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泉
作文題是一道題,是題就有問題需要回答,寫作文就是要回答作文試題中的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弄明白問題是什么,需要我們回答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回答,你是怎么想到要這樣回答。于是“追問”的思維便產生了。
議論文的目的是說理,說理就是要說服讀者,讓讀者相信你講的道理是正確的。那么你講的道理就要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前提到結論、從結構到功能等各方面經得起推敲、受得住質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寫作者在寫作時首先就得自己經歷一番這樣的思維推理過程。也就是說,寫者要不斷地對所寫的觀點進行追問,只有經得起追問的思想、觀念才可能被讀者所接受。那么如何進行追問呢?
我們通常所說的“內涵”包含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另一個是指“人的內在涵養(yǎng)”。此處的“內涵”的意思是指前者。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爭論不休,無法取得一致的原因,往往是爭論的雙方對同一個詞語所理解的內涵不一致造成的。比如說:2007年四川的高考語文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題:
用簡明、得體的語言反駁以下錯誤言論:
有人隨地吐痰,別人批評他:“隨地吐痰不衛(wèi)生?!彼菜朴欣淼卣f:“有談不吐更不衛(wèi)生?!?/p>
這里的“衛(wèi)生”一詞出現兩次,前后兩次的內涵就各不相同,第一次指的是“公共衛(wèi)生”,第二次指的是“個人衛(wèi)生”。如果考生不能區(qū)分出“衛(wèi)生”的不同內涵,那么就無法答對這道題。
我們在寫議論文的時候,常常需要把文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的內涵加以明確下來,如果概念的內涵是模糊的、模棱兩可的,就容易引起誤解,甚至會遭遇到質疑和攻擊。所以明確概念的內涵是寫好議論文的前提。但是,并非所有的概念的內涵都能夠輕易明確下來,有些概念需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對其種屬關系不斷加以清理和界定,才可使概念的內涵逐漸明晰起來,也只有把這種過程充分展現給讀者,才能使讀者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所以,我們提倡用“內涵的層層追問”的思維方式來明確概念的內涵。我們以一道高考作文題為例,來探討這種層層追問法。
例1:(2015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
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chuàng)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yè),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xiāng)愁?!?/p>
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要寫好這篇作文,必然涉及到一個核心詞 “風采”,只有明確了“風采”的內涵,才能將這三人的行為與“風采”的內涵進行比較,從而選出一個更具風采的人物來?!帮L采”的內涵不同,選出的更具風采的人物也就不同,即“風采”的內涵成了這三個人物誰更具風采的標準、依據,也是此作文說理的關鍵所在。那么如何確定“風采”的內涵呢?可采用以下追問法來確定:
微觀概念名稱 風采 時代風采 科學家的時代風采 普通人的時代風采 藝術家的時代風采概念內涵 一個人的風度、神采概念層級 宏觀 中觀能體現時代主流價值觀的風采在科學領域內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行為和精神堅持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的行為和精神帶領人們欣賞和品味藝術美的行為和精神
這是沿著“屬概念——種概念”的方向層層向下追問,最后將微觀概念的內涵與材料中的信息相對接。追問的思維模式如下:
宏觀概念→中觀概念→微觀概念(對接材料信息)
