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舉馨
摘 要 “娃”字義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演變,由早期的“美女”義衍生出“孩子”、“小動物”等義。在今川陜方言中“娃”字含義豐富,應用極為普遍。以“娃”為語源的新興詞極富漢文化意蘊。其發(fā)展演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審美心理、社會習俗等歷史文化信息。
關鍵詞 娃 美女 孩子
中圖分類號:H0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1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eaning of "wa" has evolved from the early meaning of "beautiful woman" to the meaning of "child" and "small animal". In today's Chuan Shan dialect, the word "WA" is rich in meaning and widely applied. The new word with "wa" as its source is very rich in Chinese culture. To some extent, its evolution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social customs.
Keywords wa; beautiful woman; children
1 “娃”字形義分析
甲金文中未見“娃”字,先秦經(jīng)史及楚辭等亦不見其用例,目前所知“娃”字最早字形為篆文?!渡胶=?jīng)·精衛(wèi)填?!窋⒕l(wèi)鳥之來歷:“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盵1]93大約是“娃”字的最早用例。據(jù)先秦文獻看,“娃”字出現(xiàn)可能相對略晚,大約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墩f文》、《方言》等對“娃”字皆有解釋,據(jù)之可追溯“娃”字的產(chǎn)生淵源及上古時期的字義。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娃”字的解釋為:“圜深目貌,或曰吳楚之間謂好曰娃。從女圭聲?!盵2]263即娃有兩種解釋:其一是眼睛圓大而深的樣子;其二則以為“娃”是吳楚一帶的方言,“好”即“娃”。而《說文》對“好”的解釋則為:“美也。從女子?!盵2]261兩種解釋均指向“女子貌美”義,這一點還可以從《方言》中得到印證。《方言》有:“娃,艷美也,吳楚衡淮之間曰娃?!盵3]806又《廣韻》:“娃,美女貌?!盵4]95二書與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娃”字的解釋基本一致。因此就本源而言,“娃”字用以形容年輕貌美的女子?!巴蕖弊鳌班魃钅棵病敝x解,蘊含了古人對女子容貌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標準,即認為眼睛大而明亮是衡量女子是否漂亮的重要條件。《詩·衛(wèi)風·碩人》中就用“美目盼兮”贊美衛(wèi)莊公妻子顧盼生輝、明艷動人的美貌?;癁榫l(wèi)鳥的“女娃”想必也是一位眼睛大而明亮的美少女。
“娃”用以指“女子貌美”,其詞性是形容詞。貌美的女子又可稱作“娃”,作此義解,“娃”是名詞,其義為“美女”。揚雄《反離騷》有:“資娵娃之珍髢兮?!鳖亷煿抛ⅲ骸皧邸⑼?,皆美女也。”[5]3517
按照許慎等的解釋,“娃”字“從女圭聲”,是形聲字。還有學者認為“娃”是形聲兼會意字:“娃,形聲兼會意字。從女圭聲,指美麗的‘女性。故娃從女;又因‘圭為‘美玉,娃取其‘美義。故娃從圭聲并會意;字頭形體由小篆演變而來。娃是合體字,女部,由‘女土土組成?!盵6]781盡管這一解釋與前人對“娃”字字形的分析有所不同,但其義基本未變,仍用以指稱美麗的女性。
“娃”字形、義的產(chǎn)生與其社會背景和人們的價值觀有緊密聯(lián)系?!芭镣痢睒嬜纸M合蘊含著深奧的民俗文化:女性是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這便是選“女”作為“娃”字偏旁的原因之一;除了生育后代外,古代女性的價值還體現(xiàn)在她們的容貌品行上。漢字中有豐富多彩的褒義詞,既有對女性容貌、體態(tài)的描寫,又有對女性的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期盼,真實地記錄了古代人們在官能性美感中尋找、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意義以及生命的充實感。從這些表現(xiàn)女性美貌、美德的漢字中我們可以了解古代人們對女性的審美要求和審美情趣。[7]而春秋時期晉文公逃難途中向鄉(xiāng)民乞食故事中,就已將“土”作為財富、吉利的象征,這大約是古人選用“女土土”作為構成“娃”字部件的另一原因。
2 “娃”字義的發(fā)展與演變
“娃”字形義并不是恒定不變的,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和意義?!巴蕖毙∽瓕懽鳌啊?,隸變后楷書寫作“娃”。整體而言其字形并未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但其字義在漢以后又有所發(fā)展。
2.1 唐宋時期“娃”字的含義
秦漢時期的“娃”一般用來形容美麗成熟的女性,《方言》所謂“吳有館娃之宮”。唐宋人的筆下,“娃”字所顯示的年齡有變小趨勢,很多詩詞里所呈現(xiàn)的“娃”都是少女、小姑娘甚至男孩子的代稱。白居易《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詩中孩童稚氣未脫,劃著小艇偷偷去采人家的白蓮,其天真活潑的形象極為可愛。詩中“娃”指代的對象較之前來說年齡上明顯偏小,其字義顯然有所演變。
2.2 元明清時期“娃”字的含義
元明清時期,“娃”字在北方方言中所指人的年齡降得更低,不但可用以指小孩子,還可用來指“嬰兒”,相當于英文單詞中的baby。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娃”字用作“嬰兒、小孩”義有許多例證。明楊文奎《兒女團圓》二:“王獸醫(yī)云:‘你那里做什么哩?春梅云:‘我這里養(yǎng)娃娃哩!”《儒林外史》二六:“當下包了幾十個錢,又包了些黑棗青餅之類,叫帶回去與娃娃吃?!盵8]168這與早期的“美女”義有明顯區(qū)別,也不同于唐、宋時期的“少女”之義,不論“美女”還是“少女”,都指的是女性,但作為“嬰兒、小孩”之義解,就不單僅指女性,也可用于指男性。有學者認為:“此‘娃跟《說文》‘圜深目貌;吳楚之間謂好曰娃已無關,只是借用其字形,用來表示小孩兒的啼哭聲、學語聲,其本字當是‘哇。因為‘哇哇不像稱人的名詞,后來才寫成‘娃娃了?!盵9]32筆者以為,嬰兒、小孩都是新生的生命,是在人們的期盼中誕生的,其中蘊含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所以“娃”字便在“美好”義的基礎上擴展出了“嬰兒、小孩”等義。
2.3 “娃”字后起的其它意思
“娃”字后來也用于指某些動物的幼崽,幼小的家畜、家禽等。在“娃”前用表示動物的詞加以限定,如“淄蓿ǘ保涂芍贛仔〉募倚?、純x菁捌淥鎘鬃校紓褐磽蓿吠蓿ν薜取!巴蕖弊直居靡災溉耍詿擻美粗感《錚庥肫洹懊瑯鋇紉逡嚴噯ド踉丁U庖輝賜反笤伎勺匪葜痢渡膠>分謝濫竦摹芭蕖保饈恰巴蕖狽淺6撈氐撓美搿巴蕖弊趾罄捶⒄掛瓿觥壩仔〉畝鎩幣蹇贍苡幸歡ㄔㄔ礎?
