做“魚頭泡飯”的初衷,也是為了追憶兒時吃“魚湯淘飯”的那一份感動,把自己對小時候漁民家庭成長的懷念通過美食表達出來。但作為一家餐廳,即便你再有情懷,再想讓食客了解你的心曲,你的菜式出品,必須得好吃且有回味才可能達成你之所愿。
“魚頭泡飯”為什么能成為明星菜?在我看來,其實有規(guī)律可循。
第一就是選擇上好的食材。經(jīng)過很長時間考察,盧永良選用了清江花鰱,而每條花鰱的重量不會少于5斤,少于5斤的花鰱難得做成一魚兩吃,而顧客吃“魚頭泡飯”,一般會是一套:魚頭紅燒,部分魚身和魚尾做魚丸子。花鰱養(yǎng)在魚池里,想吃的魚自己挑,點哪條殺哪條。殺好了魚,魚頭紅燒,魚肉剔下來做魚汆,魚骨頭做湯用來煮魚丸。吃客參與了做菜的過程,這就讓顧客在美食享受中得到了娛樂的樂趣。
第二就是要用最適宜于表現(xiàn)食材優(yōu)勢的烹飪技法。湖北廚師善做魚菜,紅燒是做魚菜最好的技法之一。盧永良是烹飪大師,他燒出的魚頭,每塊魚肉、魚骨都入透了味,尤其吮魚骨時頗有勾人的饞勁,是吃魚饞貓們的最愛。
第三是裝盛的器皿有視覺表現(xiàn)力,一只大口徑白砂鍋,盛著滿滿一鍋魚頭上桌,讓顧客眼前一亮。
第四是有故事可講,要么這道菜有悠久的歷史傳承,要么這道菜有名人逸事廣為流傳,作為美食,“魚頭泡飯”有武漢人的集體記憶,容易引起食客情感上的共鳴。
“魚頭泡飯”這道菜式顯然符合上述內(nèi)容的全部要義,能夠成為江城名菜,正所謂水到渠成。尤其難得的,是這款傳統(tǒng)魚菜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懷舊的感情,而這種感情,恰好能夠慰藉那些因各種原因離開武漢生活在異鄉(xiāng)游子們的味蕾上的鄉(xiāng)愁,也恰好成了那些上了年歲的老武漢們回首往事的依憑。
試想,活到一把年紀的人,有誰不懷念自己天真無邪的兒童時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