寫作者在這樣追問之后,再對三個微觀概念的內涵進行比較,結合自己的認識,看看哪一個微觀概念的內涵更能支撐、理解、闡釋或者實現中觀概念、宏觀概念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從而認定哪一類人更具風采,進一步確定這三人中誰更具風采。
當然上表只是舉的一個追問的例子,對于宏觀概念、中觀概念、微觀概念的確定及其內涵的回答,每個寫作者可根據自己的認識作出不同的處理,不同的處理體現出寫作者不同的價值觀。處理方式可以不同,但不能缺少這些環(huán)節(jié),否則便無法作出選擇。寫作文時,只有明確了核心概念的內涵,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清晰的說理和判斷,才能使讀者信服。
追問原因是挖掘形成現象的來龍去脈,然而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很多時候間接原因才是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們要對一個問題或一種現象認識清楚、理解透徹,常常不得不思考與這些問題、現象有著制約關系的各種原因。為了使讀者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真相,寫作者就有必要把問題、現象背后的原因一一分析給讀者看。那么如何去尋找這些原因呢?方法之一,便是原因層層追問法。
例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連恩青于2012年3月20日到溫嶺市一家醫(yī)院進行鼻腔手術,手術后,他經常感到鼻子通氣不暢,并多次投訴了醫(yī)院。
醫(yī)院組織兩次會診,但未找出原因。連恩青又到其他醫(yī)院就診,其結論均為“手術良好,不需再做手術”。但他認為,是多家醫(yī)院串通一氣在騙他。
2013年10月25日,連恩青來到這家醫(yī)院,尋找之前的主治醫(yī)生。但主治醫(yī)生不在,他就用匕首捅傷主任醫(yī)師王云杰等3名醫(yī)生。王云杰因受傷過重搶救無效離世。
根據以上材料信息,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定,題目自擬。
假設此文寫作時,寫作者選定了“連恩青緣何殺人”的角度來寫作,那么就可以進行以下的方式的追問。
這是沿著“現象——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的方向層層追問,一直追問到起決定作用的社會原因為止。其追問的思維模式可歸納為:
A的原因B→B的原因C→C的原因D→社會原因
A指材料中出現的現象或者問題,B常常是現象或問題的直接原因,也淺層次的原因,C和D一般來說是現象或問題的間接原因,也是深層次的原因,最后的社會原因則是現象或問題的決定性的、根本性的原因。
所謂追問背景,就是追問在同一時間段制約現象或問題的各種因素。一種現象或一個問題的產生,其條件往往不是單一的,而多是多種因素共同制約的結果,要理解、闡釋這些現象或問題,不得不對這各種制約因素進行綜合的分析,這各種制約因素就是這些現象或問題得以存在的背景條件。那么如何對背景因素進行追問呢?我們以例2為例,來探索這種追問的思維方式。
綜合材料的內容,寫作者可就“醫(yī)患”問題來寫出一篇文章,要透徹理解和闡釋“醫(yī)患”問題,就得把“醫(yī)患”問題存在的種種背景因素給挖掘出來,然后加以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具有說服力。根據以上例子,我們把追問背景的思維方式總如下:
這種追問的思維模式,是從材料信息中提煉出核心問題,然后以核心問題為中心向著 “個人因素”“國家因素”“社會因素”“道德因素”四個方面所涉及的元素去尋找核心問題得以產生的前提條件,然后對這些前提條件加以綜合分析,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利用這種思維寫出的論文,常常不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價值觀指用以區(qū)分行為好與壞的標準,是判斷行為恰當與否的個人內心的尺度或社會公認的尺度,包括個人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
一般來說,一個人只有當其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保持一致時,才能跟上時代的節(jié)奏,也才能被大家認可和接受;否則,其價值觀便有可能是扭曲的,這個人也常常受到社會的排斥。
人們選擇什么樣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處理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國家之間、人與民族之間等方面的關系時,總是以價值觀為其前提、依據。