“娃”本義指女子形貌美好、漂亮,而所有新的生命,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是可愛的,都是美好的,都值得人們?nèi)z惜、去呵護。循此線索可知,后起的小動物義與早期的美貌、美女義之間其實是有內(nèi)在邏輯關聯(lián)的。上述材料說明“娃”字在不斷發(fā)展與流變中,在不同歷史文化、不同價值觀與審美觀的共同作用下,字義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2.4 “娃”字在今天川陜方言中的運用
“娃”字在今天川陜方言中的意義豐富多彩,在不同語境、語義中,所表現(xiàn)出的意思各不相同,這也體現(xiàn)了川陜?nèi)说莫毺貎r值觀與審美觀。
方言中“娃”字的使用是非常廣泛和靈活的,當孩子做錯事被責怪時,有人會勸說:“你就別怪他了,他只是個娃么?!边@里的“娃”字指還未長大成年的小孩,多包含大人對孩子的庇護之情?!巴蕖弊钟袝r也可以指特定的某一人,相當于第三人稱代詞“他”。如:“娃上學去了?!?/p>
在四川方言中,“娃”字也有小孩兒、孩子之義,比如娃兒、娃子等。“瓜娃子”是今天四川部分地區(qū)人們的口頭語,意思非常豐富。成都人說誰是“瓜娃子”,有三種意思:一是此人是傻子,神經(jīng)有問題,這主要側重于描述客觀事實,是中性詞;二是此人不聰明,反應比較遲鈍,多含有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批評、諷刺之意,是貶義詞;三是一種愛稱,帶有非常濃郁的喜悅之情,是褒義詞。另外“娃子”除了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孩子”之義外,也指舊時涼山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奴隸,如:三灘娃子。
3 以“娃”字為核心的新興詞
許多在“娃”字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詞非常盛行,其中“娃娃”一詞對人們的影響非常之大,成為漢字文化發(fā)展的根基之一。如布娃娃、芭比娃娃等等。
“布娃娃”常作為兒童的朋友、兄弟、姐妹與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小孩兒都是純潔、善良、美好的,不論是“布娃娃”的使用者還是其特性都與“娃”密不可分,人們便給這一特殊玩具賦予“娃娃”的名字。作為孩子的“伴侶”玩具,“布娃娃”也被賦予了這樣的象征意義。
“芭比娃娃”作為西方玩偶文化的代表,象征著青春與美貌。這也正是“娃娃”們的特點,她們擁有無比絢麗的青春,充滿生命的活力與滿腔的激情,對未來懷有美好的憧憬,期望自己同“芭比娃娃”一樣漂亮、迷人,受人喜愛。“芭比娃娃”是少女夢想的物化,展示了“娃娃”所共有的生活理想,人們便以“娃娃”為語源,創(chuàng)造出了“芭比娃娃”這樣一個富有象征意義的詞。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起名“福娃”,這既與中國古典文化的沉淀有密切關系,同時又以“娃娃”的美好純潔和她所創(chuàng)造的“娃娃”文化的特殊蘊意作基石。“福氣沖天、你福他福、多福多彩”,這些美好的祝愿通過“娃娃”之口傳達,顯得更加自然、真誠,暗示青春與活力永隨奧運。以“福娃”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及人與自然和諧的愿望,顯得更為純潔、真誠。
參考文獻
[1] 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 郝懿行,王念孫.爾雅·廣雅·方言·釋名 清疏四種合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 周祖謨.廣韻校本[M].北京:中華書局,2004.
[5]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6] 吳潤儀.漢字詳解字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7] 段文玲.論女字旁漢字所反映的社會文化心理[D].池州:池州學院中文系,2007.
[8] 吳敬梓.儒林外史[M].長沙:岳麓書社,1988.
[9] 鄭張尚芳.漢語方言表“孩子”義的七個詞根的語源[J].語文研究,2008(1).