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法治和德治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德治為法治提供精神支持,法治為德治提供制度保障,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支撐。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發(fā)揮二者的相互作用,更需要廣大民眾的大力支持。
關鍵詞:法治;德治;民眾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說的是要依法治國,“服民以道德,漸民以教化”說的是要以德治國。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這兩者結合起來,共同發(fā)揮作用。習總書記曾經著重強調過,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一次又一次的加強、重申這二者關系,也正是為了說明只有將法律和道德雙管齊下,一齊發(fā)力,才能保證人民生活幸福美滿。只有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硬,才能推進國家長治久安。
德治為法治提供精神支撐。中華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孕育出優(yōu)良的道德風范供后人傳承學習。依托于此,單個人組成的社會群體才有了精神支撐。在一個人的成長中,道德潛移默化;在一個社會的發(fā)展中,道德約定俗成。雖不像法律那樣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但是如果沒有道德的支撐,沒有剛柔并濟的結合,僅靠法治去解決問題是不夠的。放眼現(xiàn)今的社會格局,必須用整體的眼光,辯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充分尊重我國歷史文化和現(xiàn)實國情的前提下,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人們的法律信仰樹立,讓人們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越來越風清氣正。潤物細無聲,一個有著優(yōu)良道德的人,勢必有著一定的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和法治內涵。“八榮八恥”中重要一項就是“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箴言中,“法治”二字也赫然在列。在道德領域,從沒有撇開法治。為了發(fā)揮道德的支撐作用,把道德要求貫穿到法治建設中去,必須樹立鮮明的道德導向,培養(yǎng)正確的法制觀念,讓德治為法治保駕護航,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2016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明確規(guī)定了共產黨員不可逾越的鴻溝和道德底線。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總結出來的比較成熟的法律規(guī)范。也是從實踐中得出的真知,是道德要求上升到法律規(guī)范的典型之作。
法治為德治提供制度保障?!安灰砸?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法治單靠德治無法很全面地維護好社會的穩(wěn)定局面。法為何而立,正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社會的穩(wěn)定,為了讓德治更好地履行。在國家治理過程中,法治當仁不讓的為德治提供強硬的制度支撐。然而法治不光是冰冷的規(guī)則條例與板上釘釘的客觀制度相組合,它還囊括了人們道德層面上的的升華,是自我約束的道德,也是道德的重要保障?,F(xiàn)階段,面對道德領域出現(xiàn)一些的薄弱和崩塌的局面,無法繼續(xù)用溫和的手段來解決。此時,法治就成了唯一且最有效的辦法。社會中常見的一些諸如誠信缺失、制假售假、欺瞞詐騙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失德行為屢禁不止。正是因為道德的缺失,才讓不法分子見利忘義,讓老百姓和國家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加強相關立法工作,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讓司法懲惡揚善、維護正義的功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才能讓這些道德敗壞、違法違紀者受到嚴厲的懲治,付出應有的代價。
法治和德治,需要全民支持。一個民族的道德,必須得到全民的推崇信仰。一個國家的法律,必須得到全民的認可執(zhí)行。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必須建立在高度的理性認同之上。為此,我們要在學校、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全國的點點面面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要把法治文化活動融入到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中,多渠道多方面開展與法律相關的普法宣傳活動,提供適宜解難性質的法律援助行動。使人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法治熏陶、增強法治意識,感受到法治與我們日常點滴的息息相關。同時,人民群眾可以了解參與到基層依法治理,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讓法治的種子扎根心中,開花結果。從中小學生到老人,從偏遠地區(qū)到核心城市,堅持全民普法、全民守法,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在德治層面,作為民眾,可以做的更多。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加強家風家規(guī)建設,投身公民道德建設,將德育理念帶進基層并廣泛開展。讓“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制度化常態(tài)化,盡我們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習總書記還強調,要發(fā)揮領導干部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中的關鍵作用。要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推動領導干部學法經常化、制度化。端正領導干部家風家規(guī)建設和”三嚴三實”要求,以好干部五條標準為引領,推動領導干部加強自身道德建設,講黨性,重品行?!肚迨プ鎸嶄洝分杏涊d著康熙皇帝說過的一段話:“大臣為小臣之表率,京官為外吏之觀型。大法則小廉,源清則流潔,此從來不易之理。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紀,勤修職業(yè),公而忘私,小臣自有顧畏,不敢妄行?!敝饕馑际谴蟪紓円獮樾±糇龊脦ь^表率作用,源頭的水清澈那么它的支流水才能干凈。在當代,這番話更是進一步闡明了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守法揚德的重要性。領導干部自己做到身正,家正,才能帶動周圍乃至全社會崇德向善,遵紀守法,真正做到源清流潔。
有人說治國無法則必亂,也有人說治國之道以仁政為先,都有道理。實踐證明,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自行。法律是道德的書面形式,道德是法律的內心表達。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更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高舉的重要旗幟。
(作者單位:中共淮安市委黨校,江蘇 淮安 2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