我們常常看到的一些表面現象,其背后往往是由人們的價值觀所決定的。對某種現象的贊成還是反對,往往取決于這個人持什么樣的價值觀。所以對于“表態(tài)式”議論文的寫作,實際上就是對價值觀的追問、理解、闡釋與評價。那么如何對價值觀進行追問呢?我們以“表態(tài)式”議論文為例來進行探索。
例3:(2017全國新課標卷Ⅲ)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40年來,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zhàn)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這次作文,如果選擇以“我看高考”為副標題來寫作,此次寫作便是“表態(tài)式”議論文的寫作。
表態(tài) 目的 價值觀 價值觀論證 價值觀比較支持高考希望高考制度繼續(xù)下去,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凡是利于國家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激勵人們積極向上的行為、制度是應該提倡的論證價值觀“凡是利于國家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激勵人們積極向上的行為、制度是應該提倡的”的正確性將高考制度各方面的影響和作用與價值觀進行比較,指出其符合價值觀的各種影響和作用反對高考希望改變現有的高考制度,消除高考的消極作用人應該追求心靈的自由,人不應該被異化成為事物的工具論證價值觀 “人應該追求心靈的自由,人不應該被異化成為事物的工具”的正確性將高考制度各方面的影響和作用與價值觀進行比較,指出其違背價值觀的方方面面
由此歸納出“表態(tài)式”議論文的價值觀追問的思維模式為:
表態(tài)→目的→價值觀→價值觀論證→價值觀比較
對于“表態(tài)式”議論文的寫作,首先是要旗幟鮮明地表態(tài),是贊成還是反對,是喜歡還是厭惡,得有個明確的態(tài)度。無論什么樣的態(tài)度,其態(tài)度背后都有一目的在支撐著這種態(tài)度,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才會表現出一定的態(tài)度來。然而目的往往是由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的,人們總是按照自己認為“應該”的標準(即價值觀)去確定做某件事的目的。這個“應該”的標準合不合理呢?這就需要解釋、說明、論證,使他人認可。在論證了這個標準(價值觀)的合理性之后,就可以此標準為依據,來判斷某種現象、制度、行為等是好還是壞了,是對還是錯了,從而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表態(tài)。
寫議論文時,通常的思路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中的“解決問題”便是我們所說的措施。這種措施往往是在分析問題的內涵、原因、背景、功能價值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何去尋覓解決問題的措施呢?除了從問題的內涵、問題形成的原因與背景、問題的功能價值等維度去思考外,還可以從實踐、認識、教育三個層面去追問探索。
例4:(2016全國新課標卷Ⅲ)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經歷幾年試驗,小羽在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發(fā)出一種新式花茶并獲得專利??墒桥可a不久,大量假冒偽劣商品就充斥市場。小羽意識到,與其眼看著剛興起的產業(yè)這么快就走向衰敗,不如帶領大家一起先把市場做規(guī)范。于是,她將工藝流程公之于眾,還牽頭擬定了地方標準,由當地有關政府部門發(fā)布推行。這些努力逐漸見效,新式花茶產業(yè)規(guī)模越來越大,小羽則集中精力率領團隊不斷創(chuàng)新,最終成為眾望所歸的致富帶頭人。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如果從小羽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入手來寫這篇文章,就可以采取以下的追問方式來思考。
辦法實踐措施 小羽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的? 公開成果,依靠政府,規(guī)范市場,不斷創(chuàng)新認識措施 如何才能使小羽這樣做? 使小羽信任政府,使小羽認為市場調控能力很重要,使小羽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使小羽具有共同致富的情懷教育措施 小羽如何才能具有這樣的認識? 教育:知識教育、能力訓練、人格提升措施 問題
我們把這種追問措施的思維模式歸納為:
實踐措施——認識措施——教育措施
實踐措施就是解決問題的操作辦法,是直接作用于問題的行為手段,對問題解決能起到最直接的效果,要想解決問題,實踐措施是不可或缺的。但這種實踐措施是從哪里獲得的呢?有什么樣的認識,便有什么樣的操作實踐,實踐措施當然是在人們認識到了某些關系、意識到了事物的關鍵、弄清了某些事物的重要性、樹立了某種觀念等等之后,才能采取相應的操作手段,所以要想獲得實踐措施,必先具備相應的觀念意識,即要有改變觀念意識的認識措施。人們的認識能力怎樣才能提高呢?那就是教育,人們通過教育,可以充實知識,獲得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等,也就是說教育這種辦法是提高人們認識的根本辦法。總而言之,教育措施能幫助人們提供認識措施,認識措施能幫助人設計出實踐措施。所以寫作以“怎么辦”為核心內容的議論文,采取追問措施的思維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條路徑。
如果議論文要寫得深刻,那么追問就必須要有深度。怎樣才算有深度呢?那就是對事物的認識不應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而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也就是分析問題時,不能只在問題本身上徘徊,不能靠直覺去理解問題,而應透過問題本身,向問題的本質發(fā)起攻擊。也就是要通過理性認識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將決定現象的本質揭示出來,這樣的議論文才算是寫得深刻。在寫追問式議論文時,寫作者為了達到深刻的目的,就應該掌握“怎樣挖掘,才能使追問具有一定的深度”的思維方法。
例5:(2015全國新課標卷I)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fā)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fā)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tǒng)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根據寫作的要求,首先要選擇收信的對象,可選擇的對象有小陳、老陳、警方、點贊的網友、質疑的網友、媒體,選擇的對象不同,信的內容便有所不同。此處,我們暫把收信的對象定為 “質疑的網友”,向他們來闡述寫作者對這件事的看法??纯丛鯓尤ニ伎迹拍苷J識到事物的本質,使文章具有深度。
客觀現象 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問題本身 對問題的直觀感覺 個人理性(價值觀、文化心理)社會理性(價值觀、文化心理)質疑“小陳舉報父親交通違規(guī)”這件事小陳的做法不孝;小陳把親情看得很淡;小陳的做法違背了常理為人子女,天然地應該為父親著想,而不是讓父親出丑(價值觀);只有缺少教育、蒙昧無知的人才會不顧親情,父女之間要有多大的矛盾才會讓孩子舉報父親(文化心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才有社會和諧(價值觀);“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我國的儒家傳統(tǒng),如果親人之間互相檢舉揭發(fā)成為常態(tài)則會人人自危(文化心理)質疑“警方把舉報之事發(fā)在官方微博”這件事警方應為當事者保密;警方的所做所為會給小陳帶來不少麻煩;警方做事欠考慮作為執(zhí)法者,理所應當地為做出貢獻的當事者考慮(價值觀);隱私權被執(zhí)法者侵犯,又怎能讓更多的人做到檢舉揭發(fā)親人(文化心理)執(zhí)法者是公眾形象,應為每個合法公民的身心著想(價值觀);執(zhí)法者認為,只要能起到教育作用、警示作用,就可以讓每個公民知曉(文化心理)
顯然,如果寫作者只憑對問題的直觀感覺來寫文章,那就只能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所寫的內容也只能在現象層面打轉,寫出的文章自然很膚淺。如果追問比感性更為深刻的理性,則自然就會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從而揭示出行為背后的價值觀和文化心理。當然價值觀和文化心理又分為兩個方面的,一是個人方面的,二是社會方面的,個人理性往往受社會理性的制約,如果能揭示出二者的制約與被制約的關系,則文章就顯得更為深刻。我們把以上思維方式歸納為:
客觀現象→感性認識→個人理性→社會理性
其中的客觀現象指問題本身,感性認識指對問題的直觀感覺,個人理性指問題背后的個人價值觀原因、文化心理原因,社會理性指形成個人理性的社會價值觀背景和心理文化背景。
前面所探索的屬于對追問式議論文寫作內容的思考,要把這些內容準確地、有條理地、邏輯清晰地傳遞給讀者,寫作者還得掌握追問式議論文本的結構思維方法。我們通過寫作教學和自身寫論文的過程中,除了以前的并列式和遞進式的結構外,向各位推薦以下三種具體的結構思維技巧。
如果文本是圍繞一個核心話題來提出觀點并進行闡釋、論證。那么我們就可圍繞觀點中的核心概念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論證問題,并以此作為文本寫作的結構。
例6:(2018成都三診)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隨著城市化進程,很多人離開故鄉(xiāng)去城市發(fā)展生根;隨著全球化進程,不少人離開故土去國外求學謀生。人們距自己的故鄉(xiāng)越來越遠。其實,所謂“故鄉(xiāng)”,不止是我們的生養(yǎng)之地,也是一種心靈的依托、文化的原鄉(xiāng)。鄉(xiāng)愁源于人的內心,不僅是因身體遠離故鄉(xiāng)而生出的念想,更是因心靈之家遭遇變故而形成的文化心理現象。
故鄉(xiāng)日漸遠去,如何安頓自己的心靈?有人心懷鄉(xiāng)愁,故鄉(xiāng)成為心靈的慰藉;有人放下鄉(xiāng)愁,為進入他鄉(xiāng)的新世界而歡欣……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如果寫這篇文章,寫作者想表達 “走得再遠也別丟掉心靈的鄉(xiāng)愁”這樣的觀點,就可以圍繞“心靈的鄉(xiāng)愁”提出幾個具有一定邏輯順序的主要問題,然后回答、論述。文本的結構也按照主問題的順序加以展開。
可以沿著 “內涵→原因→價值→措施”的邏輯順序提出主問題,分別回答“心靈的鄉(xiāng)愁”的內涵是什么,產生這些內涵的原因有哪些,從內涵出發(fā)會有哪些價值,該如何對待心靈的鄉(xiāng)愁。當問題回答完畢,文章的結構也就沿著主問題的線索清晰地設置出來。
主問題回答、理解、闡釋、論證什么是心靈的鄉(xiāng)愁(內涵的追問)鄉(xiāng)愁不僅指對孕育生命的地方的思念,更指對孕育了人們早期心靈的人事物景的回憶與品味。孕育早期心靈的人事物景卻不一定在生養(yǎng)之地的故鄉(xiāng)。父母是孕育人們早期心靈的重要人物,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心靈的故鄉(xiāng),鄉(xiāng)愁就走向哪里。小時候所讀的某本書、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講的故事、觀察到的鄰里鄰居生活方式等方面無形中也會對早期心靈的形成產生影響,這些書、親人、鄰居等是心靈的故鄉(xiāng),他們在哪里,哪里就有鄉(xiāng)愁。心靈的鄉(xiāng)愁是如何產生的(原因的追問)心靈的鄉(xiāng)愁是由于心靈遭遇變故而產生的。引起心靈變故的事件可能是一次國難,也有可能是自己患了一場重病,還有可能是結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或是讀到了一本令人震撼的書??傊3S心敲匆患貏e的事發(fā)生,使自己的心靈轉了向。當轉向后的心靈越走越遠,人們遭遇了苦難,受盡了磨難,用盡了心機,看穿了世態(tài)炎涼,看淡了是是非非和人情世故,心靈越來越無助、越來越無聊、越來越疲憊,此時心靈便會去尋找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此時鄉(xiāng)愁便產生了。心靈的鄉(xiāng)愁有何作用 (價值的追問)孕育早期心靈的人事物景是疲憊心靈棲息的港灣。由于早期的心靈未經世事的濡染,往往顯得十分單純。那時的心靈簡單、直接、無負擔、無壓力,十分自由暢快。這是心靈最純潔、最自由的階段,也是心靈的安全期。當一個人心靈受盡折磨,十分疲累的時候,就想給自己漂泊的心靈尋找一處港灣,讓他棲息。此時,孕育早期心靈的人事物景恰好能讓人們的思念回歸過去,鄉(xiāng)愁給漂泊者提供了慰藉。這鄉(xiāng)愁,能讓漂泊者浮躁的心安靜下來,能引起人們無窮的回味,使當下的心靈暫時擺脫世事的羈絆,使心靈短暫地從漩渦中解脫出來,回歸自由,得到休息,使心靈的傷痛得到緩解,為進一步地應付當下之事積蓄力量。如何對待心靈的鄉(xiāng)愁 (措施的追問)人生走得再遠也別丟掉鄉(xiāng)愁。追求詩和遠方,是許多人的人生目標。在追求浪漫和理想的過程中,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心靈不會有疲憊的時候?所以,我們有必要把自己的內心騰空一處角落,用來安置鄉(xiāng)愁。當我們累了、倦了、心灰了,不妨到這處角落暫時休整、療傷、舔舐自己的傷口,以便積蓄力量,重新鼓起追求新生活的勇氣。
有時我們在寫議論時,需要寫作者在文本中把得出最終結論的質疑推導過程全部展示給讀者,這時的文本結構,我們推薦一種“證實證偽”的遞推結構,其寫作過程可按照以下結構展開。
首先根據材料初步提出一個觀點,并用一定的事例來證實,接著舉出一個反例,來證偽這個觀點,由此說明這個觀點并不嚴密,然后對這個觀點補充條件,加以完善,形成一個新的觀點;后面再對新觀點通過舉例來證實和證偽,再對新觀點補充條件加以完善,形成更新的觀點;層層遞推循環(huán),直至得出較為滿意的觀點為止。
例7:(2017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寫作這篇作文,寫作者如果選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這三句來進行寫作,可圍繞“自信自強與責任擔當”來思考一個人活著的價值所在。
首先提問:什么樣的人生才能推動社會進步?然后按照下表的順序推進寫作。
初步觀點 證實 證偽 新觀點1 證實 證偽 新觀點2自信的人生能推動社會進步闡釋并舉正例舉一個反例:自信卻不自強的人生無益于社會進步建立在自強基礎上的自信才能推動社會進步闡釋并舉正例舉一個反例:即使建立在自強基礎上的自信,如果沒有責任擔當的精神,同樣于社會進步無益在自強的基礎上自信并有責任擔當的人生才能真正推動社會進步
這樣的寫作結構,邏輯清晰,層層推進,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三)對比分析結構
如果所寫的議論文,是通過前后比較得出結論,那么文章寫作則適合采用“對比分析”的結構形式。
例8:(2016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據夏明作品改動)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此文,如果把針對高水準業(yè)績的獎懲與針對低水平業(yè)績的獎懲進行對比,從而得出結論,則可采用以下的結構布局方式。
首先,針對現象:第一次獲得100分獲獎,第二次仍保持高位的98分卻因少了兩分被懲。指出其背后隱藏的期待心理和評價理念,分析其合理性與局限性。
其次,針對現象:第一次獲得較低的55分被懲,第二次仍獲較低的61分因有微小的進步卻獲獎,指出其背后的期待心理和評價理念,分析其合理性與局限性。
最后,在對前后兩者比較的基礎上提出正確而合理的期待心理與評價理念。
現象 期待心理 評價理念 合理性與局限性 合理的期待心理與評價理念第一次考試得100分受獎,第二次考試得98分被懲當一個人業(yè)績達到頂峰的時候,人們總是期待這個人能保持這種狀態(tài),如果稍有不足,便通過懲罰來警示第一次考試得55分被懲,第二次考試得61分受獎希望業(yè)績很差的人不要自暴自棄,只要有進步,就應該通過獎勵的方式來加以鼓勵業(yè)績提高就應該獲得獎勵,業(yè)績下降就應該受到懲罰。以業(yè)績的升降來做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期待心理的合理性:希望人們不斷進步。期待心理的局限性:不考慮事物的具體性,如高位維持的艱巨性,低位進步的容易性。評價理念的合理性:關注了人們的基礎業(yè)務水平,不是簡單地以同次業(yè)績效果的橫向比較為標準進行評價。評價理念的局限性:對于處于高位業(yè)績的人不公平,并容易打擊處于高位業(yè)績的人的積極性。合理的期待心理:由于維持高位業(yè)績十分艱巨,一個人只要仍處于高位水平,即使有小幅波動,對這些人也應予以理解并加以鼓勵;對于業(yè)績基礎較差的人來說,只要有所進步,就應給予鼓勵,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美好的未來。合理的評價理念:評價不能簡單化,搞一刀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要考慮高位業(yè)績維持的艱巨性,又要考慮低位業(yè)績者的積極性;既要橫向比較,也要縱向比較。
這樣的寫作結構歸納為:
問題1分析→問題2分析→比較(合理性與局限性分析)→合理建議
結語:追問方式的選擇應以所給材料為依據,并結合所確定的主題來進行??梢云渲械哪撤N追問方式為主,也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追問方式。目的在于分析問題透徹,說理清楚,論證邏輯嚴密。議論文的寫作結構在于有條理性,需要充分將寫作者的思維清晰明白地表達出來。要想寫好議論文,既要掌握追問的思維技巧,又要學會設計條理清晰地表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